宁夏回族自治区制造业 高质量发展 “ 十四五 ”规划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 , 是立区之本 、 强区之基 , 制 造业高质量发展关系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局 。 习近平总书记视 察宁夏时提出了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殷 切期望 , 强调  “要坚持不懈推动高质量发展 ,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 ,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 推动经济发展实 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为我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 明了方向。 “十四五 ” 时期 , 是宁夏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和高质量发展先行 区 、 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 富裕美丽新宁夏的关键期 , 也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 。 为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 , 以及自治区 党委和政府关于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 , 加快推进全区制 造业高 质量发展 , 根据 《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         五年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本规划 。        一、发展基础           (一 )发展成就 。        “十三五 ” 以年来 , 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        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 , 坚持以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 统筹抓好稳增长 、 调结构 、 促转型 、 增动能等各项工作 , 我区制造业呈现出新兴产业加速布局 、传统  产业绿色转型 、 重点行业特色鲜明的发展态势 ,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         1. 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 , 制造业规模稳步壮大 。                  过去五年 , 自治区以扩大优质有效投资为抓手 , 推动实施国 能宁煤 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 银川隆基光伏 15GW 单晶硅 棒切片 、 杉杉能源  (宁夏)5.5万吨锂电池正极材料 、 宁夏伊利 千亿元奶产业链集群等一大批重大项目, 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 入强劲动能。 “十三五 ” 期间 , 全区规模以上制造业平均增速保 持在 7%以上 ,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两个百分点 , 制造业增加值 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17.4% 。 2020 年 , 全区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 实 现 营 业 收 入 3092.7亿 元 、 利 润 总 额 152.2亿 元 , 较 2015年分别提高了 3.7%和 43.9% , 发展速度 、 效益和质量同步提升 。       2. 一批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 创新活力显著增强 。全区制造业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400 万吨煤制油项目获 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高效 N型单晶硅棒制备 、 钽酸锂晶体 晶片黑化技术达到国内领先 , 共享装备铸造 3D打印技术引领行业转型发展 , 中国标准动车组铝合金枕梁 、CRH380动车组用牵引变压器等设备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 中俄输气管线特种阀门达到  国际领先水平 , 成功研制出年产 2000 万吨世界最大智能综采输  送装备。 “十三五 ” 期间 , 培育国家和自治区企业技术中心 98 家 、 重点实验室 36 个 , 自治区技术创新中心 218个 , 高新技术  企业达到 250家 , 规 模 以 上 企 业 有 研 发 活 动 占 比 达 到 30.2% 。 全区 R&D经费总投入强度达到 1.45% , 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到 56.11% , 位于全国 18位 , 迈入二类创新地区 。       3. 一批特色优势产业链加快形成 ,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持续推动建链延链补链壮链 , 形成煤电— 煤化工— 精细化工  — 化工新 材 料 , 单  (多)晶 硅— 切 片— 电 池 组 件— 光 伏 电 站 开  发 , 三元前驱体— 正负极材料— 动力电池— 电池资源化利用 , 电  石— 氰胺化工— 胍盐— 医药中间体 , 高端纱线— 氨纶— 面料— 衬  衫— 西服 , 优质奶种养加一体化等一批特色优势产业链条 。 “十  三五 ” 以 来 , 累 计 淘 汰 落 后 和 化 解 过 剩 产 能 1448万 吨 , 整 治  “散乱污 ” 企业 1495家 , 清理退出 破 产 低 效 企 业 127 家 , 新 材  料 、 清洁能源 、装备制造 、 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占比不断提高 。 2020年底 , 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 63.6% , 战  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 14.8% , 高技术制造业占规  上工业比重达到 5.9% , 分别比 2015年提高 4.6、 7.5、 3.3 个 百分点 。       4. 一批  “行业标杆 ” 企业脱颖而出 , 发展质量明显提高 。完成规模以上企业首轮对标 , 涌现出 64 个对标标杆企业和  49个对标进步企业 , 标杆企业产品合格率平均提升 2.05% , 劳   动 生 产 率 平 均 提 升  27.98% , 管 理 成 本 平 均 下 降  25.75% , 64.44%的重点产品能耗实现下降 , 示范引领作用凸显 。 新模式  新业态不断涌现 , 累计培育绿色园区 10个 、 绿色工厂 60 家 , 宝   马兴庆 、 格瑞化工 、 恒丰纺织 、 杉杉能源等入选国家级绿色 工  厂 ; 认定小巨人机床 、 东吴农化 、 赛马水泥 、 科通新材料等 74  个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 , 天地奔牛 、 巨能机器人 、 隆基硅 等  45 家制造业行业领先示范企业 , 如意服装 、 青龙管业等 40 家服  务型制造示范企业 ; 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1014 家 , 力成电气 、共享智能装备等 23家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新  “小巨人 ”。        5. 一批优势特色产品不断涌现 , 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 。在增品种 、提品质 、创品牌上迈出新步伐 , 东方钽业的  “钠还原钽粉 ” 和国能宁煤的  “煤制聚丙烯 ” 等 5 项产品入选国家制  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产品)名单 。 电子信息制造领域 , 隆基硅单  晶硅棒 、硅片产能占全国市场的 20% , 天通银厦 400kg级工业  蓝宝石晶体质量全国领先 。 冶金有色领域 , 中色东方钽丝 、 钽粉  产能占全球市场的 60%和 25% , 天元锰业电解锰产能占全国市  场的 40% , 宝马兴庆铸造专用孕育剂等 40 多个品种长期占据中  高端市 场 , 碳 化 硅 、 煤 基 活 性 炭 产 量 分 别 占 全 国 市 场 的 20% 、 30% 。 精细化工领域 , ADC发泡剂 、 水合肼产量分别占全国市  场的 80% 、70% , 氰胺产量占国际市场的 85% 。 医药领域 , 启  元药业盐酸四环素占全球市场的 60%以上 , 泰益欣泰乐菌素占全球市场的 60%以上 。       6. 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加速崛起 , 集聚发展呈现新局面 。开发区优化改革全面推进 , 33 个整合为 22 个 , 赋予开发区  市县级管理权限 37 项 ,4个开发区设立一级财政 ,7个开发区建  立行政审批服务大厅 , 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及低成本化改造项目近  150个 , 开发区承载力和吸引力不断提高 。 启动建设一批高水平  特色产业园 ,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  “双轮驱动”,打造轴承  小镇 、 智能终端双百亿产业园 ; 石嘴山市创新产业链培育机制 , 推动建设智能制造 、 锂电池 、 长链聚酰胺等产业园 ; 中卫市围绕  中化锂电池 、 瑞泰科技等 , 推动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 ; 吴忠市以装备制造产业为重点 , 打造中国自动化 、 配套产业和绿色精密铸锻三大产业园 。       (二)存在问题 。       1. 科技创新短板明显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R&D投入强度不足 1% , 低于全国 平均水平约 0.5个百分点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活动占比仅 30.2% , 相当一部分制造企业只从事生产加工 , 无研发投入 , 不 引进转化高价值科技成果 。 全区高校 、 科研院所数量少 , 科技创新人才紧缺 ,每万人中研发人员数量仅为全国水平的 1/2。       2. 产业基础相对薄弱 。       产业基础体系和基础能力相对薄弱 , 优势主导产业产业链供 应链基础不牢 、 水平不高 , 长期处在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中低 端 。 产业链  “链主 ” 企业规模较小 , 对品牌建设重视不够 , 辐射 带动能力有限 , 产业链招商引资针对性不强 、 成功率不高的问题依然突出 。       3. 新兴产业培育滞后 。采掘 、 电 力 等 产 业 仍 占 主 导 地 位 , 制 造 业 贡 献 程 度 较 低 。 2020年底 , 制造业增加值仅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 63.6% , 低于  全国平均水平 20 多个百分点 。 新兴产业处于起步和培育阶段 , 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不到 15% , 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 高技术  产业增加值占比 5.9% , 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近 10 个百分点 , 高端 、 高附加值产品少 。       4. 信息技术应用不足 。       制造业企业大多仍处于信息化应用起步阶段 , 信息化应用集 中在财务和办公系统 , 生产 、 购销环节信息化应用程度相对较 低 。 数字化研发工具普及率 、 关键工序数控化率 、 生产设备数字 化率分别为 55.1% 、 51.2% 、 43.9% , 均明显低于全国 平 均 水平 , 网络化协同和服务型制造发展关键能力滞后 。            5. 园区发展水平较低 。       开发区普遍布局分散 、 实力不强 ,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配套滞后 , 土地开发强度不足 , 利用效率偏低 , 土地闲置低效 、 批而未供现象普遍存在 , 工业用地综合容积率 0.46, 低于国家0.6 的最低标准 , 亩均投资强度 、 产出强度 、 税收强度分别只有全国平均的 36.73% 、 11.73%和 8.9%。        6. 节能降耗形势严峻 。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 , 全区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 5.1吨标 准煤  (按 2015年价格计算),明显高于周边省份 , 是全国平均水 平的 4.2倍 ; 万元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为 22.13吨 , 约为 全国平均水平的 7倍 ,碳排放总量呈升高态势 ; 固废产生量快速增长 , 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仅 42% , 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       二、面临环境      (一 )发展机遇 。       1. “双循环 ” 发展格局拓展发展新空间 。       党中央做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 国内国际双循环 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 署 , 全 面 推 进  “一 带 一 路 ” 建 设 , 有利于我区融入国际国内大市场 、 大循环 , 提高产业链供应 链水平 , 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 , 增强制造业对国内需求和国际 需求的适配性 , 依托庞大国内市场 ,拓展海外高端市场 , 持续提高制造业开放发展水平 。        2. 先行区建设带来高质量发展新机遇 。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旨在全面推动西部地区跨越发展 , 加快建  立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 为我区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提供了重要发展机遇 。 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先行区 , 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国家发展战略全局 , 寄予宁夏的重  大历史使命 ,赋予宁夏的重大时代责任 , 国家支持 、 社会关注 、 人民期盼 , 必将促进我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 加快制造业绿色转型 , 以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 。       3. 新技术新经济启动新旧动能转换新引擎 。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进入深度拓展期 , 信息 、 材料 、 能源 、 生物等领域技术出现群体性突破 , 人工智能 、 大数据 、 工  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加快融合 , 为我区推动电  子信息 、 新材料 、 清洁能源 、 绿色食品等重点特色产业向高 端  化 、 绿色化 、 智能化 、 融合化方向发展 ,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 打造宁夏制造  “升级版 ” 创造了有利条件 。       (二)面临挑战 。       1. 宏观经济形势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加 。       从国际看 , 当下全球治理体系面临深刻调整 , 产业链稳定和 供应链安全受到贸易摩擦 、 疫情防控等诸多威胁 , 主要发达国家 制造业回流趋势明显 。 从国内看 , 制造业受到需求放缓 、 市场饱 和 、 成本上升等影响 , 出现增速下滑的现象 , 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境外转移 , 面临供给与需求 、 投资与消费两个弱循环的局面 。 从区内看 , 受宏观环境影响 , 制造业市场需求不足和资金紧 张的企业占比较高 , 企业预期不稳 , 对制造业项目布局和高质量发展形成明显制约 。       2. 碳达峰 、碳中和对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       我区制造业  “两高一资 ” 特征明显 ,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 题依然突出 , 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的发展方式不可持续 , 面临 着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双重挑战 , 保护生态与追赶发展的双重压 力 。 2020年 12 月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碳达峰 、 碳中和目 标 ,碳达峰需要在未来十年内落实 。 实现碳达峰要同时满足单位 GDP碳排放年度下降率大于 GDP年度增长率和单位能耗的碳排 放年度下降率大于能源消费年度增长率两个必要条件 。 宁夏目前 仍处于工业化中期 , 相比中东部地区面临时间更紧 、 幅度更大的节能减排要求 。       3. 传统竞争优势弱化和周边同质化竞争加剧 。       从周 边 区 域 看 , 我 区 与 内 蒙 、 陕 西 、 甘 肃 等 地 区 相 比 , 电 力 、 交通运输 、 人力资源成本等条件相近 , 但发展空间较小 ,煤 炭 、硅石等自然资源配套能力相对不足 , 在大工业布局和重大项 目引进上居于弱势地位 。 另一方面 , 我区与一些周边地区产业类 同 , 面临着相同的产业转型压力 , 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均相对滞 后 , 部分传统产业为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呈现外迁趋势 , 产业承 接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同质化竞争 , 我区制造业发展面临突出重围的困难 。       三、 总体要求       (一 )指导思想 。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 深入贯彻党  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 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  话精神 , 按照自治区十二届十二次全会决策部署 , 坚持稳中求进  工作总基调 , 立足新发展阶段 , 贯彻新发展理念 , 融入新发展格  局 ,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 以   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时代使命 , 以改革   创新为根本动力 , 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 , 把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摆在突出重要位置 , 更好统筹  发展和安全 , 加快构建现代新型制造业体系 , 扎实推动经济转型  发展创新区建设 , 全面推进制造业向高端化 、 绿色化 、 智能化 、 融合化方向迈进 , 为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       (二)基本原则 。       1. 市场主导 、政府引导 。 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 ,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 最大程度激发市场主  体活力 ;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做好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 , 研究制  订有利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 ,进一步健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 。       2. 创新发展 、 开放合作 。 加快创新机制改革 , 培育创新生态系统 ,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 强化产业人才支撑 ,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 形成制造业持续创新能力 ; 实施更大范围 、 更宽领域 、 更 高层次对外开放 , 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 打造制造业开放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       3. 系统推进 、 重点突破 。 坚持系统观念 , 分行业做好产业 链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 , 强化制造业产业链上中下游的系 统协同 ,促进产业 、技术 、 人才 、 金融的系统协同 ; 围绕优势特 色产业 , 集中方向 、 集中项目 、 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技术 , 搞出更多独门绝技 。      4. 需求牵引 、供需联动 。 围绕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 , 以 扩大有效投资牵引制造业供给 , 实现上下游产供销有效衔接 ,拓 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空间 ; 优化制造业供给结构 , 提高产品和服 务质量 , 增强制造业对市场需求的满足能力 , 实现制造业供需良性互动 。      5. 绿色转型 、低碳发展 。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 把生态保护优先落到实处 ,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统筹推  进产业结构 、 能源结构优化调整 ; 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 全面   推进产业低碳化 、 制造过程清洁化 、 资源能源利用高效化 , 打造一批低消耗 、低排放 、 高效益的特色优势产业 。       (三)主要目标 。       到 2025年 , 全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重要进展 , 产业发  展水平和层次快速提升 , 服务型制造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初步形成产业结构优化 、 发展动力强劲的先进制造业体系 , 在国际国内供应链价值链中地位显著提高 , 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重要支撑 。        ——— 规模质量稳步提升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 在 7% , 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 13% , 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 利润年均增速保持在 10%以上 , 形成新材料 、 绿色食品 、 清洁 能源制造 、 现代煤化工 、 冶金等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 ,培育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 10 家以上 。        ——— 创新质量显著增强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R&D投入强度 达到 1.2%左右 , 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达到 45% , 各类国家和自 治区级科技创新平台达到 550个左右 , 在重点领域形成一批产业 创新中心和制造业创新中心 , 认定国家高新 技术企业 150家 、 自治区科技小巨人企业 80家 、 科技型中小企业 400 家左右 。        ——— 结构质量持续优化 。 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速达到 10%左  右 , 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速达到 15%左右 ; 制造业占工业增加  值和 GDP比重分别达到 70%和 25%以上 , 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  新兴产业增 加 值 占 规 模 以 上 工业 增 加 值 的 比 重 达 到 25%以 上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 10%左右 ; 外向型经济稳步增长 , 出口额年均增长 7%以上 。         ——— 融合质量长足进步 。 制造业数字化 、服务化取得明显进 展 , 融合发展水平处于西北领先 , 新一代信息技术普遍应用 , 新 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 65% 、 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 68% 、 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到 60% ,培育自治区级智能工厂 、 数字化车间和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  (项目 、平台)各 50个以上 。        ——— 效益质量明显提 高 。 制 造 业 全 员 劳 动 生 产 率 年 均 增 长 5%左右 ; 开发区亩均投资强度 、 产出强度 、 税收强度年均提高 10%左右 ; 主要制造业产品质量标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 通过质 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制造业企业达到 3000 家以上 ; 国家级专精特 新  “小巨人 ” 企业达到 50 家 , 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产品)达到 10个以上 。        ——— 生态质量不断改善 。 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 形成能源 和水资源消耗 、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  “双控 ” 市场化机制 , 规 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 、 用水量较 2020 年分别累 计下降 18% 、 10% , 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累计下 降 18% ,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 90%以上 , 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 43%以上 。       自治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 主要预期指标类别指    标2020 年2025年年均增速 (%)   规模 质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4.3—7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速  (%)5.4—13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利润增速  (%)16.9—10千亿产业集群数量  (个)14—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数量  (家)710—结构 质量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63.6>70制造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  (%)17.4>25   结构 质量规模以上工业战略 性 新 兴 产 业 增 加 值 占 全 区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  (%)14.8>25高 技 术 制 造 业 增 加 值  占 工 业 增 加 值 比 重  (%)5.910制造业投资增速  (%)0.210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速  (%)23.2—15制造业货物出口额增速  (%)6     创新 质量规模以上 工 业 企 业 R&D投 入 占 营 业 收 入 比重  (%)0.84*1.2 —规 模 以 上 工 业 企 业 有 研 发 活 动 企 业  占 比  (%)30.2*45各类国家和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平台  (个)约  [450]约  [550]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  (家)约  [250]约  [400]自治区科技小巨人企业  (家)约  [70]约  [150]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  (家)约  [1000]约  [1400]   融合 质量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  (%)556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  (%)5068生产设备数字化率  (%)43.960—自治区级智能 工 厂和数字化车间  (个)[74][200]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  (项目 、平台)[40][100]     效益 质量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  (%)5开发区亩均投资强度  (万元/亩)219.97—10开发区亩均产出强度  (万元/亩)102.6910开发区亩均税收  (万元/亩)4.0310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制造业企业  (家)[3000]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 ” 企业数量  (家)[23][50]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产品)(个)[5][10]     生态 质量 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  (%) 1.1比 2020年累计下降18% 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用水量下降  (%) 2比 2020年累计下降10%规模以上工业单位 增 加 值 二 氧 化 碳 排 放 强 度下降  (%) 5.58比 2020年累计下降18%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8590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4243注:[] 表示累计数 、 * 表示 2019数据 。       (四)空间布局 。       根据全区  “一带三区 ” 的总体布局 , 对全区资源配置及重点 产业发展方向进行统筹协调与优化调整 , 形成  “一带两轴 、 一核四区多节点 ” 为支撑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一带两轴 。 以黄河沿线城市和产业园区为支撑 , 加快推进新  型城镇化 , 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 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现代生产  性服务业 。 依托  “十 ” 字型高铁网 , 联动城镇改造和新区开发 , 强化要素集聚 、 科技创新和综合服务功能 , 积极培育新经济新业态 ,促进区域经济融合畅通 、 循环发展 。        一 核心四片区多节点 。 一核心即以银川市为核心打造制造业 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 , 聚焦先进制造和生产性服务布 局 , 集聚全区优势资源 , 推动经济金融中心 、 科技创新中心和高 端服务业发展中心建设 , 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 , 不断增强对各地的辐射效应 , 带动全区制造业升级进位 。 四片区即以宁东能源化工基地 、 太阳山开发区 、 盐池工业园区 、 金积工业园区 、 青铜峡  工业园区等为一体的支柱产业优化提升区 , 重点发展现代煤化  工 、 新材料 、 清 洁 能 源 、 绿 色 食 品 、 现 代 纺 织 、 装 备 制 造 等 产  业 ; 以石嘴山市为重点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区 , 重点发展先进装  备制造 、 新材料 、 冶金 、 电石化工等产业 ; 以中卫市为重点的新  兴产业创新试验区 ,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 、 新材料 、 清洁能源等产  业 ; 以固原市为重点的绿色生态经济区 , 重点发展绿色食品 、 清  洁能源等产业 。 多节点即以开发区为重点 , 充分考虑资源禀赋 、 产业优势和发展特色 , 集聚各类要素 , 推动先进制造业向优势区  域 、 高能级平台集中 , 形成主导产业突出 、 比较优势明显的制造业产业集群 , 打造带动全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       四、发展重点       (一 ) 大力发展优势主导产业 。       突出发展重点 , 集中优势资源 , 推动优势主导产业向产业链 两端 、价值链高端延伸拓展 , 培育形成千亿级新材料 、 绿色 食 品 、 清洁能源 、 现代煤化工等产业集群和 500 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 全面提升优势主导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       1. 新材料 。       发展思路 : 立足产业发展基础和优势条件 , 积极构建以  “龙 头企业 +研发机构 +配套企业” 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 着力打造 沿黄城市群新材料产业技术研发及创新发展核心区 , 形成银川市光伏和电子信息材料 、 石嘴山市碳基和电池材料 、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化工新材料等 3 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区 。 重点发展以钽铌铍钛稀有金属 、 铝镁合金 、特殊合金为主的高性  能金属材料 , 以高分子材料 、 电子化学品 、 高性能纤维 、特色精  细化工为主的化工新材料 , 以碳基材料 、 新型建筑材料为主的先  进无机非金属材料 , 以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为主的电池材料 , 开展石墨烯等前沿新材料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 , 推动新材料向高  纯度 、 高强度 、 高精度 、 高性能方向发展 , 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先  行产业 。 到 2025年 , 新材料产业产值超过 1000 亿元 , 建成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新材料产业研发和制造高地 。        实现路径 :         ——— 高性能金属材料 。 围绕稀有金属 、 铝镁合金 、特殊合金 等金属材料 , 积极拓展下游新应用领域 , 加快推进金属材料向精 深加工延伸发展 , 推动军民技术成果的双向转移及产业化 , 打造全国金属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化基地 。专栏 1   高性能金属材料(1) 稀有金属材料主要产品 : 集成电路用 12 英寸高纯钽靶材 、 高压高可靠电容器用钽粉 、 生物  医疗用钽材料 、 化 工防腐用钽涂层 、 粒子加速器用高纯铌材 、低温超导用铌钛合  金 、钽铌特种合金涂层 、 舰船用大规格钛及钛合金 、5G通讯用高纯铍铜箔带材 、 航空航天用铍铝合金 、稀土磁性材料等 。重点园区 : 石嘴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 。重点项目 : 西北稀有金属材料研究院铍铝合金 、 宁夏中色新材料有限公司纳 米银粉 、 宁夏德运创润钛业有限公司年产 300 吨高纯钛 、 宁夏红日东升科技发展 有限公司 4000 吨高品质钛合金粉 、 宁夏君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 1250吨新 型高性能稀土磁性材料 、 石嘴山市铂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铂钯金新材料等项目 。(2) 铝镁合金材料主要产品 : 精铝 、 高性能铝合金板锭 、 高性能变形轻合金和铸造轻合金材料 、 轨道交通铝合金型材 、 汽车车身铝板及锻件 、 车用轮毂 、 车用铝镁合金重力铸件 、 大规格车厢铝材 、 电子信息用铝材 。重点园区 :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 、 石嘴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青铜峡工业园 区 、 中宁工业园区 。重点项目 : 宁创新材料高性能铝及铝合金加工 、 宁夏维尔铸造有限公司年产 2 万吨汽车  (变速箱用) 铝镁合金重力铸件 、 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叶片 、 轨道交通  关键零部件  (枕梁制动盘 、 轴箱 、 变速器箱体)、特高压输配电关键铝合金零部件  等项目 。(3) 特殊合金材料主要产品 : 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 、 飞机起落架 、 火箭壳体 、 核能电力装置 、 半导体芯片 、装备用管阀件等领域的耐高温 、 高强度 、 高耐蚀等特种合金材料 。重点园区 : 石嘴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石嘴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 宁夏平罗 工业园区 、 宁夏中宁工业园区 。重点项目 : 宁夏翼通实业有限公司年产 15万吨纯锰合金 、 宁夏科通冶金工贸 有限公司 4.5 万吨特种合金 、 昇力恒  (宁夏) 真空科技股份公司年产 1000 吨高性 能合金材料 VAR生产线等项目 。      ——— 化工新材料 。 发 挥 我 区 现 代 煤 化 工 、 氯 碱 化 工 原 料 优  势 , 加快向下延伸发展高分子材料 、 电子化学品 、 高性能纤维 、 特色精细化工等化工新材料 , 不断提升高质量 、 高技术 、 高附加值产品比重 , 提高优势产品市场占有率和话语权 。专栏 2   化工新材料(1) 高分子材料主要产品 : 多牌号高性能烯烃 、抗冲共聚聚丙烯 、特种树脂 、 氯化聚氯乙烯 、 合成橡胶 、 可降解塑料等 。重点园区 : 宁 东 能 源 化 工 基 地 、 石 嘴 山 经 济 技 术 开 发 区 、 青 铜 峡 工 业 园 区 、 固原经济开发区 。重点项 目 : 中 石 化 宁 夏 能 化 甲 醇 后 续 产 业 链 延 伸  (EVA、 VAE、 PBAT、 PVB、PBT、TPVA、 HDPE、 ABS、 MMA、 丙 烯 酸 酯 、 高 吸 水 性 树 脂 SAP)、 苏州巨峰股份有限公司年产 30000 吨覆铜板专用绝缘树脂 、5000 吨水溶解性环氧树脂 , 宁夏清研高分子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 2 万吨特种工程塑料及 2000 万方高端 膜 、 宁夏博远橡胶有限公司特种合成橡胶 、 宁夏安慧化学科技有限公司高分子材 料及精细化工产品 、 宁夏永润新材料有限公司光学材料和特种塑料等项目 。(2)电子化学品主要产 品 : LED/OLED/Micro-LED等 液 晶 显 示 材 料 、 光 稳 定 剂 、 光 引 发 剂 、 光刻胶 、 蓄电池酸 、 电子级酸等 、 光学膜材料 、 电子特气 。重点园区 :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 、 石嘴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石嘴山经济技 术开发区 。重点项目 : 中星显示材料 600吨/年屏幕显示材料及功能定制产品 、 宁夏沃凯 珑新材料有限公司受阻胺光稳定剂  (HALS) 系列产品产业化 、 宁夏盈氟金和科 技有限公司 2万吨/年电子级氢氟酸 、 惠农区光敏材料产业园及院士成果产业化基 地 、 宁夏中泰富瑞科技有限公司电子级酸 、 宁夏柏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电子化 学品 、 宁夏中汇化工有限公司高纯及电子产品试剂 、 安瑞森  (宁夏)电子材料有 限公司电子级高 纯 试 剂 、 中 石 化 宁 夏 能 化 1.8万 吨/年 PVB膜 、2000 万 平 米/年 PVA光学膜 、 恒昌科技新材料 1200吨/年聚酰亚胺膜 、 永利新能源 20万吨/年电 子级草酸 、 中能新材料太阳能热媒新材料及功能性化学品等项目 。(3)高性能纤维主要产品 : 月桂二酸 、 聚酰胺 、尼龙 66系列 、 芳纶聚合单体 、 对位芳纶 、 氨 纶 、 聚酰亚胺 、 聚丙烯腈碳纤维等 。重点园区 :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 、 石嘴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 中卫工业园区 。重点项目 : 宁夏恒力生物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5万吨/年月桂二酸 , 宁夏宁东  泰和新材有限公司绿色差别化氨纶智能制造 、 6000 吨高性能对位芳纶 , 宁夏瑞泰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万吨/年尼龙 66及 2.5万吨/年中间体 、 宁夏丰华生物科技有  限公司 8000吨/年芳纶聚合单体 、 宁夏恒利集团科技有限公司 6 万吨环保型生物  基纤维 、 晓星氨纶  (宁夏) 有限公司年产 36 万吨氨纶 、30 万吨聚四氢呋喃  (PT- MG) 氨纶原料等项目 。(4) 特色精细化工主要产品 : 紫外线吸收剂 、 抗氧化剂 、 聚合物助剂 、 胍盐系列 、 肌酸 、 盐酸 二甲双胍 、饲料蛋白 、 氯化石蜡 、硅烷偶联剂等 。重点园区 :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 、 石嘴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 中卫工业园区 、 宁 夏平罗工业园区 、 中卫工业园区 、青铜峡工业园区 。重点项目 : 宁夏丹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粗酚分离及酚系衍生物等高分子功 能助剂 、 宁夏峰盛科技有限公司荧光增白剂及中间体 、 宁夏鸣川聚力科技有限公 司聚合物助剂 、 宁夏宁聚油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油田材料生产 、 宁夏仁泰新材料 有限公司引发剂系列产品及乙醛肟和过氧化氢 、 中科易工  (宁夏) 催化材料有限公司无汞催化剂 、利安隆  (中卫)4000吨/年高分子功能助剂及 6000吨/年高分子  功能助剂 、 宁夏恒康科技有限公司年产 15000吨盐酸二甲双胍原料药  (二期),宁  夏太康药业有限公司年产 3 万吨盐酸二甲双胍原料药及年产 2000 亿片盐酸二甲双  胍片生产线 、年产 10000 吨肌酸技术改造 、 宁夏福泰硅业 5 万吨硅烷偶联剂和 1 万吨纳米二氧化硅  (二期) 等项目 。        ——— 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 。 推动碳基 、 新型建筑材料等领域 加快新技术 、 新工艺和新装备研发推广 , 向高端 、 节能环保 、特 种应用领域转变 , 打造国内最大的碳基材料生产基地和新型建筑材料集聚区 。专栏 3   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1)碳基材料主要产品 : 碳化硅微粉 、 氮化硅结合碳化硅耐火材料 、 电子陶瓷 、碳化硅高 技术陶瓷以及陶瓷基复合材料 、 高技术陶瓷增材制造 、 大尺寸高纯高导电石墨电 极 、 新型高炉炭砖 、 石 墨 阴 极 、 脱 硫/脱 硝/脱 汞 及 特 种 净 水/净 气 等 高 品 质 活 性 炭 、 活性炭纤维等 。重点园区 : 石 嘴 山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开 发 区 、 宁 夏 平 罗 工 业 园 区 、 青 铜 峡 工 业 园区 。重点项目 : 宁夏碳谷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碳基材料高新技术循环经济产业 园 、 宁夏和兴碳基材料有限公司年产 5000 吨碳化硅粉体及制成品等项目 。(2) 新型建筑材料主要产品 : 低辐射镀膜  (Low-E) 玻璃 、超白玻璃 、 太阳能基板玻璃等优质 浮法节能玻璃和功能性玻璃 , 新型墙体材料 、 新型防水密封材料 、 新型建筑装饰 材料 、 新型保温隔热材料等 。重点园区 : 银 川 经 济 技 术 开 发 区 、 石 嘴 山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开 发 区 、 盐 池 工 业 园区 。重点项目 : 宁夏恩威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 3000 吨纳米绝热材料 、 宁夏 巨拓实业有限公司石膏装饰材料等项目 。       ——— 电池材料 。 围绕锂离子电池产业链 , 积极引入发展上下游配套产业 , 打造全国重要的锂离子电池材料生产基地 。专栏 4   电池材料主要产品 : 高镍低钴三元材料 、 磷酸铁锂 、 锰酸锂 、 富锂锰基等新型锂离子  电池前驱体及正极材料 , 人造石墨 、硬/软碳 、碳硅复合等负极材料 , 电池隔膜 、 电解液 、 固态电池关键材料等 。重点园区 :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 、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 、 石嘴山高新技术产业 开发区 、 中卫工业园区 。重点项目 : 宁夏 汉 尧 石 墨 烯 储 能 材 料 科 技 有 限 公 司 锂 离 子 电 池 三 元 前 驱 体 、 石墨烯三元正极材料及导电浆料 , 宁夏百川新材料有限公司 41 万吨锂电材料 、 杉  杉能源  (宁夏) 有限公司 5.5 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 宁夏中化锂电池材料有  限公司 3 万吨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及前驱体 、 宁夏滨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年产 10 万吨磷酸 10 万吨电池级磷酸铁 、 宁夏泰兴新能源光伏有限公司年产 2万  吨锂电池负极材料及石墨化 、 宁夏博澳能源有限公司年产 20 万吨锂电池电解液等  项目 。       ——— 前沿新材料 。 紧盯国内外发展趋势 , 在石墨烯 、 生物基 材料 、 新型半导体和纳米材料等前沿新材料领域加强基础研究和 技术引进 , 着力提升研发水平 , 加快产业化进程 , 不断拓展石墨 烯等前沿材料应用领域 , 打造具有新亮点 、 新优势的前沿新材料产业集聚区 。专栏 5   前沿新材料主要产品 : 通用型石墨烯薄膜 、 高透型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 、低阻石墨烯复  合薄膜 、 大尺寸石墨烯单晶 、半导体基材石墨烯单晶 、 专用型石墨烯粉体和浆料 、 石墨烯改性材料 、 生物基 1, 4- 丁 二 醇 、 环 氧 氯 丙 烷 和 聚 乳 酸  (PLA)、PBS等  生物衍生材料 、 可降解生物基材料等 。重点园区 :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 、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 、 永宁工业园区 、 宁夏 平罗工业园区 。重点项目 : 宁夏墨工科技有限公司高纯石墨烯生产应用 、 汉尧石墨烯锂离子  电池石墨烯三元正极材料及导电浆料 、 宁夏神州轮胎有限公司石墨烯大飞机轮胎 、 中钢新型材料  (宁夏) 有限公司年产 2 万吨特种石墨产能 、 大华  (银川) 医疗科  技有限公司年产 100 万片三维可纯塑医用高分子板等项目 。        2. 清洁能源 。       发展思路 : 坚持清洁能源产业一体化配套发展的原则 , 围绕   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 , 以国家首个新综合示范区为载体 , 以畅通产业链循环为重点 , 壮大清洁能源制造配套能力 , 推动清  洁能源产业全链条发展 。 统筹规划优化产业布局 , 打造银川市 、 石嘴山市 、 吴忠市光伏制造 , 银川市 、 吴 忠 市 、 中 卫 市 风 机 制   造 , 宁东基地氢能制备 、储运 、 应用 , 石嘴山市 、 宁东基地储能  及电池材料等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集聚区 。 到 2025年 , 光伏制  造居行业领先水平 , 风电制造能够支持区内及周边资源开发 , 氢   能 、储能及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取得突破 , 力争清洁能源产业产值达到 1000 亿元 。       实现路径 : 积极对接引进工业硅 、 多晶硅项目 , 鼓励光伏制  造龙头企业扩大单晶硅 、切片 、 电池等主导产品生产规模 , 布局   组件生产项目 , 提高生产线智能化水平 , 加强光伏生产设备 、 配  套设备 、 辅材耗材 、 光伏检测及运维设备的创新研发和产业化 , 形成以光伏硅材料为核心 , 辅材耗材和配套设备企业集聚发展的  全产业链体系 。 积极引进国内风电主机龙头企业投资建厂或与本  地企业联合开展总装合作 , 引导本地铸造 、设备制造 、 电气等企  业与主机企业配套 , 重点发展塔筒 、减速器 、 大型铸件等关键零  部件和配套设备制造 ,做好周边风电项目安装服务及运维 。 大力  推进光热 、地热能 、 生物质能 、 氢能等清洁能源一体化发展 , 加快微电网 、 光热 、 热泵 、 大规模储能等关键技术的引进和研发 ,布局智能型变压器 、 智能逆变器 、 高效热泵 、 大规模储能等高端  清洁能源装备制造 。 依托区内低成本氢源 , 打造氢能产业基地 , 推进氢能制取 、储存 、运输 、 应用一体化发展 , 实施绿氢制备与  冶金 、 化工等耦合联产试点示范项目 。 积极引进电动汽车 、 氢能  重卡 、 充电桩及配套零部件项目 , 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氢能交通示范应用 。专栏 6   清洁能源制造主 要 产 品 : 光 伏 设 备 、硅 料 、 多 晶 硅 、硅 棒/锭 、 晶 硅 切 片 、 电 池 、 导 电 银 浆 、超薄晶硅薄膜 、 组件及辅助材料 , 风机关键零部件 、 光热设备 、 逆变器 、 储 能设备 、充电桩 、 智能变压器 、 氢能制备应用 、 新能源技术服务等 。重点园区 :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 、 中卫工业园区 、 中宁工业园区 、 宁东能源 化工基地 、 吴忠金积工业园区 、 中卫市海兴开发区 、 石嘴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 银 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太阳山开发区 。重点项目 : 银川隆基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年产 15GW 单晶硅棒和 15GW 切片项  目 、 宁夏隆基乐叶科技有限公司年产 3GW 单晶电池 、 矽盛光电  (宁夏) 有限公司  4GW 单晶硅 、 宁夏中环光伏材料有限公司 50GW  (G12) 太阳能级单晶硅材料智  能工厂及相关配套产业 、 宁夏宝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太阳能电解制氢储能及  综合应用示范 、 中国建材集团年产 100 兆瓦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生产线 、 银川威力  传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精密减速器研发生产 、 中环高科电缆  (宁夏)股份有限公  司新能源环保铝合金电缆制造 、 上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10GW 逆变器生产线建设 、 东方电气自动控制工程有限公司清洁能源全产业链 、 东方希望集团光伏新材料 一  体化项目 、 国能集团可再生氢碳减排示范区 、 输氢及氢能综合利用 、 氢动力整车  生产制造 、 氢燃料电池车辆运营平台 、 国电投宁夏能源铝业可再生能源制氢 、 百  川新材料 5GW/年储能电池 、 江苏润阳新能源 10万吨/年高纯多晶硅和 5GW 高效  电池等项目 。       3. 绿色食品 。       发展思路 : 立足农业资源禀赋 , 充分利用自治区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的政策机遇 , 积极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 构建一批从原料基地到终端消费品的绿色产业链 , 形成协作链 、 打 造供应链 、提升价值链 。 通过引进龙头 、存量合作 、技术升级和 规模扩张 , 集中力量打造县区绿色食品加工集聚区 , 着力培育 一 批带动能力强的加工企业 , 重点发展粮油制品 、 畜禽肉类 、 乳制 品 、 葡萄酒 、 枸杞 、果蔬加工等绿色食品加工 。 加大食品绿色加 工生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 完善绿色食品全程质量控制体系 。 加 快培育绿色食品品牌文化 , 深化增品种 、提品质 、创品牌战略行 动 , 打造绿色食品区域公共品牌 , 提升  “宁 ” 字号绿色食品品牌 影响力 。 到 2025年 , 绿色食品加工产值达到 1500亿元 , 建成全国重要的绿色食品加工优势区 。        实现路径 :        ——— 枸杞深加工 。 充分发挥宁夏枸杞道地产区优势 , 积极推 进枸杞深加工标准制定 , 支持精深加工技术研发 , 加强  “药 ” 字 号、“健 ” 字号及  “枸杞 + ” 等功能性药食同源产品研发 , 重点发展枸杞保健食品 、 药品 、 化妆品等高附加值产品 。专栏 7   枸杞深加工主要产品 : 枸杞饮品 、休闲食品 、保健食品 、 药品 、 化妆品等 。重点园区 : 贺兰工业园区 、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 、 中宁工业园区 、 吴忠金积 工业园区 。重点项目 : 宁夏百瑞源枸杞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枸杞原浆生产线 、 宁夏沃福百 瑞枸杞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年产 20000吨枸杞深加工 、 北京同仁堂健康药业宁夏生 产基地 、 宁夏伊顿有限公司枸杞速溶粉生产基地 、 湖北中鑫生物公司年产 500吨 专业植物提取精制 、 宁夏伊莎食品枸杞速溶粉 、 宁夏厚生记食品有限公司全植物 提取的枸杞维生素能量饮料等项目 。        ——— 葡萄酒酿造 。 深化葡萄酒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坚持  酒庄基地一体化经营 、 酒庄酒发展模式 , 加强酿造关键技术研  究 , 增加多元产品供给 , 打造两大优质原料基地  (优质干白 、 干  红原料基地), 做强 5 大酒庄集群 , 培育 20 家龙头酒庄企业和  10个世界级 葡 萄 酒 品 牌 。 围 绕 葡 萄 酒 产 业 所 需 装 备 、 橡 木 桶 、 酒瓶 、包装等 , 提升本地配套生产能力 , 支持企业利用籽油 、 皮渣等副产物开发高附加值衍生产品 。专栏 8   葡萄酒酿造主要产品 : 红葡萄酒 、 白葡萄酒 、起泡酒等 。重点地区 : 贺兰县金山试验区 、 西夏区镇北堡 、 农垦玉泉营 、 青铜峡市鸽子 山 、 红寺堡区肖家窑 、 同心县罗山东麓葡萄酒特色小镇 。重点项目 : 宁夏朗婓同得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朗婓国际葡萄酒产业园 、 宁夏  洪新商贸有限公司葡萄酒瓶软木塞加工及酒标酒瓶销售 、 宁夏成功红黛墨酒庄管  理服务有限公司葡萄酒产 业 综 合 体 、 上 海 植 城 投 资 有 限 公 司 图 兰 朵 葡 萄 酒 小 镇 、 青铜峡市鸽子山中法葡萄酒庄集群示范区等项目 。       ——— 乳制品加工 。 坚持将全产业链奶源 优 势 转 化 为 品 牌 优 势 , 加大乳制品加工企业  “内培外引 ” 力度 , 全面支持乳制品加 工龙头企业加大投入 、 扩大产能 、 精深加工 , 建设世界一流乳制 品加工园区 。 支持乳制品加工企业调整优化产品结构 , 开展营养 健康 、 加工技术 、包装技术 、食品安全风险 、 高端产品设计等研 究应用 , 重点发展高端液态奶 、 配方奶粉 、 酸奶 、 奶酪 、 黄油等精深加工乳制品 。专栏 9   乳制品加工主要产品 : 高温低温液态奶 、 配方奶粉 、 酸奶 、奶酪 、黄油等 。 重点园区 :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 、 吴忠金积工业园区 。重点项目 : 平罗河东乳制品深加工专业园建设 、 甘肃燎原集团西夏乳业有限  公司乳制品生产 、 宁夏雪泉乳业有限公司液态奶生产 、 宁夏亿美生物科技有限公  司乳制品深加工三期扩建 、 宁夏聚牧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年产 2 万吨奶粉 、 蒙牛  乳业灵武乳制品加工 、 蒙牛乳业  (银川)有限公司利乐包 250S新增生产线改造 、 宁夏夏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年产 15000吨奶粉 、 宁夏伊利乳业有限公司液态  奶升级改造等项目 。       ——— 牛羊肉制品 。 坚持  “优质 +高端” 双轮驱动 , 推广应用 标准化生产技术 , 提升区域公共品牌核心竞争力 。 培育引进屠宰 加工龙头企业 , 支持引进现代冷鲜加工工艺 、设备 , 提高分级加 工 、分割包装比重 , 积极开发速冻调理食品 、 高端熟食制品 、休 闲功能食品等深加工产品 , 开展骨 、血 、 内脏等副产物的综合利用 , 发展高附加值产品 。专栏 10   牛羊肉制品主要产品 : 冷鲜肉 、 熟食 、速冻调理品 、休闲食品 。重点园区 : 吴忠金积工业园区 、 固原经济开发区 、 盐池县工业园区 。重点项目 : 宁夏固原融侨  (丰霖)肉牛屠宰及加工 、 水发浩海牧业有限公司 10 万头肉牛屠宰及精深加工 、 盐池县滩羊产业发展集团肉类精深加工等项目 。       ——— 农副产品加工 。 以优势特色农业为重点 ,大力发展农副产 品精深加工 ,推进生产与加工 、产品与市场协调发展 。优质粮食产 业鼓励发展优质大米 、 营养方便米制品 、专用粉 、 营养强化粉 ,开 发特色小杂粮 、高端胡麻保健油脂 ,推进传统主食工业化发展 。果 蔬产业重点发展冷冻干燥 、 生物保鲜 、 即食健康系列产品及功能性饮品 。积极开发生物保健品 、食品添加剂等高附加值产品。专栏 11   农副产品加工主要产品 : 优质粮油 、特色小杂粮 、 脱水蔬菜 、 生鲜食材 、 功能饮品 、 生物 保健品 、食品添加剂等 。重点园区 : 贺兰工业园区 、 宁夏固原经济开发区 、 吴忠金积工业园区 、 青铜 峡工业园区 。重点项目 : 宁夏吴忠市国海粮油有限公司亚麻籽油智能化精炼生产车间及关  键装备技术的改造与研发 、 宁夏六盘珍 坊 生 态 农 业 科 技 有 限 公 司 亚 麻 籽  (胡 麻) 产业融合 、 宁夏君星坊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亚麻籽深加工 、 上海北连生物食品添加  剂暨生物科技健康产业基地 、 宁夏环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荞麦大健康产业园 、 宁  夏绿康农业有限公司蔬菜加工 、 宁夏塞外香食品有限公司产业园二期 、 中桦雪面  粉及面食制品生产等项目 。       4. 现代煤化工 。       发展思路 : 推动煤化工向高端化 、 精细化 、 绿色化 、 品牌化 方向发展 ,促进产业共生耦合 , 构建高效率 、低排放 、 清洁加工 转化利用的现代煤化工产业体系 。 到 2025年 , 全区现代煤化工产值力争达到 1500亿元 。       实现路径 : 推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与吴忠太阳山开发区一体  化发展 , 打造千亿级煤化工产业集群 , 高水平建设国家现代煤化  工产业示范区 。 加强与国际国内化工巨头合作 , 实施煤制油质量  效益提升工程 , 重点围绕 α- 烯烃 、 油蜡产业链 , 延伸发展高碳  醇 、 烷基苯 、 费托蜡 、 润滑油等下游高端产品 。 深入开展煤制烯  烃等现代煤化工产业技术升级 , 高水平建设煤制乙二醇 、 氨纶芳  纶等项目 , 探索乙二醇与 PTA协同共进 , 积极开发多牌号煤基  烯烃 , 适时开展煤制芳烃工程化示范 。 推进现代煤化工与煤电 、石油化工 、 氯碱化工 、 现代纺织 、 清洁能源等产业耦合联产 , 延伸发展高端树脂 、 工程塑料 、合成橡胶 、合成纤维和精细化工产品等下游高端产业 。专栏 12   现代煤化工主要产品 : 高附加值高性能聚烯烃 、 高端树脂 、 高性能工程塑料 、特种橡胶 、 合成纤维 、 多元醇 、 高碳醇 、 费托蜡 、合成润滑油 、 高端精细化工产品等 。重点园区 :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 、 吴忠太阳山开发区 、 盐池工业园区 。重点项目 : 国能宁煤 GTL基础油 、 聚甲醛 , 宁夏宝廷新能源有限公司煤焦油 及低碳烷烃循环利用 、 宝丰集团现代煤化工用能系统优化提升工程 、 宝廷新能源 煤焦油及低碳烷烃循环利用项目用能系统优化提升工程 、 中石化长城能源煤基多 联产用能系统优化提升工程等项目 。        5. 装备制造 。发展思路 : 按照  “专 、 精 、特 、 新 ” 的发展方向 , 积极推动 装备制造业及配套产业协调发展 , 以产品升级和技术创新带动产 业迈向中高端 , 提升装备制造产业价值链 。 到 2025年 , 装备制 造产业产值力争达到 500 亿元 , 形成沿黄经济带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       实现路径 : 依托特色产品优势 ,培育形成高端铸造 、 数控机  床 、仪器仪表 、矿山机械等高端装备制造上下游产业链基本配套  的产业集群 。 同时 , 引导电工电气 、 轨道 交 通 轴 承 、 工 业 机 器  人 、 现代农业机械 、煤化工装备 、 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 , 加快  表面处理 、机加工 、 材料热处理等补链项目建设 , 提高产业本地  配套能力 。 坚持引进与培育相结合 , 巩固矿山机械 、 大型铸件 、 仪器仪表 、 数控机床等行业技术领先地位和市场占有率 , 推动产品向高端升级 、 向智能转型 , 突破液压泵 、操作阀 、 控制器等关键核心技术 , 推进水轮机叶片铸钢件 、 轨道交通零部件 、 新能源 装备 、 高性能轮胎等规模生产 , 大力开发仪器仪表高端智能控制 阀国产化替代产品 , 加快推进大型卧式加工中心量产 , 打造工业机器人 、3D打印等智能制造高端产品 。专栏 13   装备制造产业主要产品 : 大型铸件 、 数控机床 、煤机装备 、 仪器仪表 、 智能控制阀 、 轨道 交通轴承 、 小微型轴承 、 工业机器人 、农机产品等 。重点园区 : 石嘴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 、 吴忠金积工 业园区 、青铜峡工业园区 。重点项目 : 宁夏 3D打印产业园建设 、 宁夏亿众鑫达 机 械 加 工 有 限 公 司 年 产 5000 吨煤矿机械设备及配套产品 、 宁夏银星吴忠仪表流体控制股份有限公司年产 20 万件高端精密金属零件 、 宁夏金智智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15000台数控机床智 能制造 、 宁夏泰坦机器人有限公司智能工业机器人生产基地 、 新松机器人产业发 展  (银川) 有限公司物流及特种机器人智能制造 、 科新重装  (宁夏)化工设备有 限公司大型化工设备制 造 生 产 线 、 舍 弗 勒  (宁 夏)有 限 公 司 200mm-800mm 风 电滑动轴承 、 宁夏新大众机械有限公司智能全混合日粮机数字化生产线 、 宁夏朗 盛精密制造技术有限公司年产 5 万吨高端装备承压合金材料等项目 。       (二)优化提升传统支柱产业 。       以改造提升为抓手 , 以增量调存量 , 推动化工 、 冶金 、 现代   纺织 、 有色 、建材 、 医药等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 ,培育形成千  亿冶金产业集群和化工 、 纺织 、 有色等一批百亿级产业集聚区 ,全面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       1. 化工产业 。       发展思路 : 积极应对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和产能优化布局发展的 新形势 ,建设特色鲜明 、优势突出 、 绿色安全的化工园区  (集中区),推动电石化工 、氯碱化工 、石油化工等集聚化 、绿色化发展。到 2025年 ,化工产业  (不含现代煤化工)产值规模达到 800亿元。       实现路径 : 延伸发展氯碱及电石化工 , 持续提升装备水平 , 巩固 ADC发泡剂 、 戊二醛等产品市场优势 , 持续向下游发力 , 扩面发展氰胺及 PVC、PVA下游多元化产品 , 培育发展乙炔化  工 、 氯化工下游终端产品 , 开展电石渣和电石炉尾气综合利用 。 控制发展石油化工 , 依托现有炼油 、 大化肥等基础优势 , 稳定总  量 , 提高装置开工率 , 积极发展基础有机原料 、 工程塑料 、 纤维  材料 、 生物环保可降解材料等高端石化衍生产品 。 抢抓已探明 2  个千亿方级大气田历史机遇 , 积极发展天然气精深加工 , 推动天  然气化工与石油化工 、煤化工融合发展 , 推广 LNG-BOG低温提氦装置 , 打造国内氦气工业基地 。专栏 14   化工产业主要产品 : 电石 、 乙炔 、PVC、ADC发泡剂 、 戊二醛 、 单氰胺 、 双氰胺 、 汽 油 、 柴油 、 液化天然气 、农药及中间体 、 料及中间体 、 化工原料及中间体等 。重点园区 : 石嘴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 宁夏平罗工业园区 、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 、 青铜峡工业园区 、 固原经济技术开发区 、 吴忠太阳山开发区 、 盐池工业园区 。重点项目 : 宁夏金昱元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搬迁项目  (一期 、 二期)、宁夏信广  和有限公司芳纶原料 、 宁夏苏融达化工有限公司农药中间体 、 宁夏伟创药业有限  公司精细化学品 、 宁夏奥卡化工有限公司甘露醇 、 宁夏海泰新材料有限公司溴代  化合物及其下游衍生产品 、 宁夏深燃众源天然气有限公司二期日处理 200 万方液  化气项目 、 宁夏天利丰能源利用有限公司 40 万吨液化天然气联产 100 万方高纯氦  气 、 宁夏新珂源能源利用有限公司二期日处理 50 万方液化气 、 宁夏一帆生物科技  有限公司农业原料药及中间体 、 宁夏永农生物科学有限公司高效农药原药及中间  体 、 宁夏纳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40000吨/年农药  (杀虫剂) 及中间体 、 吴忠领航  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21000 吨新型原药及农药制剂  (二期)、宁夏天泽化工新材料科  技有限公司年产 3.32万吨精细化学品 , 宁夏农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 9000 吨精细化工产品及 3600 吨降糖药物 、脲酶抑制剂等项目 。        2. 冶金产业 。       发展思路 : 坚持优化存量和控制增量相结合 , 大力实施技术 升级改造 , 提升冶炼装备技术 , 大力降低用能成本 , 推广循环经 济模式 , 推进产品多元化发展 。 到 2025年 , 冶金产业产值突破 1000 亿元 , 形成西北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 、 国家重要的冶金炉料生产基地 、全球最大的金属锰生产研发基地 。        实现路径 : 严控钢铁总量 , 推动钢铁企业技术改造升级 , 重    点发展特种钢 、优质钢及深加工产品 , 创新商业模式 , 大力发展    成型钢筋 , 完善加工配送网络 , 提升产业竞争力 。 严格执行铁合    金产能置换 , 支持企业联合重组 , 加快装备密闭化 、 自动化 、 智    能化改造 , 坚决发展循环经济 , 推动硅铁 、硅锰等普通合金材料    节能降耗 , 提高硅系 、 锰系 、 稀土合金等特殊多元合金生产 比    重 ,保持铁合金行业竞争优势 。 充分发挥电解金属锰产能优势 ,  围绕纵向延伸 、横向耦合 , 推进低硒锰片 、 脱氢锰片 、低氧化锰    片等高技术产品产业化 , 积极开发高纯硫酸锰 、 高锰酸钾 、 锰酸    锂 、 锂离子电池等涉锰产品 , 加快海外锰矿资源投资开发 , 加强    金属锰废渣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 严格控制焦化产业规模 , 实    施炼 焦 装 备 大 型 化 改 造 , 推 进 焦 化 企 业 清 洁 生 产 , 促 进  “焦 ”“化 ” 并举 , 构建特色焦化产业链 。专栏 15   冶金产业主要产品 : 普钢 、特钢及制品 , 硅系 、 锰系铁合金 , 金属锰及涉锰产品 , 焦 炭 、 兰炭及煤焦油深加工产品等 。重点园区 : 石嘴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 中卫工业园区 、 中宁工业园区 、 吴忠太 阳山开发区 。重点项目 : 宁夏建龙龙祥钢铁有限公司双高线改造 、 球团提升改造 、 烧结提 升改造工程 , 宁夏兴华钢铁有限公司钢铁产能置换升级改造 、棒材和异型材轧钢 生产线等项目 。      3. 有色产业 。       发展思路 : 加快产业优化升级 , 以新科技引导企业实现智能 化生产 , 以新技术提升产品档次满足高端市场需求 , 推广有色金 属  “原材料生产 +终端应用 +循环利用” 衔接发展模式 , 通过上 下游联动实现资源高附加值利用 。 到 2025年 , 有色产业产值达到 300 亿元 。       实现路径 : 依托青铜峡铝业 、 宁创新材料电解铝资源 , 持续  引进电解铝深加工项目 , 重点发展高性能铝板带 、 铝挤压材 、 管  材及铝合金制品 , 支持广银铝业 、 青铝科技等企业加大产品开发  和市场拓展 , 鼓励宝胜线缆 、今飞轮毂等扩大生产规模 , 提高市  场占有率 。 依托太阳镁业等龙头企业 , 提升金属镁冶炼技术装备  水平 , 发展大规格工业型材及结构件等高技术产品 , 推动镁渣综  合利用等关键技术的研发 。 充分发挥国家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的  地域优势 , 合理发展再生铜 、再生铝 、再生铅 、再生锌等再生有  色金属产业 , 加快废旧有色金属机械化拆解预处理技术应用 , 鼓  励发展粉末冶金 、 3D打印等先进制造 , 实 现 有 色 金 属 的循 环 、规范和高值利用 。专栏 16   有色产业主要产品 : 电解铝 、 金属镁 、 再生铜 、 再生铅 、 再生锌 , 有色金属板带 、 型 材 、杆管及制品等 。重点园区 : 青铜峡工业园区 、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 、 吴忠太阳山开发区 、 银川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重点项目 : 宁夏太阳镁业有限公司盾镁电热法镁合金生产线 、 宁夏晨宏科技 有限公司年产 20 万吨再生铅资源化利用 、青铜峡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铝材深加工等 项目 。       4. 现代纺织 。       发展思 路 : 围 绕 羊 绒 、 棉 纺 、 亚 麻 、 化 纤 等 行 业 , 做 强 存   量 、做优增量 、做大总量 , 形成以羊绒 、棉  (毛)纺 、 亚麻 、 化  纤及特种纤维 、 面料 、针纺织品 、服装制造共同发展的格局 , 构   建以科技和品牌为引领的先进现代纺织产业体系 。 到 2025年 ,现代纺织产业产值力争达到 200 亿元以上 。       实现路径 : 积极化解羊绒产业风险 , 引进战略投资者重组荣  昌集团 、 嘉源集团 ,进一步盘活灵武羊绒产业园的相关资产 , 重   振羊绒产业 。 完善和延伸棉纺 、 色织 、 面料 、 家纺 、 针织成衣 、 衬衫 、 西服等产业链条 , 引入上下游产业配套项目 , 打造全产业  链条 。 推进化工产品与纺织用化纤原料的上下对接和转承项目 , 加快氨纶 、 芳纶 、 聚酯纤维和聚酰胺纤维等复合型差别化纤维的  开发及产业化 , 带动纺织产业规模化发展 。 依托中国纺织服装产  业园区联盟等产业平台 , 建立纺织行业交流合作新机制 , 提升区  域性 、行业性公共服务平台水平 , 培育一批智慧产业和品牌园区 , 全面承接国内资金 、技术和产业的转移 , 提高区域纺织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专栏 17   现代纺织主要产品 : 纱线  (毛纺 、棉纺 、 纤维)、面料 、 皮毛 、 针织饰品 、 纺织品 、 服 装及辅料等 。重点园区 : 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吴忠金积工业园区 、 石嘴山高新技术 产业园 、 固原经济开发区 、 同心工业园区 。重点项目 : 德州恒丰集团 50 万锭纺纱 、 宁夏恒丰瑞斯特科技有限公司散车 间 、广州卓亚服饰公司年产 150万件套服装加工 、 浙江欧美斯羊绒制品有限公司 纺纱色及原料加工基地及年产 150万件套服装加工 、 宁夏利鑫众盈环保科技有 限公司年产 5000 吨无纺布 、 江苏悦达家纺制品产业转移 、 宁夏恒达纺织科技有限 公司三十万锭高档纺纱  (三期) 及年产 1000 万米高支高密高档机织面料 、 丰泰永 晟集团有限公司年产 2500万米高支高密小提花家纺面料和十万锭纺纱 、 中山市华 人礼服股份有限公司智能服装产业园 、 宁夏泰普龙有限公司芳纶深加工等项目 。       5. 建材产业 。       发展思路 : 坚持增量优化与存量挖潜相结合 , 加快淘汰落后  产能 , 推动行业整合 , 提升存量发展水平 , 积极发展绿色建材 , 提高产业效益质量 。 到 2025年 , 建材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 150  亿元 , 打造西北重要的绿色建材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规模 、 最具影响力的中高端天然石膏产业基地 。       实现路径 : 通过产能置换 、 兼并重组 , 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 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产能利用率 。 重点发展高品质专用水泥 、 高性能混凝土 、预应力混凝土管 、 节能保温墙体材料 、装配式混  凝土建筑构配件等产品 , 鼓励开发保温 、 隔热及防火性能良好 、 施工便利 、使用寿命长的外墙保温材料 、 断桥隔热门窗及遮阳系  统 , 鼓励发展环境友好型建筑涂料 、 高分子防水材料 、 密封材料等 。 以优质天然石膏资源为依托 , 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 产品结构 , 推动石膏粉深加工和中高端石膏制品加工项目建设 , 构建原 矿开采 、 石膏粉深加工 、 石膏制品加工一体的全产业链 。 引导多 产业 、 多品种协同利用 , 推广危废协同处置及工业固废制备岩 棉 、 高性能陶粒 、微晶玻璃等产品的综合利用技术 , 建设一批综合利用示范项目 。专栏 18   建材产业主要产品 : 水泥 、 混凝土 、 砂浆 、 水泥制品 、保温材料 、 涂料 、 建筑陶瓷制 品 、微晶玻璃 、 石膏粉 、 石膏制品等 。重点园区 :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 、 石嘴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 中宁工业园 、 盐池 工业园 。重点项目 : 宁夏金石通新材料有限公司 15万吨真石漆彩砂及 2 万吨水性涂料  生产线一期建设 、 宁夏泰和津宁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污泥制陶粒及模块化装配  式建筑 、 宁夏青龙塑料管材有限公司塑料管材及节水灌溉智能化工程及研发基地、 宁夏圣百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脱硫石膏综合利用 、 宁夏领航岩棉科技有限公司年  产 16万吨岩棉及 120 万平方米外墙保温装饰一体化复合板 、 福建釉时代环保涂料  有限公司环保材料生产 、 宁夏盛华龙矿业有限公司石膏开采及深加工 、 宁夏云腾  矿业有限公司年处理 100 万吨石膏尾矿等项目 。       6. 医药产业 。       发展思路 :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与资 源整合 , 重点提升发展化学药 ,促进化学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 性评价 , 大力发展中药产业 ,培育发展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 , 积 极承接东部地区医药产业转移 , 延伸宁夏医药产业链 , 实现上规 模上水平 。 到 2025年 , 医药产业产值力争达到 100 亿元 , 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医药产业基地 。       实现路径 : 改造提升化学原料药 , 在红霉素 、 四环素等传统优势原料药规模化生产的基础上 , 提升产品发酵工艺水平 , 加快新产品开发 , 向特色原料药 、 高端原料药方向发展 。 提升化学制 剂新产品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品种的研发创新能力 , 加快维生素 及抗生素类原料药及衍生物发展 ,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首仿安全高 效 、使用方便 、 消费者容易接受的新型化学药物制剂 。 充分利用 宁夏道地药材资源 , 支持新型复方制剂等疗效确切的中药创新产 品研发 , 规范中药饮片发展 , 加快发展中药提取物和成药 。 鼓励 对传统中药品种进行二次开发 , 推动以道地药材为主要原料的药 膳 、 药妆 、 功能性日用品等系列产品产业化 。 培育引进医疗物资生产企业 , 增加应急产能储备 。专栏 19   医药产业主要产品 : 苯丙氨酸 、 美伐他汀 、 洛伐他汀 、 盐酸林可霉素 、 霉酚酸 、 多拉 菌素 、硫氰酸红霉素 、泰乐菌素 、 中药饮片等 。重点园区 :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 、 永宁工业园区 、 平罗工业园区 、 贺兰工业园 区 、 吴忠太阳山开发区 、 隆德六盘山工业园区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 。重点项目 : 宁夏泰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化学原料药与制剂及医药中间体 、 宁  夏泰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盐酸ᴀ红霉素及其合成产品 、 布洛芬产业化 , 宁夏金维  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胡萝卜素 、 生物素原料 , 固原小牛生物制药综合开发利用 、 固  原长江医药现代中药大健 康 产 业 园 、 宁 夏 华 昊 生 物 科 技 有 限 公 司 生 物 医 药 生 产 、 北京同仁堂健康药业宁夏生产基地 , 宁夏乔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医疗器械 、 医用  防护产品生产及配套设施建设 , 宁夏蓝博思化学技术有限公司高附加值医药 、 材  料中试基地建设等项目 。       (三)全面推进制造业数字化发展 。       突出数字化 、 网络化 、 智能化方向 , 推动制造业与数字经济 深度融合 , 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 , 不断催生新产业 、 新业态 、 新模式 , 用新动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       1. 加快制造业数字赋能升级 。        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增强数据要素供给 , 推动制造业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 。 完善自治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  析二级节点和应用平台 , 支持建设企业级 、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  台 , 引导平台企业 、行业龙头企业整合开放资源 , 支持中小微企  业数字化转型 。 发挥软件赋能 、赋智作用 , 在重点行业 、 重点领  域 、 关键环节和应用场景 , 推广应用一批优秀工业 APP,鼓励企  业运用大数据挖掘和动态体验感知等手段 , 开展个性化定制 , ᴀ   性化生产 。 支持建立以开发区管理 、运营平台为基础 , 以产业服  务平台为核心 , 以大数据运营平台为支撑的智慧园区 , 探索建设  “虚拟产业园”,推动园区数字化转型 。 拓展生产性服务业与数字  技术融合应用 , 加快仓储物流 、 现代金融 、 科技咨询等领域数字  化建设 ,推进组织形式 、 商业模式 、 管理方式不断创新 。 到 2025年 ,建成使用 100个以上企业级 、10个以上行业级互联网平台。专栏 20   制造业重点行业领域数字化转型方向化工行业 : 充分发挥化工行业数字化水平较好的基础 , 依托化工行业工业互 联网公共服务平台 , 提升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 、 数字化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 数字化集成管控水平 。冶金行业 : 基于冶金行业数字化发展不均衡 , 生产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危险源 等问题 , 依托冶金行业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 , 重点夯实企业数字化基础 , 支 持建设数字化生产车间 , 推广系统性解决方案 。有色行业 : 聚焦有色行业以传统的原材料生产和初级加工为主等问题 , 重点 开展基于数据的工艺流程优化和精细化管控 , 加快推进企业管理系统信息化和智 能化改造 。轻纺行业 : 针对轻纺行业企业数量多 、 规模体量小 、 数字化集成能力弱的特 点 , 重点夯实企业数字化基础 , 建设供应链信息化管理体系 , 发展基于平台的ᴀ 性生产 、定制生产等新模式新业态 。建材行业 : 聚焦结构性矛盾化解和产业优化升级 , 加快推进  “机器换人”,支  持企业应用 RFID等开展过程质量控制 , 应用 MES系统等提升生产线数字化控制  水平 , 依托建 材 工 业 互 联 网 平 台 , 响 应 客 户 需 求 , 匹 配 原 料 存 货 , 开 展 市 场 化 、 定制化的生产和销售 。机械装备 : 支持 企 业 加 快 设 备 数 字 化 改 造 , 提 高 智 能 制 造 和 集 成 应 用 水 平 , 基于装备行业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功能 , 培育发展基于平台的数字化研发设  计 、 智能化精益生产 、供应链数字化管理和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 。绿色食品 : 聚焦质量控制和品牌打造 , 建立完善全流程数字化追溯体系和数  字化质量管控体系 , 建设推广面向客户的公共服务平台 , 基于用户数据深度挖掘 , 打造绿色食品数字化品牌 。电子信息制造 : 聚焦电子信息多品种 、 小批量 、 单件生产等特点 , 强化技术 研发创新 , 开 展 数 字 化 质 量 管 理 、 生 产 优 化 和 数 字 化 创 新 , 提 升 产 业 链 现 代 化 水平 。      3. 加快推进数字技术应用开发 。      鼓励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育成中心 、 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  等创建特色软件名园 , 发展壮大银川数字经济 、 石嘴山数字经  济 、 固原广元信息等数字经济产业园 。 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数字  化企业 , 着力培育云计算和大数据 、 5G、 工业互联网 、 物联网 、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和服务企业 , 大力发展大数据服务 、 区块链应用等制造业应用成套解决方案 。 支持软件开源社区  建设 , 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软件创新产品 。 推进  “5G+工业互联网” 融合创新发展 , 开展 5G典型场景示范应用 , 吸引智能传感器等物联设备生产项目落地 。 开展物联网网关 、 物  联网软件 、 物联网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攻关 , 实施制造业重点领  域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 , 推动各类基于物联网的集成创新和应用  服务 。 开展人工智能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合作研究 , 加快人工智  能科研成果转化 。 到 2025年 , 力争数字技术应用开发产值达到300 亿元 。专栏 22   数字技术应用开发主要技术 : 数据挖掘分析 、 应用场景 , 人 、 设备与产品的有效交互与智能控 制 , 智能排产 、供应链优化和设备远程运维 , 计算机视觉 、 自然语言处理 、 自主 无人智能 , 数据超算 、 区块链集成等技术开发应用 。主要载体 : 宁夏西部云基地 、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育成中心 、 银川中关村创 新创业科技园 、银川数字经济产业园 、 石嘴山数字经济产业园 、 固原广元信息产 业园 。重点项目 : 宁夏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平台 、 宁夏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 级节点平台 、 工业互联网体验中心 、 电科云数据中心 、 国家北斗宁夏分中心 、 中 科宁夏超级云计算中心 、 共享工业云 、OpenDao软件开源社区 、 工业 APP服务平 台等项目 。         五、主要任务        (一 )着力提升创新能力 , 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 。        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促进 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 提高各类创新平台建设水平 , 增强制造业协同创新能力 ,促进科技成果有效转移转化 , 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 提升制造业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       1. 提高创新平台建设水平 。 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 , 培育 建设重点实验室 、 工程  (技术)研究中心 、 企业技术  (创新)中 心等创新平台 , 推动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平台全覆盖 。 引 导行业龙头和骨干企业 、 创新型企业 , 联合国内外一流科研院 所 、 知名院校等共建科技创新平台 。 继续完善  “飞地育成 +离岸 孵化 ” 布局 , 支持制造业企业发展科创  “飞地 ”。培育制造业创 新中心试点 ,进一步完善面向行业的中试孵化 、 测试验证 、行业 支撑服务等功能 , 争创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 聚焦优势特色产 业谋划建设锂电池 、 光伏 、 现代煤化工 、 葡萄酒 、 枸杞等产业协 同创新中心 , 在高纯石墨 、 智能农机 、 量子通信等重点方向积极培育新型研发机构 。       2. 提升制造业协同创新能力 。 深化东西部科技合作机制 ,鼓  励区内领军企业加强与东中部地区企业 、 高等院校合作 , 协同开  展行业关键技术攻关 ,提供产业技术整体解决方案 。 加快构建区  域创新体系 ,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 、 省部共建实验室共享使用机  制 ,探索科研代工 、 委托研发等合作模式 。 围绕优势特色产业构  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 优化中国  (银川)新材料产业协同创  新联盟 、银川大数据产业创新联盟等运行机制 ,推动产 、 学 、研、 用深度融合 , 共享重点领域前沿科技成果 。 推动龙头企业与  “专  精特新” 中小企业合作 , 加快形成创新协同 、 产能共享 、供应链互通的融通创新模式 ,构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的创新生态。       3. 推进科 技 成 果 转 化 应 用 。 建 立  “定 向 研 发 、 定 向 转 化 、 定向服务 ” 的订单式研发和成果转移转化机制 , 鼓励企业与科研  院所 、 高等院校合作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 积极建设科技成果转  移转化示范基地和成果中试熟化基地 ,培育一批科技成果转移转  化示范企业 , 争创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 大力发展技术  交易市场 , 搭建科技信息咨询服务 、技术成果转化交易和创新创  业孵化服务等平台 ,培育一批专业化科技中介示范机构 , 引导企  业产  (股)权 、 科技成果 、 实用技术等进行市场化交易 。 深化保  险补 偿 机 制 试 点 , 鼓 励 和 引 导 企 业 在 重 点 领 域 积 极 开 展 首 台  (套)重大技术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 、 新材料首批次 、 首版次  高端软件研发及推广应用 。 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进一步完善  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 支持企业利用专利 、 商标 、地理标志等提升重点产业价值链 。工程一 : 制造业创新平台建设工程推动稀有金属特种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 宁夏轨道交通供电设备工程技术研 究中心 、现代煤化工产业研究院等创新载体改造提升 ; 积极培育重点行业创新平 台 , 推动建设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材料 、 先进碳基材料 、 化工新材料 、 精细化工等 领域科技创新平台 。 到 2025年 , 围绕自治区特色学科和重点产业 , 建设重点实验 室 、 工程  (技术) 研究中心 、 企业技术  (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 100 个以上 , 培 育新型研发机构 15家左右 。在现代煤化工 、装备制造 、 新材料等重点领域 , 以创新能力强的骨干企业为 主体 , 紧密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 高校 、 科研院所 、 科技服务机构 , 采用  “公 司 +联盟” 或探索新的组建模式 , 建立自治区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 打通技术 、 组 织 、 商业 、 资本之间的分割与壁垒 , 推动行业领域前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的研 发攻关 , 促进成果转移扩散和产业化 。 到 2025年 , 建成 3 家 -5 家自治区级及以 上制造业创新中心 , 打造 1 家 -2 家具有国内影响力的制造业创新中心 。       (二)推进产业基础再造 , 夯实制造业发展基础 。       坚持  “产需结合 、 重点突破 、 协同创新”,围绕关键基础材 料 、核心基础零部件  (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 (以下简称  “四基”),完善产业技术基础体系 , 强化重要基础产 品和技术攻关 , 培育一批制造业行业领先示范企业  (产品),全面提高基础产品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 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 。       1. 完善 产 业 技 术 基 础 体 系 。 针 对 重 点 产 业 领 域 发 展 需 求 , 组建自治区级工业基础研究平台 , 长期稳定开展工业基础领域技  术研究 、 转化推广和人才培育 。 依托现有优势制造企业 、 科研院  所 、 用户和第三方服务机构 ,培育发展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  台 , 形成与重点产业和技术发展相适应的产业技术基础服务支  撑 。 支持有条件的开发区率先建设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和  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 、 测试评价等平台 , 提升计量测试 、标准研  制 、检验试验 、认证认可 、 知识产权等公共服务能力 。 推动高校  院所面向优势特色产业 , 优化专业设置 、 学科结构和研发布局 ,加强战略性前瞻性应用基础研究 。        2. 强化重要基础产品和技术攻关 。 鼓励整机 、 系统和基础  企业合作研发和协同攻关 , 打通基础技术 、 工艺和产品的研发 、 设计 、 应用 、 示范推广等全流程 。 围绕新材料 、 电子信息 、 清洁  能源 、 绿色食品 、 现代煤化工等优势特色产业 , 紧密对接国家工  业强基发展目录 、工业强基专项 、 国家科技专项和首台  (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 , 开展揭榜挂帅攻关活动 , 支持 一批具有核心关键技术和产业化应用前景的  “四基 ” 项目 , 发展 一 批基础好 、 带动能力强 、 重大工程需求迫切的  “四基 ” 产品和技 术 。 引导产业链龙头企业开展专利布局 、 专利导航 , 加强关键领 域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和储备 。 到 2025年 , 在重点领域突破 10 项 左右关键共性技术 ,培育 5 项以上自治区级首台  (套)重大技术装备 , 部分先进基础工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       3. 加强制造业行业领先示范企业  (产品) 培育 。 引导企业  在整机和系统开发初期制定基础需求计划 , 吸收  “四基 ” 企业参  与 ; 鼓励  “四基 ” 企业围绕整机和系统需求 , 不断开发和完善产  品 、技术 。 支持中小制造企业 , 聚焦特定细分产品市场 , 走  “专  精特新 ” 发展道路 , 在装备制造 、 光伏材料 、稀有金属 、 多元合  金 、 精细化工等领 域 , 培 育 一 批 专 注 于 核 心 基 础 零 部 件  (元 器  件)、关键基础材料和先进基础工艺等细分领域的制造业单项冠  军企业  (产品),逐步培育形成支撑整机和系统发展的企业群体 。 到 2025年 ,培育认定  “专精特新 ” 示范企业 600家 , 自治区级制造业行业领先示范企业  (产品)达到 100个 。工程二 :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产业技术基础 : 推动完善技术基础公共服务体系 , 围绕研发设计 、试验验证 、 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共性需求 , 支持建设一 批园区科创中心 。 依托西材院 、 国  能宁煤 、 天地奔牛 、 宁夏大学 、 北方民族大学等优势企业 、 高校院所 , 围绕新材  料 、 清洁能源 、 绿色食品 、现代煤化工 、 装备制造等优势特色产业建设和完善 一  批专业水平高 、 支撑作用强的骨干技术基础服务平台 。核心基础零部件  (元器件):围绕先进煤机装备 、 绿色智能铸造 、 电工电气与 仪器仪表 、 电池与电子产品 、 新能源装备 、 精密轴承 、 增材与智能制造等领域整机配套需求 , 突破一批基础条件好 、 国内需求迫切 、 制约整机发展的基础零部件 (元器件),提升核心基础零部件  (元器件)的保障能力 。关键基础材料 : 加快推进科技含量高 、 市场前景广 、 带动作用强 、保障程度  低的关键基础材料产业化 、 规模化发展 , 重点开发以钽铌铍钛稀有金属 、 铝镁合  金 、特殊合金为主的高性能金属材料 , 以高分子材料 、 电子化学品 、 高性纤维材  料 、特色精细化工为主的化工新材料 , 以碳基材料 、 新型建筑材料为主的先进无  机非金属材料 , 以光伏材料 、 锂离子电池材料为主的电池材料 , 以石墨烯为主的  前沿新材料 的 精 深 加 工 技 术 和 产 品 , 推 动 基 础 材 料 向 高 纯 度 、 高 强 度 、 高 精 度 、 高性能方向发展 , 提高基础材料自给保障能力和制备技术水平 。先进基础工艺 : 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促进绿色发展为主攻方向 , 重  点发展有利于提高产品可靠性 、 性能一致性和稳定性的先进制造工艺 , 有利于资  源能源高效开发利用 、 节能减排 、 质量安全 、 安全生产的绿色制造工艺 , 有利于  提升自动化 、信息化 、 成套化水平的智能制造工艺 , 加快突破冶金 、 有色 、 化工 、 建材等领域减碳技术 , 冶金 、 化工等领域三废循环利用技术 , 氰胺 、 氯碱 、 精细  化工等领域本质化安全生产技术 , 锂电池储能系统关键技术 , 氢能高效制备储运  应用技术等 , 加快先进基础工艺在生产过程中的推广应用 。       (三)统筹推进锻长板补短板 ,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        围绕特色优势产业 , 实施建链延链补链壮链行动 , 统筹推进 补短板和锻长板 ,借助产业联盟带动行业变革 ,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 , 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        1. 推动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壮链 。 制定重点产业链补短板清  单和技术路线图 , 加快关键环节重点企业培育和短板技术攻关 , 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 , 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 建立和落实  “链长负责制”,以资源集聚 、 要素优化和技术支撑推进产业链上  下游企业做强做大 。 从符合未来产业变革方向整机和系统入手打  造全产业链 , 巩固提升稀有金属 、 光伏 、 碳基材料 、 氰胺化工 、葡萄酒 、煤机装备 、 数控机床等优势领域竞争力 。 推动煤制油 、煤制烯烃 、 现代纺织等具备规模或配套优势的产业链改造升级 , 增强产业链关键节点企业竞争力 。 鼓励本地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  资 、 收购兼并等形式 , 获取参与国际国内产业链所必需的矿产资  源 、 知识产权和品牌渠道等要素 。 支持龙头企业围绕核心产品供  应链 , 建立技术和产品应急替代清单 , 探索实行龙头企业提需求 , 上下游企业揭榜参与的协作模式 。       2. 着力发挥产业联盟作用 。 以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 , 以提 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导向 , 按照政府引导 、 企业为主 , 自愿 参 与 、 协作互助 , 责权清晰 、 自主发展的原则 , 鼓励各行业企业组 建产业联盟 。 发挥新材料 、 先进装备制造 、 化工 、 清洁能源等产 业联盟作用 , 加快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攻关 , 推动创新协同 ; 统筹 项目布局建设 , 提升招商引资影响力和成功率 , 推动投资结构协 同 ;拓展产业分工合作 , 鼓励强强联手 ,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 协 同 ; 鼓励优势资源就地转化 , 创建特色品牌和标准体系 , 推动销 售和服务协同 ; 加强人才培育和引进 , 引导关联企业间技术人才共享 , 推动智力协同 。       3. 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 聚焦重点产业领域 , 围绕供  应链整合 、创新能力共享 、 数据应用等关键环节 , 挖掘和推广融  通发展模式 , 构建大中小企业深度协同 、 融通发展的新型产业组  织形式 。 引导大企业开放各类资源 , 加强与各类创业创新基地 、众创空间合作 , 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上游产品供给 、 下游产品需求 、 产品质量及流程标准等信息支持 ; 鼓励中小企业以专业化分 工 、服务外包 、订单生产等方式 , 与大企业龙头骨干企业建立长 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 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 , 推动形成上下 游之间供应关系稳定 、 质量标准统一 、 多方共赢 、 可持续发展的供应体系 , 提高产业链供应链运行效率 。       (四)持续攻坚四大改造 ,激活转型升级新动能 。       聚焦制约转型发展瓶颈 , 以智能制造为引领 , 加快实施  “四 大改造”,推动制造业从低效供给向高效供给 、 从粗放增长向集 约发展 、 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 实现质量变革 、 效率 变革 、动力变革 。       1. 实施 智 能 改 造 。 开 展 中 小 企 业 工 业 互 联 网 基 础 性 改 造 , 完成面向工业互联网的 IPv6网络升级改造 。 培育壮大智能制造  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 工业互联网服务商 , 开展智能改造诊断服  务 , 为企业  “量 身 定 制 ” 智 能 改 造 方 案 。 围 绕 化 工 、 装 备 、 冶   金 、食品等重点行业领域 , 有针对性地开发一批专用智能制造装  备和软件 , 突破行业装备智能化瓶颈 , 构建具有行业特色的智能  化装备改造体系 。 加快推进数字化 、 网络化 、 智能化技术在企业  研发设计 、 生产制造 、 安全环保 、 经营管理等关键环节深度 应  用 , 打通中小企业生产过程各环节的全数据链 , 鼓励企业深入挖  掘数据价值 ,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高效协同 , 支持企业建设智能制造单元 、 智能生产线 、 数字化车间 、 智能工厂 。工程三 : 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程开展龙头企业引领下的全产业链融通 、 大中小企业协同的智能化改造 , 聚焦 设计 、 生产 、 管理 、服务等制造全过程 , 推进 5G、 物联网 、 云计算 、 大数据等新 一代信息技术应用 , 加强设备智能改造 , 推动关键岗位 、 生产线 、 车间 、 工厂实 施  “设备换芯 ”“生产换线 ”“机器换人”,提升成套智能装备水平 。 选择基础条件 较好的龙头骨干企业 , 围绕离散型智能制造 、 流程型智能制造 、 网络协同制造等 方向 , 创建行业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 , 重点实施青龙管业塑料管材及节水灌溉智 能化工厂 、伊利乳业智能制造工厂 、 西北骏马绿色智能工厂 、 苏宁新能源 5G可视 化智能工厂 、泰和新材绿色差别化氨纶智能制造等智能制造项目 , 形成一批可复 制 、 可推广的智能制造样本 。 到 2025年 , 实施 500 家以上企业智能化改造 , 建成 200 个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 , 创建 5 个行业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 , 规模以上企业 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 65% 、 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 68% 。       2. 实施结构改造 。 调新产业结构 。 制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  目录 ,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 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 加快发展  高技术制造业 ,促进形成新的增长动力和竞争优势 。 调优产能结  构 。 综合运用市场化 、 法治化手段 , 严控  “两高一低 ” 新增 产  能 , 鼓励铁合金 、 活性炭 、 电石 、 水泥等行业低端低效产能主动  退出 , 化解钢铁 、煤炭 、煤电行业过剩产能 , 建立  “散乱污 ” 企  业动态清零和  “僵尸企业 ” 市场出清长效机制 , 推动资源能源向  资源利用强度低 、 效率高 、 效益好的行业集聚 。 调精产品结构 。 推动产业与全国大市场全方位对接 , 支持企业深挖用户需求 , 打  造一批市场竞争力强 、 品牌影响力大的终端产品 、 高端产品和新产品 , 提高供给能力和市场需求匹配度 。      3. 实施绿色改造 。 鼓励企业推行绿色设计 , 优先在装备制 造 、 新材料 、 轻工纺织 、 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 , 开发无害化 、 节能 、 环保 、 高可靠性的绿色产品 。 支持企业创建绿色工厂 , 在化工 、 冶金 、建材等重点领域 , 通过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建设厂房 , 合理布局厂区内能量流 、 物质流路径 , 采用先进适用的节能环保  生产工艺及装备 、 高效末端治理装备 , 实现企业绿色发展 。 加快  建设绿色园区 , 完善集中供气 、供热 、供水 、 污水处理回用 、 固   危废处置和利用等配套设施 , 着力推动开发区绿色化 、 循环化和  生态化改造 。 强化绿色监管 , 深入实施建设用地 、 能耗 、 用水量  总量和强度  “双控 ” 行动 。 建立健全市场化机制 , 推进排污权 、 用能权 、 用水权和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 。 到 2025年 , 培育绿色园区 12个以上 、 绿色工厂 100 家以上 。工程四 : 绿色低碳制造示范工程工业低碳行动 : 开展开发区和化工 、 冶金 、 有色等重点行业碳达峰路径研究 , 摸清二氧化碳排放现状 、分析排放趋势 、 研判峰值目标 , 开展碳减排 、碳达峰基  础工作 , 统筹推进产业结构 、 能源结构优化调整 , 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 推广高效  低碳技术 , 开展低碳园区 、低碳企业试点示范创建 , 为全区制造业碳达峰提供可  复制 、 可借鉴路径模式 。工业能效提升行动 : 严控高耗能 、 高污行业新增产能 , 新建高耗能项目严  格执行产能和能耗等量或减量置换 , 在满足本地区能耗双控要求的前提下 , 工艺   技术装备须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 支持冶金 、 化工 、 建材等高耗能行业建成一批节  能环保改造升级示范项目 , 组织实施能效  “领跑者 ” 和工业企业能效水平对标达  标行动 , 对重 点 用 能 企 业 进 行 节 能 诊 断 , 推 广 应 用 先 进 节 能 技 术 、 工 艺 、 装 备 , 树立行业标杆 。 到 2025年 , 规 上 工 业 企 业 单 位 增 加 值 能 耗 比 2020 年 下 降 18%   以上 。工业节水增效行动 : 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 , 实施用水定额管理 。 严格控制新  建 、扩建高耗水项目 , 支持企业和开发区开展水循环利用设施建设 , 鼓励企业采  用先进的工艺 、技术 、 设备 , 推进水循环梯级利用 , 围绕钢铁 、 纺织 、 化工等高   耗水行业开展节水型企业建设 。 到 2025年 ,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 90%以上 , 规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水耗比 2020 年下降 10% 。资源综合利用攻坚行动 : 加快推进宁东基地 、 石嘴山市 、 中宁工业园区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 , 建设一批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项目 , 培育和扶持一批 资源综合利用示范企业 。 支持固废规模化利用成套技术及集成示范项目攻关 , 拓 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途径 , 探索开展粉煤灰外运 , 推广粉煤灰用于生态修复 、 土 壤改良等新技术 。 到 2025年 , 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 43%以上 。工业污染防治攻坚行动 : 持续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 全面推进清洁生产 技术改造 , 深入推进工业领域污治理 , 加强对二氧化碳的捕集 、 利用及封存技 术探索 , 推动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 。 到 2025年 , 全区各类工业污源实现稳定 达标排放 。        4. 实 施 技 术 改 造 。 围 绕 产 业 基 础 高 级 化 和 产 业 链 现 代 化 , 科学编制 《自治区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指南》, 运用新技术 、 新工艺 、 新设备重点改造化工 、 冶金 、建材 、 纺织 、 医药等传统  产业 , 推动实施一批重点工业技改项目 , 完成新一轮高强度 、全  覆盖技术改造升级 , 全面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和产业链整体技术水  平 。 持续推动企业与行业先进水平开展对标 , 不断完善对标指标  体系 , 对全区重点行业对标指标进行动态调整 , 增加技术 、 工  艺 、装备等创新指标 , 指导企业有针对性地改造提升 , 实现规模  以上制造业企业对标工作全覆盖 。 鼓励企业常态化采用新技术 、 新工艺 、 新设备 、 新材料 , 有针对性地提升管理水平 、 生产水平和研发能力 。       (五)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 ,推进两业深度融合 。        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为主攻方向 , 以龙头骨干企业 、 智能工  厂和先进制造业集群等为重要载体 , 深化业务关联 、 链条延伸 、 技术渗透 , 探索新业态 、 新模式 、 新路径 , 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融互促 。      1. 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供给能力 。 大力培育重点物流  基地  (园区)和重点物流企业 , 完善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机  制 , 积极发展智慧物流 。 深化大中型企业电子商务应用 , 引导和  支持生产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强化供应链管理 。 推动创新型企业将  发展重心聚焦于设计研发 , 外包其他非核心业务 。 加强对标准 、 计量 、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能力建设 , 建设一批国家级和自治区  级产品质检中心和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 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投融  资 、合同能源管理 、 节能诊断 、 环保管家 、 安全托管等第三方服  务 。 引导商务服务围绕产业发展重点方向 , 发展营销策划 、 市场  调查 、 管理咨询等服务 。 加强知识产权咨询服务 , 发展检索 、分  析 、 数据加工等基础服务 ,培育知识产权转化 、投融资等市场化  服务 。 重视培育品牌和商誉 , 发展无形资产 、 企业信用等评 估服务 。      2. 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双向深度融合 。 支持制造业企业发 展服务型制造 , 由提供  “产品 ” 向提供  “产品 +服务” 转变 , 由 单一  “制造 ” 向  “制造 +服务” 转变 。 围绕提高研发创新和系统 集成能力 , 发展产品设计 、技术开发 、 工程总包 、服务外包和系 统控制等业务 ,促进智能制造 、 绿色制造 、 网络协同 、个性定制 等模式创新和广泛应用 。 围绕产品功能拓展 , 建设共性技术研 发 、检验检测 、 远程运维 、 工业电子商务 、 线下展示销售等公共 服务平台 。 鼓励服务业企业向制造环节拓展 , 围绕重点特色产业 , 支持电商 、 互联网 、 物流 、研发设计 、 文化旅游 、 金融等服务业企业 , 发挥大数据 、技术 、渠道 、创意等要素优势 , 通过委托制造 、 品牌授权等方式向制造环节拓展 ,衍生和服务制造业 。       3. 通过两业融合培育新业态新模式 。 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  应用 , 积极培育共享生产 、 供应链管理 、 总集成总承包等新 业  态 。 探索重点领域发展新模式 , 加快原材料工业向产品和专业服  务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 推动绿色食品 、 现代纺织等消费品工业  发展规模化 、个性化定制 ; 推动装备制造企业向系统集成和整体  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 引导电子信息等制造业企业开展产品全生  命周期管理 ; 加强清洁能源生产使用和制造业绿色融合 , 推广智  能发电 、 智慧用能设备系统 , 发展分布式储能服务 ; 推动文化旅  游与制造业融合 , 支持有条件的企业 、 开发区开发集生产展示 、 观光体验 、教育科普等于一体的旅游产品 ; 提高金融服务制造业  质效 , 加大对龙头企业支持力度 , 支持龙头企业办理装备融资租赁业务 , 提高全产业链金融服务水平 。工程五 : 两业融合试点示范工程聚焦  “制造服务业与服务产品化”,围绕优势特色产业 、传统支柱产业 、 新兴 数字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领域 , 构建促进  “两业 ” 融合发展新生态 , 依托银川市 打造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 。 到 2025年 , 培育产业集群两业融合试点 10 个 , 服务 型制造示范企业  (项目 、平台)50个以上 。产业集群融合发展试点 : 依托各开发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 , 立足产业集群转  型升级的需要 , 横向整合制造企业设计 、 采购 、 配送 、 检测 、 营销 、 后服务等环   节的共性服务需求 , 加快建设一批面向制造业的生产服务支撑平台 , 打造 一 批研   发设计 、检验检测 、 现代金融 、 现代物流 、 软件信息 、 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   集群 , 构建制 造 业 集 群 内 的 区 域 服 务 体 系 , 畅 通 产 业 链 、 供 应 链 、 价 值 链 环 节 , 形成产业共生 、 资源共享的联动发展格局 , 全方位提升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 。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  (项目 、平台):发挥服务型制造的示范引领作用 , 优选  与培育一批辐射力强 、 带动效应显著的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 。 围绕重点产业 , 鼓  励大型制造企业向创意孵化 、 研发设计 、 成果转化等前端服务环节延伸和售后服  务 、产品回收利用后端增值服务拓展 , 大幅度提高向全社会提供高水平专业化服  务的能力 , 打造制造业服务化试点 。 围绕生产性服务业领域 , 鼓励大型服务企业  (平台) 利用信息技术 、 自有品牌 、 营销渠道 、 创意设计等优势 , 推动反向制造 、 反向整合 , 打造ᴀ性化制造 、 智慧工厂等现代生产体系 , 打造服务业制造化试点 。       (六)强化市场主体培育 ,推动制造业品牌建设 。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计划 , 发挥企业家核心作用 , 强化标 准引领和品牌促进 , 加强标准体系建设 , 提高制造业产品质量水平 ,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       1. 加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 。 围绕现代煤化工 、 光伏 、 锂电  池 、特钢等重点发展方向遴选一批骨干企业 ,培育壮大一批主业  突出 、核心竞争力强 、辐射带动作用大的百亿级龙头企业 。 围绕  自治区优势特色产业 ,培育一批具有持续创新能力 、 自主知识产  权 、 引领行业发展的自治区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 围绕推动产业  “四化 ” 发展 , 扩 大 高 新 技 术 企 业 培 育 库 规 模 , 坚 持 精 准 指 导 、 跟踪辅导 , 大力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 、 科技型中小企业 , 持续壮  大科技型企业阵营 。 到 2025年 , 培育产值规模过百亿的龙头企  业 10家以上 , 认定高新技术企业 150家 、 自治区科技型小巨人企业 80家 、 科技型中小企业 400 家 。        2. 加强企业家队伍培育 。 发展壮大职业经理人队伍 , 鼓励 骨干龙头企业通过项目合作 、 股权转让 、 改制重组和上市等方式 积极引入优秀投资管理者 ,逐步提高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化选聘比例 。 重点抓好规上企业 、 高新技术企业 、 高成长型企业的董事长 、 总经理的培训教育 , 通过举办企业家论坛 、 专家 授 课 、考察交流和高校培训等方式 , 不断提升企业家综合能力 ,培 养一批战略型 、 成长型企业家 。 开展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评价 , 弘 扬企业家爱党敬业 、遵纪守法 、艰苦奋斗的精神 ; 弘扬企业家创 新发展 、 专注品质 、追求卓越的精神 ; 弘扬企业家履行责任 、 敢于担当 、服务社会的精神 。       3. 加强制造业品牌创建与培育 。持续开展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    数监测 ,针对我区制造业质量竞争力劣势短板和突出问题 ,开展质    量管理培训 ,持续引导企业学习应用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 ,  全面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指导企业提高商标注    册 、运用 、保护和管理能力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采取收购 、兼并 、  控股 、联合以及委托加工等方式 ,创建国际国内知名品牌 。 激励引    导各地开展  “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 和  “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 创建活动 ,开展质量基础设施应用  “一站式” 服务试点 ,力争将宁东基地  “宁夏制造品牌” 打造成全国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工程六 :质量品牌提升工程组织实施关键基础产品质量攻关 , 提升关键原材料 、 基础元器件性能的稳定    性 、精确性 、 可靠 性 和 使 用 寿 命 。 加 强 中 小 企 业 质 量 管 理 , 推 广 全 面 质 量 管 理 、  六西格玛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 , 开展重点企业质量品牌管理层培训 。 组织开展品    牌创新创建试点示范 , 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 , 重点围绕新材    料 、现代煤化 工 、 绿 色 食 品 、 清 洁 能 源 、 电 子 信 息 、 现 代 纺 织 等 优 势 特 色 产 业 ,  积极创建区域品牌 , 争 创 消 费 品 工 业  “三 品 ” 战 略 示 范 城 市 , 打 造  “宁 夏 制 造 ” 新名片 。 加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 , 健全质量信用信息征集共享制度和失信惩戒机    制 。 到 2025年 ,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达到 3000 家以上 。       4. 深入实施  “标准化 + ” 战略 。 推动工业企业和科研院所  开展智能制造国家 、行业标准与规范的研究 、 制定  (修订)和试  验验证 , 创建智能制造标准化创新示范区 。 实施标准引领产业发  展战略 , 构建宁夏煤化工产业标准体系 , 建成国家技术标准创新  基地  (智能铸造), 建立宁夏智能装备制造标准体系 , 制 定 3D  打印 、 智能刮板输送机 、 工业机器人等一批具有智能化要素产品  的团体标准 。 在铝合金枕梁 、铁路牵引变压器 、 高端轴承 、 光伏  材料 、 金属材料 、 碳基材料 、 氰胺化工 、 微合金钢炉料等领域 , 制定若干  “领跑者 ” 标准 , 扩大产业技术标准话语权 。 开展专利与技术标准融合试点 , 在标准制定前积极开展专利布局 。       (七)推动园区转型发展 , 打造高标准承接载体 。       坚持问题导向 、 系统思维 , 着力完善产业平台建设 , 深化开 发区改革创新 , 推动开发区提质扩容 , 建设特色产业园区 , 推进资源要素集聚 ,进一步提升开发区集约发展水平 。       1. 深化开发区改革创新 。 探索  “企业建设运营 、政府完善配    套 、政企协同推进 ” 的开发区建设模式 , 推行  “管委会 +公司 ” 运营模式 。鼓励有条件开发区组建国有开发运营公司 。 整合现有    地方国资金融资源 ,建立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投融资平台 , 深度    参与开发区运营建设 。 支持市场化合作共建开发区 , 对不具备设    立国有运营公司的开发区 , 引入有实力的开发区运营企业建设标    准厂房和配套公共设施 ,全面负责指定区域或特色园区的开发建设 、 管理运维 、招商引资和专业化服务 。 依法赋予开发区经济管理和投资服务等权限 ,逐步建立开发区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管理机制 ,鼓励有条件的开发区推行全员聘任制 ,创新薪酬管理模式。        2. 推动开发区提质扩容 。 优化发展定位和产业布局 , 推进  开发区品牌化建设和绿色化发展 , 打造一批千亿级和百亿级产业  园区 , 创建一批自治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 。 开展开发区安全生  产专项整治行动 , 支持宁夏互联网态势感知平台建设 , 提升企业  工控安全防护能力 , 强化化工园区  (集中区)管控 , 加快提高企  业安全管理能力 。 科学合理布局产业空间 、 基础设施 、 物流 通  道 、 生活公共设施 , 因地制宜优化完善配套设施 , 加快布局 5G、 工业互联网 、 充电桩 、 新能源微电网等新基建 , 集中建设固废无  害化处置 、危废处置 、 中水回用等环保设施 , 加强开发区资源循环利用和梯级利用 , 全力打造低成本园区 。工程七 : 开发区公共服务提升工程围绕  “优环境 、 塑形象 、提功能 ” 的要求 ,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 , 推动传 统基础设施升级改造 , 完成一批道路 、标准厂房 、 供水 、 供热 、 供电 、 供气 、 环 保和景观环境等重点设施建设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 ; 补齐新型基础设施短板 , 加 快布局 5G、 数据中心 、 工业互联网 、人工智能等新基建 , 完善开发区  “网 +云 + 端 ”(工业宽带 、 工业云 、 工业智能终端) 基础设施建设 , 推进工业集聚区和创业 孵化基地开展智慧网络建设 ; 支持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加快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平台 建设 , 率先实施重点化工园区封闭化管理 ; 围绕产业发展重点 , 布局建设若干产 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 , 为重点产业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标 准 、计量 、检验检测 、 知识产权等服务 。 到 2025年 , 所有开发区基本实现基础设 施  “九通一平”,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       3. 建设一批特色园区 。 以龙头骨干企业为核心 , 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园区 , 实现企业  “集 聚 ” 向 企 业   “集 群 ” 的 转变 。 推广苏银产业园模式 , 加大与发达省市合作力度 , 力争在共  建示范园区上取得新成效 。 围绕重点优势特色产业 , 推动建设智  能终端产业园 、 中关村产业园 、 维尔智能制造 、 杉杉锂电池 、 中  国自动化产业园 、 中化中卫循环经济产业园等一批特色产业园 , 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 高水平编制开发区发展规划 ,进一步明确  发展目标 、 功能定位 , 实现开发区整体优化 、 区块整合 、 产业发  展 、 环境面貌 、 项目质量 、 服务水平  “六提升”,把特色园区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        4. 提高开发区集约利用水平 。 全面贯彻落实水权 、 土地权 、 排污权 、 山林权等改革对工业领域的要求 ,做好水 、土地 、 排污  权等关键生产要素的市场化配置 。 推动要素向高效益 、 高产出 、 高技术 、 高成长性企业集聚 , 倒逼落后和严重过剩产能退出 、低  效企业转型 。 健全以开发区亩均投资强度 、 产出强度 、 税收为主  要指标 , 以土地开发率 、供应率 、建成率 、 工业用地率 、 综合容  积率 、 工业用地容积率 、建筑密度 、 工业用地建筑系数 、土地闲  置率和批而未供率为配套指标的亩均效益综合评价体系 , 加强亩  均效益评价成果运用并与开发区效能考核相挂钩 , 探索开展规模  以上 、 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用地效益评价 , 依据评价结果对企业进  行分等定级 , 研究制定要素差别化配置和奖惩措施 。 支持有条件  的开发区实施高新技术企业  “亩均论英雄 ” 综合评价 。 推动实施  “标准地 ” 改革 , 加快建立增量项目准入标准 。 到 2025年 , 开发  区工业用地综合容积率达到 0.6以上 , 亩均投资强度 、 产 出 强度 、 税收强度争取年均提高 10%左右 。       (八)提高开放发展水平 , 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 。       坚持开放发展 , 合作共赢 , 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 深度 参与国内国际产业链供应链 , 贯通产供销各个环节 , 加大产业对接和招商引资力度 , 全面提升制造业开放合作水平 。       1. 深度融入国内市场 。发挥区位 、资源及诸多产业循环发起点  的优势 , 积极开展与京津冀 、长三角 、珠三角等地区的战略合作 , 围绕优势特色产业构建协同发展 、合理分工 、优势互补的产业协作  体系 。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加强与陕甘蒙毗邻地  区合作 ,深化与黄河  “几 ” 字弯中心城市合作联动 ,优化城市产业  空间布局 ,开展沿黄产业板块对接 ,共建产业合作园区 , 实现跨地   域跨行业产品市场互联互通 、资源共享 。推动区内产业链 、供应链 、 创新链 、价值链与国内市场深度融合 ,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数据  通道 ,形成生产 、分配 、流通 、消费各个环节数据有效衔接的闭合循环系统 ,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市场需求的适配性。      2. 主动对接国际市场 。 依托中国在  “一带一路 ” 沿线国家  经贸合作区 , 开展境外投资合作 , 鼓励金属锰 、铁合金 、 钢铁冶  炼 、 电解铝等企业建立海外原料供保基地 。 聚焦高端装备 、 现代  煤化工 、 多元合金 、 绿色食品 、 羊绒纺织等具有相对较强比较优  势的产业 , 开展国际经济技术交流和跨境撮合 , 推动优势特色产  业融入全球价值链 。 以银川综合保税区 、 石嘴山保税物流中心  (B型)、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等为载体 , 鼓励企业组建出口联盟 , 引导更多宁夏产品开拓国际市场 。 到 2025年 , 通过存量扩张和增量突破 , 全区货物贸易出口额年均增长 7%以上 。工程八 : 特色产品 “出海” 工程充分发挥我 区 特 色 产 业 优 势 和 企 业 自 身 优 势 , 扶 持 小 巨 人 机 床 、 埃 肯 铸 造 、 隆基硅 、 华辉活性炭 、 嘉峰化工 、 沃福百瑞 、 涝河桥等具有一定规模实力 、 品牌  优势和市场基础的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企业 、 高新技术企业率先  “走出去”, 建立  国际营销网络 , 开展国际贸易 , 带动更多宁夏优势特色产品  “走出去”。依托国家  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 不断推动特色优势产品出口上规模 、 上层次 , 带动全区制造  深度融入全 球 产 业 链 、 价 值 链 和 供 应 链 , 复 制 成 功 经 验 , 建 设 提 升 一 批 葡 萄 酒 、 枸杞 、特色果蔬 、 牛羊肉制品 、 专业化工 、 新型材料 、 高端装备 、 新能源 、 生物  医药 、现代纺织等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和特色产品出口基地 。 努力培育一批跨境贸  易公共平台和外贸综合服务企业 , 探索建立开发区外贸综合服务中心 , 帮助优势  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 融入境外产业链供应链 。 到 2025年 , 全区制造业出口总  额年均增长 6%左右 , 其中面向  “一带一路 ” 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稳步增长 。       3.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 按照全区招商  “一盘棋”,整合三级  招商力量 , 充分调度全区资源促进招商引资 , 形成招商工作强大  合力 。 搭建新型招商服务平台 , 组建精准招商专业化队伍 , 高质   高效开展专业招商 、 以商招商 、 产业链招商 , 引进和实施一批非  资源型产业 、 高新技术企业 、 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 加大技术改  造 、设备更新 、 工业  “四基 ” 领域的投资 。 围绕优势特色产业 , 瞄准新材料 、 清洁能源 、 绿色食品 、 电子信息等领域国内外领军  企业 , 定期举办东西部产业合作  “走进宁夏 ” 活动 , 实施专题性  推介 、 区域性对接 、 集群式引进 , 争取落地一大批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业投资项目 。      六、保障措施      (一 )加强组织领导 。       自治区制造强区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全局性工作 , 认真研究解决规划落实中的重大问题 , 协调推动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落实落细 , 各地 、各相关部门要主动认领任务 , 层层 分解 、压实责任 ,凝聚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 各级 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扛起牵头抓总责任 , 建立日常工作协调 等制度 , 健全重大项目协同推进机制 , 按年度向制造强区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规划落实情况 。       (二)加大政策支持 。研究制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性政策 , 并适时出台 产业扶持 、 企业培育 、 创业创新 、 工业投 入 等 系 列 政 策 , 构 建 “1+N”政策体系 。 各级各部门要加强惠企政策宣传解读 , 指导 企业精准对接并用好 、 用足 、 用活政策 , 推动各项政策在企业落 地见效 , 增强企业  “获得感”。设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咨询委员 会 , 聘请国内著名的产业研究专家 、 业内知名企业家 、行业协会 代表等 , 对优势特色产业的前瞻性 、 战略性问题开展研究 ,做好 政策储备 , 就发展战略 、 重大项目布局等进行跟踪研究 , 并对重大决策提供咨询评估服务 。       (三)保障要素供应 。优化制造业土地配置 , 严格落实建设用地  “增存挂钩 ” 机 制 , 创新存量土地 、低效用地开发利用方式 , 加强开发区土地节 约集约利用 。 严把建设项目准入关 , 探索弹性年期出让等新型出 让方式 , 推进  “标准地 ” 改革 , 优先保障千百亿级产业集群和新 兴产业用地 。 积极推动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 , 完善煤炭等矿产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 , 扩大电力市场化交易规模 , 鼓励开发区 、 企业配置储能设施 , 创新开展储能调峰辅助服务市场化交易 。 加大 金融支持制造业力度 , 创新完善政银企精准对接和合作机制 , 完 善政策性融资担 保 体 系 建 设 , 推 广 融 资 租 赁 业 务 , 推 进  “信 易 贷 ” 平台建设 , 畅通项目建设融资渠道 。 开展金融产品创新 , 推 广科技贷 、 税易贷 、 云税贷 、 知助贷等金融产品 , 增强信贷供给能力和效率 。       (四)优化营商环境 。       深化  “放管服 ” 改革 , 积极推广容缺办理 、 多评合一 、 多审    合一 、 限时承诺等模式 , 健全完善  “不见面 、 马上办 ” 机制 , 着    力提高政务服务质量和水平 。 全面对接国家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    单 , 推动  “非禁即入 ” 普遍落实 。 加快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    度改 革 , 进 一 步 精 简 行 政 审 批 环 节 和 事 项 , 推 行  “先 证 后 核 ” “告知承诺 ”“先建后验 ” 等制度 , 提高企业投资审批效能 ,进 一    步激发企业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 落实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    策 ,做好涉企收费 、 涉企政府性基金目录清单公示和动态管理工作 ,进一步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       (五)加强生态保护 。      落实  “三线一单 ”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 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准 入关 , 规划项目建设全部集中在工业园区 , 推动能源 、土地 、 水 资源等综合利用与高效开发 。 依法推进有工业开发区和工业 、 能 源等专项规划的环评工作 , 充分考虑  “两高 ” 项目及其上下游产业链 , 分析污物和碳排放情况与减排潜力 , 预测规划实施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 。 率先对  “两高 ” 项目中开展碳排放影响评价试 点 , 从原燃料清洁替代 、 节能降耗技术 、余热余能利用 、 清洁运 输方式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降碳措施与控制要求 。 积极开展生态 环境污治理 , 充分利用新技术 、 新业态 、 新模式 , 推广环保新 工艺 , 大力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促进污水 、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循环使用 , 不断提升能源与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       (六)夯实人才支撑 。      完善常态化ᴀ性引才机制 , 加强创新型 、 应用型 、技能型人    才培养和引进 , 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 。 围绕优势    特色产业引进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 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 、 企    业技术管理人才和青年后备科技人才 。 实施  “产业 +人才 ” 计    划 , 推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模式 , 深化职普融通 、 产教融合 、校    企合作 , 围绕优势特色产业推动人才缺口较大领域的  “新工科 ” 和新型交叉学科建设 ,培育一支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工    人队伍 。 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 , 开展制造业工匠培养选树活动 ,激励广大青年走  “技能成才 、技能报国 ” 之路 。

宁夏回族自治区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

前   言数字经济是全球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拉动经济持续增长,推进产 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十四五”时期,是宁 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 第一个五年,也是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的关键 性五年。顺应时代变革趋势,加快发展数字经济,释放数字经济潜 力,全面建设数字宁夏,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壮大经济 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中共宁 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 划和二o 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宁夏回族自治区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一、发展现状与形势(一)发展成效。  “十三五”期间,宁夏数字经济发展成效显著,信息基础设施网 络位居西北前列,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和治理数智化加快推进, 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实现从数量扩张 向质量提升的战略性转变奠定坚实基础。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网络出口能力显著提升,全区光缆线路 总长度达26.9万公里,互联网出省带宽4490Gbps, 直达北京、太原、 西安的1000G 互联网出口线路投入运营。网络基础设施全面支持 IPv6,   应用基础设施基本具备IPv6 服务能力。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 建设稳步推进,4G基站、5G 基站分别达到3.45万个和0.33万个, 2G/3G 基站逐步清频退网。国家(中卫)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正式 揭牌,成为继杭州、深圳后国家第三个试点城市。中卫西部云基地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能力持续提升,安装机架2.7 万架,总体上架率74.67%。产业数字化加速推进。农业数字化建设稳步提升,实施农业物联 网示范工程,建成农村电商综合服务平台,15个县(区)被确定为 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互联网+先进制造业”深度推 进,建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40余 个,实现600余家工业企业上云、千台工业设备联网,形成了共享、 宝丰、力成电气等一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样板。服务业数字化转型 加快推进,2020年网络零售总额达209.4亿元,中国(银川)跨境 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成功落地,27家4A 级以上景区接入宁夏智慧 文旅公共服务平台。  “互联网+医疗健康” “互联网+教育”示范区 建设成效显著,落户78家“互联网+医疗健康”企业,  ”教育云"  平台实现全区中小学校全覆盖,“互联网+城乡供水”示范区建设初显成效。数字产业化逐步壮大。电子信息制造业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发展迅速,  “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速均超过20%,信息通信业累计 收入314亿元。亚马逊、美利云、中国移动、中国大脑等数据中心 落户中卫西部云基地并建成投运,能耗水平全国领先, PUE 值最低 可达1.1,服务用户涵盖政府部门和奇虎360、浪潮、美团等多家企 事业单位。以光伏、石墨烯、锂电池、半导体、蓝宝石为代表的电子新材料产业加快发展,典型性企业的行业示范带动作用逐步凸显。数字化治理成效显著。数字政府建设步伐加快,建成覆盖全区的 政务服务“一张网”和一体化信用信息、公共资源交易、投资项目 在线审批、企业登记注册等平台,政府协同办公平台应用全面推广, “我的宁夏”APP 用户量超过全区人口的70%,1314个事项能够 “指尖办”,3368个事项可以“掌上查”。数字社会建设持续推进, 在医疗、教育、交通、供水等民生服务领域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效应 的典型应用场景,盐池县、平罗县、利通区、西夏区入选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二)机遇挑战。从国际看,数字经济正前所未有地重构经济社会发展新图景,海 量数据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生产要素,数据的开放、共享和应用正在 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不断重塑全球产业供应链和消费 生态。在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下,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全球主要经济体把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最大程度释放数字红利,作为应对经济增长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重塑全球竞争力的共同选择。从国内看,网络强国战略深入实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日益成 为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包容性增长、可持续增长的强大驱动力。5G、 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前沿技术迭代加快,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 化不断提速,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数字经济主战场,新一代信息技术 不断打破传统产业边界,加快整合重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  全球数字经济大国地位更加稳固。沿海各地竞相将发展数字经济作 为掌握未来竞争主动权、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头号工程,中西部省份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全国新一轮竞争格局正在加速形成。从宁夏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机遇方面:全面推进“一 带一路”建设和内陆地区首个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设立,有利于融 入国内国际大市场、大循环,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国家推进新时 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尤其是“东数西算”工程的实施,有利 于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推动数据资源加速集聚和高效应用;国家支持 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有利于推动数字 宁夏成为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挑战方面:数字经 济规模总体偏小,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约为26%,  低于全国38.6%的整体水平;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发展较为缓 慢,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仍未成为普遍现象,电子制造、软件开发等数字产业链条关键环节存在缺失;产业创新基础较薄弱,信息人才、创新思维、技术能力、资本市场等短板明显,面临着发展要素流失与竞争优势重塑的双重难题。综合判断, “十四五”期间全区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宁夏肩负国家重托,外部环境持续向好, 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正处于抢抓时代机遇、应对风险挑战、实现跨 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深刻认识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 机遇,立足区情实际、坚持创新驱动、树立统筹思维、发扬斗争精 神,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全力谱写宁夏数字经济发展新蓝图。二、 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 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 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 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 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全面实施数字经济战略, 以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和赋能自治区九个重点产 业高质量发展为重点,高水平建设数字宁夏,着力推进产业数字化 和数字产业化,着力提升数字经济治理能力和水平,着力建设泛在 智能新型基础设施,着力推进数据要素高效配置与价值提升,以数字经济发展带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性改变,努力打造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新高地,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 发展先行区,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提供坚实的动力支撑。(二)基本原则。服务大局,统筹推进。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和数字技术的深 度融合,统筹谋划、整体协同、合理布局,全面实施数字经济战略, 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赋能自治区九个重点产业发展。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将改革创新贯穿数字经济发展全过程,坚 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培育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加快数字经济发展 模式创新,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全面提升协同创新能力,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持续活力。突出重点,特色发展。立足各地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聚焦重点 领域,集中要素资源,不断完善数字化转型支撑体系,探索一批特 色鲜明的示范性应用场景,推进数字经济特色化、差异化、协同化发展,促进特色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开放带动,合作共赢。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紧抓推进“ 一 带一路”和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机遇,发挥全国一体化算力 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优势,持续推进数字经济对内对外合作,加快培育发展开放型数字经济。(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数字基础设施基本完善,数字产业化体系初步形成, 特色农业、新型材料、绿色食品、清洁能源、文化旅游等重要领域 和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基本完成,数字经济发展生态体系基本形成, 数据资源价值进一步释放,全力建设“西部数谷”,努力建设西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新高地。——产业数字化上规模。持续推进人工智能、5G、 区块链等新一 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工业、服务业深度融合,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 用取得重大突破,三次产业重要领域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 平持续提升,信息技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效初显,产业数字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数字产业化上质量。建成特色优势突出的电子信息产业体系, 智能终端、云计算和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加速发展,电子元 器件、电子仪器仪表、软件、5G 等领域持续发展,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领域创新发展,建成西部电子信息产业高地。——数字经济治理上台阶。加快推动数字经济领域政府监管体系、 治理体系适应性变革,探索一批数字技术在数字经济治理领域的应 用创新,  “以数管数”的整体格局基本建立,多元协同、高效善治的数字化治理体系初步形成。——数字基础设施上层次。通信网络能力全面提升,建成国家(中卫)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数据中心规模、质量和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建成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成国家北斗导航位 置服务数据中心宁夏分中心;信息基础设施与传统基础设施深度融合,数字经济领域创新基础设施日益完备。——数据价值挖掘上水平。全区公共数据开放、政企数据融合共享、数据资源创新应用水平持续提升,数据确权、定价、交易等机制成功试点,数据资源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效应不断显现,基本形成以数据驱动发展的数字生态体系。表1 全区数字经济发展主要预期指标类  别 指标 单位2020年2025年总  体  规  模1.数字经济增加值 亿元 1058 24002.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2.7   8产  业  数  字  化3.规上企业数字 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  %   55.6   704.规上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 % 50.9 70数  字  产  业  化5.数字农业示范县 个 0 56.网络零售总额亿元209.45007.全区电子信息 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  亿元   210   5008.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 亿元 29.3 2009.信息通信业累计收入 亿元 314 32010.电子信息产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  家   40   100新  型  基  础 设  施11.5G基站数万个0.33312.互联网省际出口带宽 Tbps 4.4 1513.千兆宽带用户万户5014.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数 万架 3 725.移动物联网终端数 万个 1000 2000数  据16.公共数据归集率 % 90资  源7.公共数据开放率 %  2018.公共数据共享率 % 90三、 发展布局立足全区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和区域主体功能定位,统筹规划全区 数字经济空间布局,推动特色化、差异化、协同化发展,打造“ 一带一核一节点多区联动”的发展格局。图 1 全区数字经济发展“一带一核一节点多区联动”布局(一)打造沿黄流域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带。立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加强区内各地 级市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的协调联动,结合自身产业特色和资源禀 赋,加快构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布局体系、产业体系和制 度体系,在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生态框架下,以数 字经济优化经济发展结构,强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整体协调 联动,逐步形成对黄河流域尤其是黄河几字湾区域的数字化发展的 辐射带动效应,打造以黄河干流为主轴的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带。(二)建设数字经济创新总部核心。发挥银川市的首府作用,全面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发展。 加快高端企业集聚,引进具有市场发展潜力和产业规模优势的国内 外数字经济企业设立地区总部和功能总部,重点培育一批发展层次 高、带动作用强的本土数字经济企业。塑造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样 板,推进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领域智能制造,推进数字技术在医 疗、物流、商贸、文旅等服务业融合应用。打造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集群,壮大智能终端、电子元件、电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开展北 斗、新计算、区块链、数据服务等新兴技术应用试点示范,引领全区数字化服务业发展。(三)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依托中卫现有数据中心基础条件,高质量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 络国家枢纽节点。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建设国家(中卫)  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推进高质量直连网络建设。加快建设集约化、 绿色化的数据中心集群,降低数据中心PUE, 提升绿色能源使用率, 强化区域算力调度水平,强化国家(中卫)数据中心集群内各数据 中心服务提供商协同,持续拓展数据中心服务能力和规模。积极承 接全国范围需后台加工、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非实时算力需求,  打造面向全国的非实时性算力保障基地。加快引入一批数据存储服 务、数据中心运维等服务企业,探索引进一批服务器维修、组装、回收等企业,完善数据中心配套产业链。图 2 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四)培育数字经济特色联动区。统筹考虑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性布局,鼓励各地级市充分立  足自身数字经济发展实际,积极主动融入全区数字经济发展。以银 川、中卫为双轮驱动,加速对石嘴山、吴忠、固原的创新能力、数 据能力输出,构建在“互联网+先进制造”、智慧农业生产、智慧生 态环境保护、数字化文化旅游、智慧园区等领域的数字化创新联动  格局,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模式,打造围绕“一核一节点”特色场景应用创新联动的产业生态。——石嘴山数字制造联动区。围绕新材料、装备制造、冶金、电 石化工等工业领域,依托石嘴山经开区、高新区等产业载体,推进 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发展,加速传统工业领域数字化改造提升, 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以工业互联网发展为契机,加快建设和运 营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探索推进工业嵌入式软件、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工业专业智能硬件等数字经济核心业态创新发展。——吴忠数字农业生产联动区。围绕优质粮食、酿酒葡萄、奶产 业、肉牛滩羊等优势农业领域,推进智慧农业先行先试,推广农业 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推进优势农产品网络直销,加速传统农业生 产经营模式变革。推进农业管理和服务数字化转型,建设重要农产 品质量安全追溯、农业投入品在线监管平台,构建在线惠农信息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建设。——固原数字生态保护联动区。立足宁夏南部水源涵养区的整体 定位,以信息化手段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深化“互联网+城乡供 水”、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等应用建设。同时,聚焦生态旅游、休闲娱乐等领域,加快智慧景区、数字商业街区等创新应用建设。四、 主要任务(一)加快制造业数字赋能升级。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大 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探索建设虚拟产业园,推动全区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重塑制造业新优势。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深入推进“互联网+制造业”发展,鼓励重 点行业、骨干企业开展智能制造新模式示范,着力培育新型材料、  绿色食品、清洁能源等特色产业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推进新一代信 息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关键环节深度应用, 支持企业建设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化管理系统,打造智能工厂、数 字化车间。推动企业上云、设备联网,开展“共享工厂”建设,开 展企业间智能排产、网络化协同设计、供应链优化和设备远程运维 等应用,促进企业各生产经营环节数字化全面互联和综合集成。到  2025年,全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进展,规上企业数字化研 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70%、规上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70%,完成企业智能化改造500家以上,建成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200个。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完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和标识 解析服务体系。聚焦重点行业,建设一批技术先进、性能优秀、应 用效果好的行业级和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一批3D 打印核心 软件、工业 APP 服务平台。面向制造资源集聚程度高、产业转型需 求迫切的区域,打造区域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平台在“块状 经济”产业集聚区落地。推动建设工业互联网体验中心,鼓励企业 运用大数据和动态体验感知等手段开发个性化定制服务,实现大规 模个性化柔性制造。拓展宁夏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应用领 域,提升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能力。到2025年,全区工业互联网发 展取得显著成果,工业互联网标识注册量突破2000万个,建成使用100个以上企业级、10个以上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广数字能源应用。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能源生产领域的 深入应用,推进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探索风、光、水等清洁能源 领域数字化管理应用,加快构建智能化的电力调度交易和运行机制, 创新消纳模式、增强调节能力,推动形成清洁能源消纳长效机制,  助力新能源示范区建设。加快基础生产智能化、精细化工柔性化,  推动实现能源生产的实时监测,精准调度、故障判断和预测性维护, 提升能源生产效能。推进建设覆盖能源生产、储存、输配和消耗各 环节的数字化能源管理中心,实现能源的集中管控,重点建立集团、 分厂、车间、重要耗能设备四级数字化能源计量体系。到2025年,形成一批新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项目。探索建设虚拟产业园。通过企业虚拟化和搭建网络虚拟平台,探 索建设跨越物理边界的“虚拟产业园”和“虚拟产业集群”,促进 产业范式从传统的基于地理空间集中向新型的基于虚拟平台集聚转 变。探索推进数字产业链,开放性汲取更广范围的优势产业资源集 聚,实现线下“实体”与线上“虚拟”有机结合、充分竞争、共同 发展,促进规模、能力和效益的整体提升。加快工业园区智能化建 设和管理,支持建设园区在线综合服务平台,提升要素集聚和综合 配套能力,持续推进园区低成本化改造。到2025年,24个开发区全部完成智能化改造。(二)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全过程集成应用,以数字化技术 赋能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特色农业领域数字化转型发展。加速农业生产数字化。加快建设宁夏智慧农业大数据,建立涵盖 全区农业特色领域的基础资源大数据库,实现全区农业数据应归尽 归。加快基于农业大数据的智能分析、智能控制、智能决策等应用 开发,广泛推广大数据应用试点,赋能农业生产过程。积极引导农 业示范区、产业园和农业龙头企业推进智慧农业生产体系建设。推 进农业机械设备和生产设施智能化改造,提升农机作业、节水灌溉、 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农业作业智能化水平。到2025年,建成5个数字农业示范县、300个大数据标准园(场)示范区。推进农业经营数字化。持续深化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发挥 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作用,培育本土电商市场主体,构建完善的 农产品供应链体系,拓宽全区农产品销售渠道,重点推进特色农产 品电商发展。持续推进建设宁夏农村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强化与国 内知名电商平台深度合作,拓展特色优质农产品外销渠道。全面推 进“数字供销”示范区建设,加快构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 台,引领发展区域性联合社、联合体。鼓励农村电商龙头企业和宁 夏特色农产品品牌展销合作,支持重点企业数字化品牌建设和营销 推广。加快推广智能技术应用,提升农业经营主体智能化水平,降 低经营成本。因地制宜发展“互联网+”特色服务,辐射乡村创新创 业,探索“互联网+”休闲农业、旅游农业、观光农业等农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到2025年,全区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突破200亿元。推动农业管理服务数字化。建立农业管理决策支持体系,完善市 场预警、政策评估、监管执法、资源管理、舆情分析等决策支持服 务。建设农业全产业链智能化监测分析预警系统,推进农产品“从 田间到餐桌”关键环节信息实时采集、互联互通。完善农技在线服 务,开展市场信息、农资供应、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生产性服务, 加快农业科技文献大数据、农业科学大数据、农业科研管理大数据 等集成应用。到2025年,全区农业数字化管理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农业管理决策基本实现信息化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的产品100%实现在线追溯,数字农业农村服务实现村级覆盖。(三)加速服务业数字化新提升。持续推进“互联网+”,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领域数 字化转型,培育壮大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全面提升服务业便利化、智能化水平。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依托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试点建设一 批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提供面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的 专业化、社会化服务。鼓励生产性企业运用数字技术,向方案设计、 系统建设、运营管理、远程维护等一体化服务提供商转型。推动大 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金融科技、供应链金融等新 业态深度融合,重点突破涉农金融服务痛点难点。推进建设全区交 通物流综合服务平台,完善智能物流配送体系,加快推进“智慧云 仓”建设。推进科技咨询、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研究开发等 科创服务数字化转型,提升全流程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到2025年,建成2个—3个具有示范效应的园区级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创新生活性服务业数字化。聚焦“互联网+医疗健康”,推进国家 级“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及产业园”试点,加快相关产业发展成果 在全区转化推广。持续建设数字校园,完善宁夏教育云平台, “三 个课堂”应用全面普及,积极引导企业专业技术课程资源与东部地 区对接。持续推进“互联网+城乡供水”,升级城乡供水云中心和大 数据中心,完善城乡供水信息网,加快“互联网+城乡供水”示范区 建设。推进文化旅游业数字化发展,加快智慧旅游服务、智慧旅游 管理、智慧景区建设。围绕与居民日常消费密切相关的生活性服务业全生态链,培育数字化服务业态,完善物业服务、健康服务、养老服务、家政服务等智慧社区应用。利用互联网补齐农村消费设施 短板,推动乡村商贸振兴。到2025年,  “互联网+医疗健康” “互 联网+教育” ”互联网+城乡供水”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深化,数字校 园覆盖率达到100%,全区三级以上医院智慧服务覆盖率达到90%以上。培育数字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建设中国(银川)跨境电子商务综 合试验区,培育跨境电商生态圈。加快数字博物馆、数字文化馆、 数字图书馆等建设,强化 VR/AR/MR  等技术的融合应用,推广虚拟 体验周边产品。推动多元多层消费平台数字化改造,推进社区商业 线上线下融合,推动超市、便利店、农贸市场等数字化改造,探索 线上菜篮子、社区云超市等新模式。鼓励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产业 融合,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到2025年,全区网络零售总额突破500 亿元,建成银川综保区跨境电商产业园;建成5个—7个高品位智 慧商圈/商业街;新兴文化产品不断丰富,形成3个—5个以上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创品牌。(四)促进数字产业化创新发展。按照优先发展、重点支持、着力培育的发展思路,壮大电子信息 制造业,释放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优势,加快推进数字技术应用开 发,同时探索发展新兴数字技术产业,推进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西部电子信息产业高地。做大做强电子信息制造业。积极打造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引进智 能终端制造骨干企业和项目,完善智能终端产业链条,重点发展手 机、计算机等消费电子的零部件制造,以及新型可穿戴智能设备、 汽车电子产品等智能终端制造业。引进IDC 配套设备生产线,发展 海量数据存储设备、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设备、数据采集产品以及 大数据一体机等大数据硬件产品制造。支持半导体材料、锂离子电 池、半导体照明等领域新型电子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快推动电 子仪器仪表产业升级,提升电子仪器仪表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到2025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集聚发展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加快实施国家“东数西算”工程, 持续推进以国家(中卫)数据中心集群为核心的云计算和大数据产 业发展,发挥国家(中卫)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和全国一体化算力 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的基础优势,引进、承接国家有关部门和行业大 数据中心落户宁夏,打造西部重要的大数据处理、存储和灾备基地。 推动信创云、超算中心、区域性工业大数据中心等重点领域产业建 设,推出国产化系列产品,打造国产云服务体系。培育从事IP 地址 集中翻译、网络安全、数据分析等业务的企业,打造新型互联网交 换中心生态。加快数据存储向数据应用转变,主动对接沿海数字经 济发达地区,探索大数据服务体系,拓宽数据加工服务领域。到2025 年,建成国家(中卫)数据中心集群,集群内新增 2.5kW 标准机架 66.3万架,集群内数据中心的平均PUE≤1.15/WUE≤0  .8, 可再生能源使用率不低于65%。加快推进数字技术开发应用。以银川为核心,打造辐射石嘴山、  吴忠、固原、中卫等数字经济发展载体的创新能力交互通道,支持 全域数字应用发展。支持骨干企业积极投入开源社区建设与发展,  搭建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共性开源数字平 台,开发 AI 算法、CIM 模型等基础平台和高复用性的通用应用,打 造软件技术服务平台,支撑政务、民生、产业相关软件开发和应用。 支持本地软件企业与国内龙头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协同攻关一批行 业应用软件、新型工业软件、嵌入式软件等创新应用。加快新兴信 息技术产业培育,推进人工智能、5G、 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开发 应用,探索突破北斗位置服务关键技术,构建北斗导航与位置信息 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推进超算、智能计算、信创云等新计算产业在 宁夏的规划、布局和发展。到2025年,努力培育5家收入过亿元企业。 (五)建设泛在智能新型基础设施。坚持共建、共享、共用原则,统筹推动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数字经济发展支撑基础。完善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实施“宽带宁夏”工程,完善城乡 宽带基础网络,加快5G 独立组网(SA)    网络规模化部署,推动5G 连续覆盖和室内场景深度覆盖。试点部署基于IPv6 的下一代互联网 和广播电视网,推进网络、应用、终端基于IPv6 的全面改造升级。 加快国家(中卫)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建设运营,进一步打通国家枢纽节点间的网络传输通道。加快构建“云、边、超、智”多元协同、数智融合的算力体系,继续在中卫建设满足海量数据存储的大 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在银川部署建设中小型城市数据中心,在低 时延和边缘计算业务上布局满足极高实时性要求的边缘计算中心, 建成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积极争取并推进国家超算 中心建设,提前规划和布局智能计算中心,打造西部乃至全国算力 高地。到2025年,实现城镇千兆光纤和农村百兆光纤全覆盖,基本 形成热点地区多网并存、农村地区一网托底的5G 网络覆盖格局,5G基站达到3万个。加快建设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广覆盖、低功耗的物联网络,建立 NB-IoT、4G 和 5G 协同发展的移动物联网。加快公路、铁路、民航 等交通设施和市政设施智能化改造,推进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示 范建设。鼓励企业围绕种养业、制造业、物流运输、医疗、教育等 产业领域实施基础设施数字化融合改造,打造一批融合5G、人工智 能、区块链等技术的数字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在自然灾害、城市管 线、国土资源、安全生产、公共安全等领域感知体系的全面深化, 加快推进能源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全域推进煤矿、电网、气网、 水网等智能化建设。推进广电5G 与传统有线电视网络基础设施融 合。加快推进黄河堤防安全管控、生态保护修复、环境污染治理等 数字化监测体系建设,打造黄河宁夏段全域覆盖的生态保护数字底 座。到2025年,移动物联网终端数超2000万个,智慧化应用终端全面推广。前瞻布局创新基础设施。持续争取和布局数字经济领域国家工程 研究中心、创新中心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以支撑数字应 用为核心的关键技术攻关。鼓励区内高校、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 等与区外创新资源紧密对接,聚焦北斗、新计算、超算、信创、安 全等领域组建技术研究中心、创新中心。鼓励现有传统产业技术研 发平台加快数字化发展创新,加快对数字技术赋能产业的技术和应 用研究,重点突破能源化工、装备制造领域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 网发展中存在的技术瓶颈。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产业载体培育,支持 五个地级市推进建设立足自身产业发展的数字经济产业研究中心、 工程技术中心、产业园。到2025年,建成国家北斗应用创新服务基地,形成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数字经济创新载体。(六)拓展数据资源融合应用。全面深化数据资源采集体系,强化社会公共资源数字化,以政务 数据共享开放为基础,加快探索推进公共数据、社会数据的共享开 放,加快推进数据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强化数据与应用融合创新,持续释放数据资源价值。加快公共资源数字化。健全政府数据资源标准规范,编制完善区、 市两级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明确数据来源、格式、更新、共享和开  放属性,持续完善各类基础数据库和主题数据库,有序推进政务数 据体系建设。大力推动公共服务、城市管理等领域公共资源数字化, 完善数据标准,依托融合基础设施建设,拓展社会数据源,推动城市数据体系、业务数据体系建设。以产业数字化发展为契机,以政府和社会资源数字化为撬动,以上云用数赋智为抓手,推动农业、 工业、服务业领域有公共属性的企业资源数字化建设。到2025年,基本建成政务数据中台、城市数据中台和业务数据中台。       深化公共数据共享开放。加强大数据从“采集到应用”全过程标 准规范建设,完善全区统一、涵盖广泛的公共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和  公共数据开放制度,提高公共数据“采集到应用”的质量和规范性。 探索建立政务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清单制度,强化数据资源统筹规划 和分级分类管理,制定完善不同类型数据使用流程和安全管理措施。 加快宁夏大数据中心建设,实现数据汇聚、存储、管控、治理、共 享、开放的高度集成集约。支持交通出行、医疗健康、文化教育、  普惠金融、市场监管等领域率先开展公共数据资源开放探索。到2025  年,宁夏大数据中心建成并发挥作用,公共领域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取得显著成效。       激活数据资源应用价值。以释放数据价值为导向,加强数据资源 确权、流通、交易、应用、开发、保护等规则体系研究。探索建立 社会数据市场化运营机制,鼓励依托国内现有大型数据交易平台开 展数据交易试点,强化数据交易行为管理,逐步构建数据要素价格 公示、监测预警、价格调查制度,引导市场主体依法合理行使数据 定价自主权,依法合规开展数据交易。加快推动政企数据融合应用 创新,引导具有公共属性的企业数据深度应用,强化对经济发展和 社会治理的数据支撑作用,推动“政企数据协作”,释放数据潜力。       围绕民生消费、经济建设、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构建一批规范化数据开发利用的典型场景应用,培育市场化 数据应用服务主体、公益性数据服务组织和研究机构,完善数据供 应链。到2025年,形成一批具有宁夏特色的数据融合应用创新成果,支撑经济和社会发展。       (七)加强数字经济开放合作。      立足全区发展数字经济的资源禀赋,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培育发展开放型数字经济。      畅通区内数字经济循环体系。鼓励跨地市统筹资源要素,建立数 字经济“区内飞地”,打造宁夏数字经济“区内循环”。重点鼓励 中卫依托自身数据、算力、网络优势,在银川设立数字经济“区内 飞地”,利用银川在全区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的领先优势,支 持创新创业企业非转移式入驻,开展数据挖掘、数据加工、数据应 用、数据可视化等数据产业链下游生态发展,支持围绕新型互联网 交换中心的IP 地址集中翻译、网络安全、数据分析等创新业务。支 持以吴忠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为核心,在银川、石嘴山等 工业园区就近设立标识应用创新“飞地”,形成“解析在吴忠、应 用在全区”的工业互联标识应用格局。到2025年,形成2个—3个“区内飞地”特色示范。      加强区域数字经济合作发展。依托宁夏的自然条件、绿色能源等资源禀赋,发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的数据和算力优势,以及“一带一路”、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的政策优势, 加快推进“东数西算”工程,加强与内蒙古、甘肃的差异化算力合 作,强化对陕西等地的算力辐射,依托南向陆海经济联动走廊建设, 持续推进闽宁数字经济深度合作,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 成渝等务实合作,探索跨区域数字经济“区外飞地”合作模式。完 善跨区域“飞地”合作机制,在经济活跃地区建立数字经济“虚拟 产业园区”,聚焦数据资源配置、数据价值挖掘等领域,依托发达 地区的人才、科技、资金优势,探索“东数西算” “东智西用”实 践新路径,逐步打造宁夏数字经济“区外循环”,补足区内创新短 板。加快推动招商引资与“飞地”建设有机融合,精准引入数字经 济领域优质企业。充分发挥银川智慧城市峰会、中卫云天大会等平 台优势,加强宁夏数字经济发展名片推广,拓展招商吸引力。到2025 年,国家(中卫)数据中心集群内“东数西算”算力占比达70%以上。       扩大数字经济国际交流合作。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和“网上丝 绸之路”战略,加快推进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数字化转型,充 分发挥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在共建“一带一路”中的重要平台 作用,强化数字经济领域开放合作。重点依托中国(银川)跨境电 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中国—阿拉伯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及分中心等载 体,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离岸数据存储、数字服务贸易、电子专用 材料等数字经济国际合作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内陆地区数字经济开 放合作样板。到2025年,全面建成中国(银川)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八)提升数字经济治理水平。加快推动数字政府中的监管体系、治理体系向数字经济领域开展 适应性变革,提升政府服务效能,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释放促进数字经济生产力,服务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创新数字经济监管模式。贯彻落实国家数字经济相关法律法规, 推进地方数字经济发展立法。加强对数字经济发展规律研究,加快 建立市场化、法治化、数字化的协同创新监管机制。有效放宽事前 准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深化信用监管、  “互联网+监管”等新模 式应用,健全触发式监管机制,探索适用于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 的新型监管手段,提高对创新业务的可控监管能力。探索建立容错 纠错免责与减责清单,完善风险拨备资金、保险计划、应急处置等 机制,推动创新发展。到2025年,形成1项—2 项数字经济监管机制改革创新。完善数字协同治理体系。探索建立政企信息交互的共治机制,完 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约束惩戒机制。健全平台经济治理体系, 推动互联网平台依法合规经营、履行社会责任,以服务实体经济和 遵从审慎监管为前提守正创新,形成既有活力又有秩序的数字经济 生态圈。发挥平台企业作用,鼓励牵头制定行业公约,推动行业自 律发展。加强对网络违法行为的防范和处置,形成政府监管、企业 自治、行业自律、市场监督“四位一体”的新治理机制。到2025年,形成多元参与的协同治理机制。建设数据安全监管平台。强化数字技术在数字经济治理中的应用, 研发大数据智能监察、风险监测评估等创新技术,重点探索区块链 技术在监管智能化转型领域应用。依托网络交易信息采集和多维度 大数据分析模型,建设网络交易主体和网络交易行为的大数据监测 系统,及时发现涉嫌违法的网络交易行为。深化互联网司法、互联  网公证、互联网仲裁建设,探索建设在线电子证据取证固证系统,  为线上经济活动监管执法提供支撑。到2025年,全区数据安全监管能力全面提升。五、专项行动(一)国家枢纽节点示范建设专项行动。1.国家枢纽节点数据中心建设。完善中卫西部云基地基础设施配 套,布局建设5座—8座超大型数据中心,争取一批国家级绿色先 进、算力安全可控、高效算力调度示范项目建设,打造国家(中卫) 数据中心集群。分级分类升级改造国家(中卫)数据中心集群外的 城市数据中心,通过改造或关停,到2025年,力争实现PUE 降至 1.2及以下。引导五个地级市结合自身应用需要,布局建设小型边缘 数据中心。  (牵头单位:自治区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  自治区工 业和信息化厅,宁夏通信管理局,银川市人民政府、中卫市人民政府 )专栏1 国家(中卫)数据中心集群建设重点工程项目1.西部云基地基础配套工程。推进西部云基地19000亩“一主两备”数据中心配套设施建设,建设“三横两纵”的主干路网骨架,完善供电、供水、排水、供暖、供气、污水处理、通信、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2.绿色节能先进示范工程。支持国家(中卫)数据中心集群内机架数不低于1000架的数据中心,按PUE≤1.15/WUE≤0.8,   并符合国家绿建三星标准的要求,建设国家数据中心绿色先进示范。3.算力安全可控先进示范工程。加快信创云建设,支持数据中心所有云服务商均可由自主安全可控的软硬件支撑,建设国家数据中心自主安全可控示范。中心之间、云和网络之间的一体化资源调度,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 国家枢纽节点内50%以上算力实现一体化调度。(牵头单位: 自治 区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宁夏通信管理局 )专栏2一体化算力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工程项目1.云网协同控制平台建设项目。建成云网协同控制平台,实现国家(中卫)数据中心集群内数据中心网络监测、多云网络互 联、企业入云、云间互联,实现 跨地域、跨数据中心、跨云的云网资源的协同与综合调度。2.西部算力集成调度平台建设项目。建设涵盖云管理、调度、运营服务等能力的西部算力集成调度平台,实现不同行业、领 域、层次、地区节点算力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监管,接入20个以上大型或超大型数据中心。       3.一体化数据中心网络直连通道建设。推动国家(中卫)新型互 联网交换中心试点建设,接入企业超80个,峰值流量疏导规模达T级。积极争取国家支持,依托运营商推进建设国家(中卫)数据中心集群至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个国家枢纽节点单向20ms 时延 网络,至杭州、深圳两个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单向20ms 时延网络, 中卫至西部主要城市单向10ms 时延网络,网络总出口扩展能力不低 于1.6Tbps,   网络可靠性达到99.99%以上,高品质业务的丢包率小 于0.1%。(牵头单位:宁夏通信管理局;配合单位: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专栏3一体化数据中心网络直连通道建设重点工程项目1.国家(中卫)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建设。建设涵盖多主体广泛互联的新型交换中心交换平合,在鼓励多种互联方接入交换中心和鼓励开放对等互联流量  交换方式的基础上,允许部署个 性化的路由策略、多形态的互联 和结算模式,满足多元化的互联需求。2.高速直连传输网络建设。加  强与运营商的协调规划,建设面 向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国家 枢纽节点,以及杭州、深圳两个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单向20ms以内的时延网络,提升与东部地区跨区域网络能力,承接数字经济相关产业和政务管理非实时算力需求。4.数据中心可再生能源供给配套。加强可再生能源供给,支撑国 家(中卫)数据中心集群内65%可再生能源使用需求。打造源网荷 储氢一体化能源体系,推动数据中心建设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电站, 以直供电的方式保障国家(中卫)数据中心集群可再生能源供给。 加强电力跨省交易,增加新疆至宁夏跨省交易电量,将新疆风电等 纳入电力跨省交易,鼓励数据中心通过绿证结算、电力现货市场等 方式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  (牵头单位: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中卫市人民政府)专栏4数据中心可再生能源供给配套重点工程项目1.中卫源网荷储氢一体化建设项目。推进服务于国家(中卫) 数据中心集群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源网荷储氢一体化项目,建设风电200MW、光伏800MW、储 能电站100MW/200MWh,实现年发电量约17.1亿度。2.数据中心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项目。利用国家(中卫)数据中心集群建成后的屋顶面积  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接入国家 电网,为数据中心供电,满足数据中心节能、降耗、减排的需求。5.网络和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加强网络安全顶层设计,健全全区 网络安全管理和数据安全评估体制机制,强化网络安全协同管理。 完善网络安全技术体系,建立全区统一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网络 安全共性服务支撑以及信息安全漏洞管理等安全管理服务平台,提高全区安全统筹管理能力。 (牵头单位: 自治区党委网信办)专栏5网络和信息安全体系建设重点工程项目1.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建设项目。建设宁夏网络安全态势 感知系统,实现互联网安全风险 感知、网络安全态势分析、安全 事件有效应对,提升全区重点系 统、重点行业领域、数据中心等 方面网络安全漏洞、安全事件监测的预警能力。2.数据安全平台建设项目。搭  建数据安全平台,实现数据安全管理和技术手段的集中化支撑,全面覆盖数据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为各部门以及不同单位之 间提供数据安全管理、检测、监 测、防护、审计能力,实现数据 安全管理、技术防护和安全运营的有效协同。3.网络安全共性服务支撑平台建设项目。建设宁夏网络安全 共性服务支撑平台,针对数据中心运营企业的网络安全管理共性需求,广泛引入第三方网络安 全服务企业,提供集约化、高可 靠、低成本、全方位服务,并实现网络安全信息汇总与统一管理。      (二)服务先行区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     1.数字黄河建设。强化数字化手段在“一带三区”河段堤防安全 管控、生态保护修复、环境污染治理等领域应用,建设黄河宁夏段 全域覆盖的生态保护数字底座。加快环保、水利、气象、林草、公 安、应急管理等多部门数据整合,建设“黄河云”,依托人工智能、 数字孪生等技术,强化基础数据挖掘、加工和应用,全面提升生态环境监测预警、监管执法、应急处置、公共服务等能力,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提供数字支撑。 (牵头单位: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水利厅;配合单位:银川市人民政府、石嘴山市人民政府、吴忠市人民政府、固原市人民政府、中卫市人民政府)专栏6数字黄河建设重点工程项目1.生态环境数字化监测体系建设工程。利用低频5G网络、物联网、高分遥感卫星、北斗导   航卫星等技术,建设“一河三山” 生态监测网络,推动“山水林田   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全域、全要   素、全过程生态监测数据采集和   共享。推进城镇、交通道路、工   业园区、工业企业和建筑工地等   区域环境监测网络、污染处理管网的全覆盖、全收集。2.“黄河云”建设工程。建设物 联网平台、北斗+高分服务、超  级计算服务、智能视频云服务、 综合溯源服务等基础能力。建设  黄河生态数据库,实现生态环境  监测数据归集和跨区域共享交换。建设智慧黄河管理云平台,完善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水污染 预警溯源、防汛决策支持、河道 工程巡检、河道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沙情势感知等专题应用。2.特色农业数字赋能。鼓励肉牛和滩羊产业在育种、养殖、屠宰 加工、营销体系等领域开展数字化建设,重点推动产品溯源、数字 营销平台建设。推进奶产业新品种选育、奶牛科学化养殖领域数字 化应用,建设宁夏奶产业数字信息化管理平台。支持枸杞产业种植、 加工、销售等环节数字化应用,建立全区统一的枸杞产品质量溯源 体系。加快推进葡萄酒产业数字化发展,推进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核心产区提质增效。  (牵头单位: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专栏7特色农业数字赋能重点工程项目1.数字牧场建设工程。推进肉牛、滩羊、奶牛畜圈设备智能化  改造,推广养殖环境监控、精准  饲喂、个体体征监测应用,加强  动物疫病精准诊断、预警、防控。 推进动物发情监测、育种管理等系统建设,完善数字化繁育体系。构建“一场一码、 一畜一标”数据库。2.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数字化管理工程。建设贺兰山东麓 葡萄酒产业数字化交易平台、数字化科技服务系统及葡萄酒产业大数据中心。加强对葡萄酒全产业链各生产经营环节的数字化升级,强化葡萄酒营销数字化,打造葡萄酒电子商务中心,实现葡萄酒质量可追溯、可管理,培育个性化消费。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培育壮大“葡萄酒+” 文化旅游、健康养生、教育、生态等产业新业态。3.枸杞产品质量溯源平台建设工程。建设全区统一枸杞产品 质量溯源平台,并实现与国家平 合的互联互通,将主要枸杞生产 基地纳入质量追溯范围,将全区农资经营店和经营主体纳入监管追溯平台,建立“源头可追溯、 安全可预警、产品可召回、责任可追究”的溯源体系。4.农业大数据建设。建设全区统一的智慧农业大数据库,包含 农业基础资源、重点产业单品、 农村集体经济、农业种质资源、 农产品价格等数据库。建设宁夏 农业大数据监测中心,梳理全区 现有业务系统与数据库,建成   “一图、 一库、 一平台”大数据整合平台。5. “数字供销”示范区建设工程。建立完善“数字供销”市场化 运营体系,建设“供销云”实现社 务网、商务网应用整合和完善, 建设农产品电商服务平台、智慧云仓,打造数字化农事服务平台,部署供销合作社系统管理平 台,推进智慧供应链服务、为农聚合服务等平台建设。3.先进制造业数字赋能。强化数字化手段在新材料、清洁能源、 绿色食品三大特色优势产业领域深化应用,鼓励企业积极推进数字 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 关键环节深度应用,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数字化绿色工厂,支持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  (牵头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专栏8先进制造业数字赋能重点工程项目1. “互联网+制造业”试点工程。全面推广“设备换芯”“生产 换线”“机器换人”,建成一批标  杆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实施新材料产业全过程数字化试点,探索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等新业态新  模式。实施清洁能源电力管理、 运行、维护等后市场服务数字化  试点。开展绿色食品流通数字化建设,构建网络化产销体系。2.数字低碳示范工程。加强高  耗能、高排放项目的能源数字化 管理应用,拓展自治区重点用能 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功能,强 化能源运行分析和动态监测,为 企业提供用能管理、优化、控制 的精准解决方案,引导企业应用 数字化手段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3.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鼓励区内能源化工、装备制 造、葡萄酒等行业龙头企业建设  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研  发设计、数据管理、工程服务、 协同营销、信息共享和数据开放  等工业云应用。推进完善宁夏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平台。4.宁夏工业大数据中心建设。依托宁夏工业大数据综合管理平台和绿色大数据中心设施,建 设宁夏工业大数据中心、工业云平台和实时服务响应中心。4.现代服务业数字赋能。拓展数字技术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应用, 开展统一的生产型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和智慧物流服务平台建设,  完善生产型服务数字应用体系。依托“互联网+教育” “互联网+医 疗健康”示范区,建设全国性行业大脑,构建面向全国的数据和算 力服务体系。全域推进“互联网+城乡供水”示范区建设。推进宁夏 文化大数据体系、智慧景区、智慧商圈/商业街建设,提高服务便利 化、智能化水平,加快新兴文化产业培育。  (牵头单位:自治区发 展改革委;配合单位:自治区商务厅、文化和旅游厅、教育厅、卫生健康委、水利厅等有关部门)专栏9 现代服务业数字赋能重点工程项目1.“互联网+教育”行业大脑建 设项目。依托“互联网+教育”示 范区建设,汇聚全国教育数据资  源,构建教育大数据标准体系、建设全国(宁夏)教育大数据中心和宁夏教育智慧大脑。2.“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大 脑建设项目。整合全国病人、医 生、医院及健康管理等医疗大数 据,基于统一医疗云,制定医疗 健康数据治理标准、建立全国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心和创新互联网医疗平台应用。3. “互联网+城乡供水”示范区  建设工程。推进全域“互联网+城 乡供水”示范区建设,建设承载 全要素、全主体、全过程的水联 网数据采集平台。按照“研究院+ 试验区+产业园”模式,加快推动 数字治水创新,发展供水数字经济,培育数字治水产业。4.宁夏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建设宁夏文化大数据服务及应用体系,完成中国文化遗产标本 库、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中华 文化素材库、文化体验园、文化 体验馆、国家文化专网、国家文 化大数据云平台、数字化文化生产线等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要求中的宁夏任务。5.数字文创产业培育。加快培  育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数字会 展、电竞赛事等产业,支持发展 线上演播、沉浸式体验、数字艺术体验等新业态。        5.数字化发展支撑建设。统一谋划制定全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 标准架构、管理架构、技术架构,明确权责任务,形成全区新型智 慧城市建设工作指南。打造全区新型智慧城市开源服务体系,升级 建设服务全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国产化数字底座,强化对产业发 展、民生服务相关智慧应用的开源服务能力,支撑各地级市、各部门应用建设。(牵头单位: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专栏10数字化发展支撑体系建设重点工程项目宁夏城市数据大脑建设项目。建设全区城市数据大脑,依托国家(中卫)数据中心集群,构建全区数据共享开放平台,打造全区社会数据和政务数据统一汇聚和处理平台,建设全区共性技  术赋能平台,实现对智慧城市、 数字乡村、数字政府等的统一支撑,推动实现全区“一盘棋”。进智能终端制造骨干企业和项目,重点发展手机、计算机等消  费电子的零部件制造,以及面向 智慧医疗、智慧家居、智慧健康、智能交互等领域的新型可穿戴智能设备,推动北斗导航、通讯 终端、车载摄像等汽车电子产品发展。2.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生态壮大。立足国家(中卫)数据中心集群,加快云计算和大数据基 础服务商的进一步集聚。实施特 色算力资源池建设,支持智慧城 市云、医疗云、教育云、黄河云 (电信)、信创云、北斗云、融 媒云、伏羲云、苏宁云、闽宁云 等高水平云服务体系建设。开展 大数据产业试点示范,重点推动 大数据在产业、政务、环保、金融、民生等领域融合应用。3.工业互联网应用生态建设。聚焦装备制造、冶金、化工等重点行业工业互联网应用共性问题,依托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支持一批智能排产、供应链 优化、设备远程运维、安全防护等应用开发。2.特色领域支持发展。大力支持宁夏电子信息产业特色领域持续 壮大,推进电子元器件和电子仪器仪表领域加速突破,加快立足全 区政务、交通、水利、智能制造等领域的软件开发和应用,支持围 绕 5G 场景示范应用开发,协同攻关一批典型软件应用。依托国家(中 卫)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加快配套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构建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生态链。(牵头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专栏12特色领域支持发展重点工程项目1.电子元器件产业链构建。支  持半导体材料、LED外延、蓝宝 石衬底、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 池、半导体照明等领域的新型关键元器件及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推动智能手表表镜及后盖、智能手机和电脑摄像头保护镜片、保护盖板等零部件生产项目落地。加快大尺寸半导体硅片项目建设,引进晶圆加工、封装、 测试等下游企业,构建半导体硅片产业链。2.电子仪器仪表产业升级。加  大电子测量仪器、电子专用仪  表、电子监测仪器等产品的研  发,提升仪器仪表产业的自主创 新能力和本地化配套能力。推动电子仪器仪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推进电子仪器仪表嵌入式系统软件和中间件的定制化开发。3.软件开发和应用推广。引导  区内工业龙头企业结合智能制  造、工业互联网发展需要,开展 新型工业应用软件、工业嵌入式 软件研发和应用。支持软件开源 社区建设,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创新产品。4.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生态建设。引进和培育互联网接入服务商、内容提供商、IDC/CDN服务商、云服务商等企业,培育IP地址集中翻译、网络安全、数据分析等企业。3.潜力领域培育发展。聚焦数字技术前沿方向,聚焦人工智能、 物联网、区块链、北斗应用等领域,推进与东部技术合作,加快成 果转化,加速应用场景开发。立足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 点建设的国产化要求和契机,加快培育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逐 步健全和完善网络安全产业链。服务“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推动 数据加工、数据靶场等数据应用新业态发展。  (牵头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专栏13潜力领域培育发展重点工程项目1.人工智能产业培育。推动人   工智能技术在农业、工业、水利、 城市建设、民生服务、政府治理  等领域的应用开发,加大与东部  沿海城市的技术合作,积极推进产研结合、产投融合发展。2.物联网应用产业发展。围绕   农业种养、物流运输、公共安全、 工业、水务、智能交通等领域,  实施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推动各类基于物联网的集成创新和应用服务,吸引智能传感器生产项目落地。3.区块链应用推广。加快区块  链技术在物联网、智能制造、供 应链管理、金融等重点领域的集 成创新和融合应用,支持打造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等平台,大力引进区块链企业,培育产业生态,推进区块链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4.北斗产业应用培育。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国家北斗系统组网建设,加大应用开发,拓宽应用领域,推动北斗技术在交通物流、文化旅游、生态环保、应急 救援、公共安全、医疗卫生、军民融合等领域使用推广。5.信创产业培育。支持依托中卫建设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基地和信创基地,支持银川建设 鲲鹏产业园,立足数据中心信创 要求,培育覆盖芯片装备、关键元器件及芯片、基础软件、整机、智能终端及设备、应用及安全服务的完整网络安全产业链。6.数据加工新业态培育。发挥 数据资源优势,立足服务东部发 达地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引进 和培育一批数据清洗、数据标注等数据加工企业。7.“数据靶场”新业态探索。建 设面向生态保护、公共卫生、自 然灾害、网络安全等重大突发事 件处置的“数据靶场”,开展“数据演习",支撑重大突发事件决策研判和调度指挥。(四)数字经济生态培育专项行动。1.数字经济产业载体建设。实施“政产学研用金”联动计划,推 动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推动银川、中卫以及石嘴山、吴忠、  固原三个特色联动区的重要数字经济产业载体建设,加强基础配套、 政策支持、资源对接、技术服务等能力建设,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机 制,鼓励创新创业,加快数字经济蓄积集聚发展势能。 (牵头单位: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银川市人民政府、石嘴山市人民政府、吴忠市人民政府、固原市人民政府、中卫市人民政府)专栏14数字经济产业载体建设重点工程项目1.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区认定。在全区范围开展数字经济示范  区认定工作,依据各区域数字经 济发展基础、工作推进情况、组 织保障能力、创新试验思路等,认定自治区级数字经济示范区。2.银川数字经济集聚核心建设。全面壮大银川经开区数字经 济产业园、阅海湾数字经济产业园、中关村数字经济产业园和兴庆区数字经济产业园四个核心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中国(银川)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发展   银川综保区跨境电商产业园。继   续支持建设“互联网+医疗健康” 产业园、宁夏水联网数字治水产   业园,引导园区建设向市场化运行转变。支持建设鲲鹏产业园。3.中卫网络安全产业载体建设。建设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 基地,推动产学研用深度合作。建设信创基地,推动网络安全产业生态培育。支持建设中卫数字经济特色小镇。4.联动区产业载体建设。建设吴忠市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创新应用中心。建设石嘴山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2.数字关键技术应用攻关。加强数字科技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 术攻关,聚焦智能终端、云计算和大数据、人工智能、信创、北斗 导航等重点领域,加快与东部沿海产学研对接,加快形成一批关键  数字技术成果应用示范。聚焦制造、能源、水利、网安等领域,加 快推广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依托“智能电网"  “智能煤矿" "数字 治水” “数字河湖”建设,采用“研究院+试验区+产业园”的模式, 推进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加快网络安全技术协同研发和关键技术 产品应用研究,推进大数据安全靶场建设,探索丰富靶场教育训练、产品测试和技术验证等功能。  (牵头单位:自治区科技厅)3.数字经济人才引进培育。深入实施人才强区工程,实施数字经 济人才“万人宁聚”计划、数字经济人才专项计划,引进和培育数 字经济相关行业领军人才、高端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对引进 的高层次人才,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支持并享受相关待遇。鼓励各地 对企业招引高端人才给予支持。推动建立数字经济人才梯度培养体 系,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职业院校合作共建大数据产业学院或人工智能产业学院,联合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支持职业技术院校与企业合作建立校企对口实践基地、公共实训基地,开展相 关领域的人才岗位技能培训。  (牵头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教育厅等有关部门)(五)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行动。1.基础通信网络建设。率先推进重要公共区域5G 网络部署。开展 新一代固定宽带网络 (F5G)    建设,推进“千兆城市”试点建设, 推进千兆光纤到房间、进工厂,开展千兆小区试点。推进骨干网、 城域网扩容升级,适时部署超高速骨干光传输系统。推进网络、应 用、终端基于IPv6 的全面改造升级。推进农村网络升级改造,率先 开展特色小镇、自治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等千兆光纤网络升 级。推进行政村4G 网络覆盖,适时启动重点场景5G 网络覆盖。推 动 2G/3G 物联网业务迁移转网,建立NB-IoT 、4G  和 5G 协同发展的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体系。  (牵头单位:宁夏通信管理局)专栏15基础通信网络建设重点工程项目1.5G网络覆盖工程。率先推进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银川经开   区、银川高新区以及交通枢纽、 三甲医院等区域精品5G网络部   署。推动沙坡头、西夏王陵等3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5G网络覆盖。2.千兆光网建设工程。逐步对 全区光纤宽带网络进行升级,实 现全区乡镇以上区域和有条件的农村行政村千兆光纤网络覆盖,新建区域采用10G-PON 覆 盖。在银川和石嘴山优先选取5 个—10个住宅小区开展“智慧家庭”集成应用示范小区工程。3.骨干网优化工程。推进自治 区骨干网、城域网的扩容和升  级,推动内容分发网络的建设, 优化升级承载网,推动基于下一 代移动通信网络容量扩容建设。 提升IP 骨干网智能化水平,持 续优化骨干网、城域网、接入网的 IPv6  网络质量。4.移动物联网建设工程。加大 NB-IoT 网络部署力度,引导新增物联网终端向NB-IoT、LTE-Cat1 和 5G 迁移,率先在银 川、石嘴山、吴忠等重点区域实 现深度覆盖,县级及以上城区实现普遍覆盖。率先推动银川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和石嘴山“一 网统管”市域物联网运营中心建 设,促进城市运营管理全面数字化转型。2.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信息基础设施与传统基础设施融 合发展,推进道路交通设施智能化改造,逐步推进五个地级市中心 城区主要道路、国省道、高速公路智能化改造,开展智能网联汽车 道路测试示范应用,开展“智能电网" “智能煤矿" "数字治 水” “数字河湖”等建设。  (牵头单位:自治区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工业和信息化厅、水利厅等有关部门)专栏16融合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项目1.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推进车路协同道路侧基础设施改造,开展基于5G的车联网示  范项目,加快银川智能网联汽车试点建设。2.电力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重点发展“智能电网""智能微网”,建设智能电厂、智能变电 站,构建智能发电和配网运行管理系统。构建适应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并满足分布式能源“即插即 用"要求的智能电网。推进建设电网数字化平台和能源大数据平台,探索建立能源区块链平台。统筹推进充电桩、智慧路灯等电力终端设施数字化改造。3.智能煤矿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煤矿智能化采掘和危险岗位无人化技术装备应用,支持建设  “智慧煤矿”试点工程,推进煤矿 企业综合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和工程数字化“三化”改造。4.数字治水基础设施建设。推   进“数字治水”“数字河湖”建设;全境开展水联网数字治水的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加快推进工 程水网、自然水网与数字水网融合。3.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能有效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 产品研制的科研创新基础设施,形成宁夏特色的科研创新基础设施 体系。紧抓“科技支宁” “东数西算”等东西部合作战略机遇,对接东部高端科技创新资源,高标准组建一批新型实用产业技术研究院,支持区块链、北斗、量子通信等领域高质量创新发展。 (牵头单位: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科技厅)专栏17创新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项目1.量子通信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 司电子科学研究院专利技术和  研究力量为牵引,建立银川量子产研工程中心、量子网络设备中试线和系统应用示范基地,抢占 未来量子技术制高点,加速量子产业在西部转化。2.国家北斗应用创新服务基地建设工程。推进建设国家北斗 导航位置服务数据中心宁夏分  中心,围绕北斗应用关键技术和 核心产品研发,培育相关专业人 才,服务整个产业化体系及各重 要环节。引进和培育具有自主知 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优势企业,支持北斗导航应用产业发展。六、 保障措施(一)强化统筹领导机制。组建“数字宁夏”建设领导小组,整合“数字政府” “数字产 业”领导小组相关职能定位,全面推进数字经济、数字政府和数字 社会统筹统管,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建立协同推进机制,研究制 定政策措施,组织实施专项行动和重点工程,建立考核、督导、评 估机制。筹备自治区数字经济国有投资运营公司,负责自治区级数 字经济重大基础性、通用性、保障性项目的建设及运营。组建宁夏 数字经济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数字经济产业创新联盟,提供智力 支持。各部门要根据规划明确的发展思路、主要任务,加快推进规 划落实,研究编制专项行动具体工作方案;五个地级市要结合本地 区实际,制定出台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或实施方案,完善配套政策体系。(二)加快营商环境优化。深化数字经济领域“放管服”改革,推动跨区域审批改革、法规 制度适应性变革,推进数字经济领域立法,确保数字经济相关监管 职权法定,市场行为有法可依。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土地供应、 租金优惠、用电成本、能耗指标等具体举措,优先保障数字经济重 大平台、重大项目推进。优化企业引进培育奖补制度,实施云计算 和大数据、软件企业培育计划,评选一批融合应用、企业上云试点 示范,政策支持向创新产品研发、参与标准制定等方面倾斜。开展 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区、产业集聚区、创新平台认定,优先支持创建自治区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三)增强资金政策支持。优化政府资金支持方式,统筹自治区级专项资金,进一步发挥现 有专项资金引导作用,重点支持数字经济重大基础性、通用性、保 障性项目建设,引导实体经济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落实税收优惠 政策,用足用好用活软件和集成电路、高新技术及小微企业等税收 优惠(减免)政策。加快构建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市场化深度运作 的数字经济产业基金,积极对接国家相关产业投资资金,吸引更大 范围社会资本投资数字经济领域重大项目建设。完善数字经济创新 风险拨备资金、保险计划等风险补偿措施,重点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引导支持保险机构开发科技保险产品。(四)提升网络信息安全。推动全区各级各部门加快建立责任明晰、安全可控、能力完备、 协同高效、合作共享的数字安全保障体系,压实安全防护部门责任 制。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建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 防护平台。拓展宁夏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应用,完善工业 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管理体系。推动数据防窃密、防篡改、防泄 露、数据脱敏、数据审计、数据备份、加密认证、流通追溯等安全 技术应用,加强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保护。加快建设数字认证体系, 培育数字安全产业和安全服务商,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建立服务全行 业的安全技术应用平台,研发关键产品。加强网络信任体系建设,推广国产密码技术在重要信息系统保护中的应用。(五)完善统计监测体系。加强数字经济统计监测和评估,开展符合宁夏特点的数字经济统 计监测和评估评价体系研究,建立准确反映宁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 和趋势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推动建设数字经济监测平台,实现 对全区整体层面、市县地方层面以及重点领域数字经济发展态势的 跟踪监测,定期发布数字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及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 评估报告。加强对本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和督导,开展规划实施 情况动态监测和评估工作,把监测评估结果作为改进各地各部门工作和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全区冷凉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加快推进冷凉蔬菜 产业高质量发展,按照《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人民政府办公厅关 于建立 “六大提升行动”“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和二十个重大项 目省级领导包抓机制的通知》(宁党办〔2022〕36 号)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 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围绕 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 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 设为统领,以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为抓手,以增加农民 收入为核心,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冬菜北上、 夏菜南下”战略,紧盯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调整产业结构,优化 区域布局,调大经营规模、调长产业链条、发展精深加工,科学 构建生产持续稳定、产销衔接顺畅、质量安全可控的冷凉蔬菜产 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加快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建设,将宁夏建设成立足国内、面向国际的高品质蔬菜生产加工集散地二、主要目标到 2027 年,全区冷凉蔬菜面积达到 350 万亩,其中:设施 蔬菜 70 万亩、露地蔬菜 210 万亩,硒甜瓜 70 万亩,总产量达到750 万吨以上,综合产值达到 500 亿元。主要蔬菜优良品种覆盖率达 100%,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推广普及率达 85%以上,机械化 装备水平达 50%以上,节水、节肥、减药达 10%以上,冷凉蔬 菜单产提高 10%以上,农残检测合格率达到 98%以上,商品化 处理率达到 50%以上。三、重点任务( 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1.优化区域布局。围绕“设施蔬菜、露地蔬菜(含供港蔬菜、 黄花菜)、硒甜瓜”三大产业,坚持“ 以水定地、以水定产”,优 化区域布局。设施蔬菜产业主要分布在引黄灌区和南部山区,以 番茄、辣椒、黄瓜、韭菜、芹菜、麒麟瓜、甜瓜等为主;引黄灌 区和中部干旱带重点发展日光温室和大跨度拱棚,南部山区以拱 棚发展为主,日光温室为辅;到 2027 年,设施蔬菜发展到 70 万 亩。露地蔬菜产业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和引黄灌区,以番茄、辣 椒、菜心、芥蓝、西兰花、芹菜、娃娃菜、甘蓝等为主;到 2027  年,露地蔬菜播种面积达到 210 万亩。硒甜瓜产业主要分布在中 部干旱带和引黄灌区, 以压砂瓜、地膜瓜为主;到 2027 年,硒甜瓜种植面积达到 70 万亩。2.优化时空布局。面向国内市场,紧盯国际市场,发挥冷凉 气候优势,统筹谋划日光温室、拱棚和露地生产,合理安排种植 茬口、排开播期、错峰上市,春提前、夏排开、秋延后、冬保供 有效衔接,实现四季生产、持续稳定供应。夏秋季节主攻国内南 方市场和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 日本等国际市场,以露地和拱棚生产为主,主要种植菜心、芥蓝、上海青、西兰花、娃娃菜、芹菜、菠菜等叶类蔬菜,番茄、辣椒等果类蔬菜,地膜 西瓜、麒麟瓜、沙漠蜜瓜等硒甜瓜;冬春季节主攻北方市场和俄 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国际市场,以日光温室和拱棚生产为 主,主要种植番茄、辣椒、黄瓜、硒甜瓜等果类蔬菜,韭菜、芹 菜、甘蓝等叶类蔬菜,主攻口感番茄、樱桃番茄、西瓜、甜瓜等水果型蔬菜的持续稳定供应。3.完善冷链集散体系。积极争取中央资金,建设蔬菜集配中 心、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新零售平台产地大仓,支持企业、 合作社、家庭农场建设一批立足田间地头、设施功能完善、经济 效益良好、紧密衔接市场的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购置冷链 运输车,配套相关产业,完善预冷保鲜、分级包装、冷链销售体 系,提升全程冷链集配集散能力,延长外销供应周期,增强抵御 市场风险能力。按照《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 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支持经营主体建设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 设施。抓住大城市净菜入市良好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 区外大型企业,在冷凉蔬菜主产区建设集预冷、分拣、加工、包 装、集散、检测、溯源、物流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大型蔬 菜现代集配中心,服务高端市场,提高产品附加值,调动市场资 源向宁夏汇集,把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和千家万户的小生产连接起 来。每年建设大型蔬菜现代集配中心 1 个以上,每个集配中心建 设冷库 5000 平米以上,分拣加工车间 5000 平米以上,交易大棚 5000 平米以上,配套办公室、检测室、信息中心、结算中心、制冰制箱等设施。4.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培育一批深加工企业,建设一批精深 加工基地,配套新型非热加工、新型杀菌、高效分离、节能干燥、 清洁生产等设备,示范新型高效冻干技术装备,开展蔬菜、硒甜 瓜、食用菌等精深加工,开发脱水蔬菜、速冻蔬菜、腌制蔬菜、 蔬菜酱、蔬菜汁、蔬菜脆片等产品,实现从卖原料向卖产品转变。 支持加工企业加快技术改造、装备升级和模式创新,引进新工艺、 新材料、新技术,发展精深加工,向产业链中高端延伸,提升价 值链。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经济带、京津冀都市圈等一线 城市中央厨房,大力发展净菜加工、预制菜生产,推进产业转化增值。5.拓展多种功能。发展蔬菜公园、农事体验、观光旅游、休 闲采摘、特色蔬菜观赏等新业态,开发 “伴手礼”“后备箱”等 旅游产品。引导有条件的设施蔬菜园区融合科普教育、休闲体验、 文化传承等内容,建设中小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在城市郊区建设 一批功能齐全、布局合理、机制完善、带动力强的冷凉蔬菜产业 多功能园区。对接盒马鲜生、京东生鲜、美团优选等电商平台, 开发精品包装产品,线上线下结合,引导经营主体采取农超对接、 门店直销、团膳配送、电商销售、会员宅配等形式,丰富销售业态,提升产品附加值。(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厅;责任单位:工业和信息化厅、财政厅、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水利厅、商务厅、乡村振兴局)( 二)完善生产体系6.加大良种育繁推力度。打造西部种业振兴基地,落实《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自治区种业科技创新行动方案》,通过科 技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创新券和科技型企业奖励补助支 持政策,鼓励种业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育种攻关,共建 育种创新中心。建设规模化冷凉蔬菜良种育繁和杂交制种基地, 提升种子研发育繁生产加工能力。依托龙头企业,在平罗县、贺 兰县建设露地蔬菜良种育繁基地 2 个,在盐池县、红寺堡区建设 黄花菜良种育繁基地 2 个,在沙坡头区建立硒甜瓜良种育繁基地 1 个。建设一批冷凉蔬菜新品种示范园,开展新品种试验、示范 和推广,加快优新品种更新换代。加大规模化、集约化育苗中心 建设,每年建设智能化、数字化大型育苗中心 1 个,改造提升年育苗能力 1500 万株以上中型育苗中心 4 个。7.建设高标准生产基地。鼓励各市县区统筹乡村振兴衔接等 相关资金,建设高标准节能日光温室和拱棚,改造升级老旧日光 温室,提高生产性能。每年新建设施 2 万亩以上,其中: 日光温 室 0.5 万亩以上,大跨度拱棚 1.5 万亩以上; 改造老旧温室 1 万 栋以上。实施“ 三品一标”行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经 济带、京津冀都市圈等目标市场质量要求,完善栽培管理、分级 包装、加工贮运标准,分区域、分作物打造一批生产规模大、技 术含量高、产销衔接紧密的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每年推广大型 精准水肥一体化设备 20 套以上,或推广适宜农户应用的小型水 肥一体化设备 200 套以上,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 6000 亩以 上,推广蚯蚓生物技术和 “ 三零”技术绿色生产模式 6000 亩以上,每年建设蔬菜绿色标准园 30 个以上,实施番茄采收品质提升工程,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 售、产业化经营,统一品种、统一农资、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标识、统一销售的 “五化六统一”管理。8.增强科技攻关能力。开展东西部协作,引进东部智力资源, 建立以蔬菜(含硒甜瓜、黄花菜)育种、繁制种等为骨干的冷凉 蔬菜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完善全区冷凉蔬菜“产学研推用”一体 化产业技术体系,强化科技创新力量。深化与区内外科研院所的 战略合作,针对冷凉蔬菜产业发展问题和瓶颈,鼓励申报科技攻 关、成果转化等项目,开展机械化育苗、水肥精准管理、连作障 碍克服、机械化采收等关键技术攻关;开展嫁接机器人、种苗分 级移栽、智能环境调控、作物生长信息监测、精细生产管控等智能装备研发。9.提升机械化生产水平。提升设施环境调控、耕种收机械化 作业水平,补齐精量播种、育苗嫁接、移栽和收获等环节技术装 备短板。开展联合攻关,加快选育、推广宜机化设施专用品种, 示范推广宜机化种植模式,推进耕种收各环节机具装备协同配 套,探索构建区域化、标准化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促进良 种、 良法、 良机配套,建设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 20 个,集成 示范集约化育苗、灌溉施肥、植保作业、环境调控、采收分级等全产业链农机农艺融合技术。10.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 技术,建设全区冷凉蔬菜产业数字平台,开展生产信息监测预警、投入品管理、价格监测、生产过程监管与质量追溯、运输与市场销售等信息管理,实现区、市、县、乡(镇)四级资源共享,精 准管控,在产业大县率先开展数字赋能蔬菜产业创新应用示范基 地建设。推广设施环境自动调控、水肥一体化智能控制和作物生 长信息监测等技术装备,重点突破设施种植装备专用传感器、自 动作业、精准作业和智能运维管理等关键技术装备,研制嫁接、 授粉、巡检、采收等农业机器人和全自动植物工厂,实现信息在 线感知、精细生产管控、高效运维管理。探索构建露地蔬菜规模 化生产耕整地、播种、育苗、植保、采收等人机智能协作技术解决方案。(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厅;责任单位:发展改革委、科学技 术厅、工业和信息化厅、财政厅、商务厅、市场监督管理厅、乡村振兴局、农林科学院、宁夏大学)(三)创新经营体系11.培育产业大县和专业乡镇。打破县区界限,一县一业或 多县一业,做大优势产品规模,实现集聚效应,加快培育壮大新 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瞄准目标 市场,每县聚焦 1-2 个主导产业,培育一批单品规模 3 万亩以 上的产业大县,打造永宁、贺兰、平罗、青铜峡、利通、原州供 港蔬菜和番茄大县;惠农脱水蔬菜大县;西吉芹菜大县;彭阳、 隆德辣椒大县;盐池、红寺堡黄花菜大县;原州西兰花和娃娃菜 大县;沙坡头、中宁、海原、原州、灵武、兴庆硒砂瓜、甜瓜大 县;同心、海原红葱大县;灵武、沙坡头韭菜大县。每年争取中央特色产业强镇项目 1 个;统筹乡村振兴衔接等相关资金,建设一批品种统一、集中连片、规模效益明显、竞争力强,单品规模3000 亩以上的专业乡镇。12.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产业集群。按照科技集成、主体 融合、产业集群的建设要求,争取中央资金支持,创建以冷凉蔬 菜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1 个。支持冷凉蔬菜产业 集群建设,争取农业农村部项目支持,五年建设国家级产业集群 1-2 个,建设自治区级产业集群 3-4 个。鼓励银川市、石嘴山 市牵头建设引黄灌区供港蔬菜、宁夏番茄产业集群,固原市牵头 建设南部山区露地蔬菜产业集群,吴忠市牵头建设中部干旱带黄 花菜产业集群,中卫市牵头建设中部干旱带硒甜瓜产业集群,形 成科技集成化、种植规模化、加工聚集化、物流现代化、营销品牌化、服务网络化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13.培育多元化经营主体。培育壮大冷凉蔬菜生产经营龙头 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产加销一体化企业,构建产业联合体, 聚焦主导品种,以生产加工、物流营销等龙头企业为引领、农民 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为基础,通过资金、技术、品牌、信息 等要素融合渗透,推行“经营计划统一、市场开拓统一、资金协 调统一、生产资料调配统一、产品销售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和农 机管理统一”,实现优势互补、要素融通、共同发展。加大人才 培养,每年培养新型经营主体、现代化农业园区、家庭农场等经 营管理人才 200 名,柔性引进宁夏蔬菜产业品牌营销顾问 20 名, 培养蔬菜技术骨干 100 名,培养加工业人才 100 名,培养田秀才、土专家等农村实用人才 300 名,提升人才综合素质和现代化经营管理能力。14.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依托农机作业公司、农资销售公 司、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乡镇农技服务 中心,按照建设技术指导、农资供应、测土配肥、统防统治、农 机作业、土地托管、金融服务、品牌农业、市场营销、休闲观光 “十大功能”,达到服务有合同、作业有标准、人员有培训、过 程有记录、产品有监管、质量有保证、能力有提升、效果有考评 的“八有”服务标准要求,建设农资服务引领型、农机服务引领 型、技术服务引领型、加工流通服务引领型、融合发展服务引领型蔬菜社会化综合服务站。15.深化产销对接。鼓励蔬菜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产 品经纪人入驻大中城市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卖场、生鲜超 市,加大冷凉蔬菜专销区或外销窗口建设。坚持“请进来、走出 去”开展产销对接,依托 “ 宁夏品质中国行”“闽宁精准产销对 接洽谈会”“消费扶贫专场活动”“蔬菜种业博览会”等系列活动, 邀请区外客商开展产销对接。每年组织相关部门、县区政府负责 同志及企业负责人外出考察开拓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经济带、 京津冀都市圈等大中城市批发市场。按照全国通关一体化要求办 理蔬菜出口出境业务,做好与出境口岸海关的联系协调工作,建 立冷凉蔬菜一体化通关绿色通道,打通冷凉蔬菜直供港澳渠道。 积极引进新零售企业和平台,建立长期紧密合作关系,鼓励在宁 夏建立直供基地、配送大仓,集采集配中心,辐射带动合作社、种植大户开展订单生产。运用好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开展直播带货、线上平台销售。16.唱响冷凉蔬菜品牌。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健全区、市、县、乡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和监管体系,建立产地准入   与市场准入有效衔接,大力推行 “合格证+检贴联动”智慧监管   模式,逐步实现所有产品一单一检、一检一码、码码可查。构建   “宁夏菜心”“中卫硒砂瓜”“盐池黄花菜”“宁夏番茄”“宁夏西   兰花”等单一品种为主的全产业链团体标准体系,加强标准推广   及应用,推动生产经营主体对标达标生产。实施蔬菜品牌工程,  发挥 “ 宁夏菜心”“中卫硒砂瓜”“六盘山冷凉蔬菜”“盐池黄花   菜”等已有区域公用品牌优势,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打造一批黄   河地理标志产品,培育“宁夏番茄”“宁夏西兰花”“宁夏食用菌” 等具有可辨识、易流通、有内涵的“宁字号”名优品牌。研究设   计特色品牌形象标识、广告语、创意包装等,推出整体品牌形象, 注入文化、生态、现代营销、服务等新内容,形成宁夏蔬菜与文   化有机结合的品牌模式,提升品牌溢价效益。借助全国知名农产   品展会和外销市场,开展多种形式的品牌展示、推介和宣传,支持打造区域公用品牌。17.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引导单一农户、家庭农场、合 作组织等经营主体与企业开展股份制合作,以土地、劳动力、生 产资料、技术等资源要素入股,形成紧密利益联结共同体。以龙 头企业、合作社和产销联合体为引领,建立 “公司+市场+基地+ 农户”“企业+村委会+农户”等模式,通过订单生产、土地入股、合作共建基地等方式,建立优质优价销售与分红相结合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 家庭农场、小农户发展多样化的联合经营,成立联合体或联合社, 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实现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利益联结多元化,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厅;责任单位:发展改革委、教育厅、 财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交通运输厅、商务厅、市场监 督管理厅、地方金融监管局、 乡村振兴局、供销社、银川海关、银保监局)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省级领导包抓工作机制,成立冷凉蔬菜产业包抓工作专 班,由农业农村厅牵头,具体负责推进冷凉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日常工作。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教育厅、科学技术厅、工业和信 息化厅、财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自然资源厅、生态环 境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商务厅、市场监督管理厅、地方金 融监管局、 乡村振兴局、供销社、宁夏农林科学院、银川海关、 银保监局、宁夏大学等部门为专班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聚 焦重点工作,建立任务清单、项目清单、问题清单和责任清单“四 个清单”,挂图作战、建账销号,跟踪督办、定期考核,扎实推 进冷凉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各市县区政府承担主体责任, 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研究制定工作方案,细化落实目标任务, 各部门、各市县区政府要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紧密协作,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二)加大政策扶持做好产业顶层设计,按照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人民政府办公  厅《关于支持“六特”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关财政政策措施的通知》 要求,优化产业扶持政策,用好产业发展基金,开展融资担保服  务,加大财政贴息,支持农业保险扩面提标。积极对接相关部委, 争取中央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各部门要紧密配合,加强  协作,市、县(区)要发挥主体作用,加大政策、项目、资金统  筹整合力度,支持重点环节、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建设,撬动金  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形成合力支持冷凉蔬菜产业发展。根据  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  知》(自然资规〔2019〕4 号),完善设施农用地政策,加大分拣  包装、冷链储运、质量检测、脱水加工、晾晒烘干、集中看护、农资存放等配套设施用地审批和规范管理。(三)加强科技支撑强化科技创新,围绕产业发展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开展科 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建立产加销、产学研一体化产业体系,以科 技创新推进产业升级。加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优化人员结构, 增强服务能力。探索冷凉蔬菜技术推广的社会化组织形式和服务 机制,培育和发展一批服务型、经营型机构、组织和企业。建立 东西部合作长效机制,加强政府、企业、协会、商会在标准制定、 质量监管、品牌宣传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与知名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四)强化绩效考评强化“菜篮子工程”市长负责制和冷凉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工作考核,建立健全“年初建账、年中查账、年底交账”的工作 机制,将冷凉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纳入自治区实施乡村振兴 战略综合考评,考核结果作为下一年度安排项目资金的重要依 据,充分发挥考核 “指挥棒”作用,对成绩突出的市、县(区) 给予奖励,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通报批评。各市、县(区)要加强效能目标考核工作,对标对表,高质高效落实各项目标任务。  附表:1.全区冷凉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任务清单  2.全区冷凉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分县区任务清单 3.全区冷凉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清单  4.全区冷凉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问题清单  5.全区冷凉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责任清单6.冷凉蔬菜产业大县计划表7.冷凉蔬菜产业集群建设计划表        报送: 自治区冷凉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包抓机制组长、副组长抄送: 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自治区政府办公厅, 自治区政协办公厅,自治区冷凉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包抓机制办公室领导及工作专班自治区冷凉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包抓机制办公室 2022 年 9 月 29  日印发       附表 1全区冷凉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任务清单(2023-2027)单位:万亩 类型区域重点县区主导作物2023 年2024 年2025 年2026 年2027 年合  计315330350350350 设施蔬菜引黄灌区兴庆区、金凤区、贺兰县、永宁县、灵武市、利通 区、青铜峡市、沙坡头区番茄、辣椒芹菜、西瓜  60  65  70  70  70南部山区原州区、彭阳县、西吉县、隆德县辣椒、芹菜 供港蔬菜引黄灌区贺兰县、永宁县、平罗县、利通区、青铜峡市、沙 坡头区、 中宁县 菜心、芥蓝  65  70  80  80  80南部山区原州区、彭阳县、西吉县    露地蔬菜 引黄灌区 贺兰县、永宁县、灵武市、平罗县、惠农区、利通 区、青铜峡市、沙坡头区、 中宁县 番茄、辣椒、甘蓝、 西兰花、芹菜    120    125    130    130    130南部山区原州区、西吉县、彭阳县、隆德县芹菜、娃娃菜 西兰花、甘蓝中部干旱带盐池县、红寺堡区、 同心县黄花菜 硒甜瓜引黄灌区沙坡头区、 中宁县、青铜峡市、灵武市、兴庆区西瓜、甜瓜 70 70 70 70 70中部干旱带海原县、红寺堡区、 同心县西瓜、甜瓜       附表 2全区冷凉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分县区任务清单(2027)单位:万亩  县区 合计设施蔬菜露地蔬菜西甜瓜小计日光温室大中拱棚小拱棚小计供港蔬菜露地蔬菜黄花菜小计露地地膜瓜硒砂瓜合计35070402642108011515702743兴庆区7.25.63.32.31.51.50. 10. 1金凤区4.32.82.30.5110.50.5西夏区1. 10.50.30.20.50.20.30. 10. 1贺兰县29.828.96.51.70.718.9211.47.50.0222.永宁县28.38.8620.8181441.51.5灵武市11.58622.52.40. 111大武口1.30.60.30.30.70.60. 1惠农区3.50.20.23.212.20. 10. 1平罗县23.253.21.610.616.554.5120.053.53.5利通区9.952.3110.37.6534.50.15青铜峡29.35.722.51.220.615.550. 133盐池县9.851.30.317.816.80.750.75    - 16 -        县区 合计设施蔬菜露地蔬菜西甜瓜小计日光温室大中拱棚小拱棚小计供港蔬菜露地蔬菜黄花菜小计露地地膜瓜硒砂瓜同心县131. 10. 117.97.20.744红寺堡11.152118.326.30.850.85沙坡头477.24.820.48.353.331.5328.5中宁县22.41.20.40.85.2320.216511海原县14.880.60. 10.510.280.89.40.0840.53.5原州区4031.21.8371324彭阳县10.42.51.517.725.40.30.20.2西吉县18.80.70.20.518.12.615.5隆德县6.52.90. 12.83. 11.21.70.20.50.5泾源县111农垦5.50.90.80. 14.22.220.40.4      附表 3全区冷凉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清单(2023-2027) 序号项目名称项目内容及任务指标单位2023 年  建设规模五年建 设规模资金渠道一、产业大县、专业乡镇建设项目(3 个)1产业大县培育建设产业大县///统筹乡村振兴衔接等相关资金2专业乡镇培育培育单品规模 3000 亩以上的专业乡镇///统筹乡村振兴衔接等相关资金3特色产业强镇建 设每年争取中央特色产业强镇项目 1 个个15争取中央资金二、标准化设施、种业振兴、智慧农业体系建设项目(5 个)  4 设施标准化建造每年建设高标准日光温室 5000 亩亩500025000  统筹乡村振兴衔接等相关资金每年建设大跨度拱棚 15000 亩亩1500075000每年改造老旧温室 10000 栋栋1000050000 5集约化育苗中心 建设每年新建智能化、数字化大型育苗中心 1 个个15 自治区资金每年改造提升年育苗能力 1500 万株以上育苗中心 4 个个4206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冷凉蔬菜良种繁育基地 5 个个55自治区资金7育种创新中心建设育种创新中心///中央及自治区资金8智慧农业体系建设冷凉蔬菜智慧生产管理体系///统筹乡村振兴衔接等相关资金三、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推广和标准园建设项目(2 个)9绿色标准园建设每年建设蔬菜绿色标准园 30 个个30150自治区资金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及任务指标 单位2023 年  建设规模五年建 设规模 资金渠道   10  蔬菜药肥双减技 术推广每年推广大型精准水肥一体化设备20 套以上或每年推广适 用于一家一户小型水肥一体化设备 200 套以上 套大型 20 套 或小型  200 套大型100  套或小型  1000 套 自治区资金每年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 6000 亩亩600030000自治区资金每年推广蚯蚓生物技术及“ 三零”蔬菜绿色生产模式 6000 亩亩600030000自治区资金四、蔬菜现代集配中心及冷链体系建设项目(3 个)11蔬菜现代集配中 心每年建设大型蔬菜现代集配中心 1 个以上个15自治区资金12番茄采收品质提 升工程实施番茄采收品质提升工程项15自治区资金13仓储保鲜冷链设 施支持经营主体建设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争取中央资金14产地大仓鼓励新零售平台建设产地大仓///争取中央资金五、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项目(2 个)15现代农业产业园支持创建冷凉蔬菜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1 个个/1争取中央资金16产业集群建设支持冷凉蔬菜产业集群建设,建设国家级产业集群 1-2 个个/1-2争取中央资金六、 品牌打造和产销对接项目(2 个)17品牌打造每年支持打造区域公用品牌 2 个个210自治区资金18市场开拓每年组织外出考察开拓大中城市市场项15自治区资金      附表 4全区冷凉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问题清单 序号具体问题解决措施责任单位完成时限     1产业集聚度不高,规模效益不突 出。全区冷凉蔬菜生产集群化程 度相对较低,“一乡一品、一县 一业、多县一业”发展不足,同 一地区种植产品多,同一产品种 植品种多, 同一品种种植规模  小,缺乏特色鲜明的规模化、集 约化生产优势,限制了冷凉蔬菜 产业的规模效益。 1.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按照引黄灌区、 中部干旱带、南部山区三大区域布局, 打破县区界限,一县一业或多县一业,做大优势产品规模,实现集聚效应。2.培育产业大县和专业乡镇,瞄准目标市场,每县聚焦 1-2 个主导产业,培育一 批单品规模 3 万亩以上的产业大县,建设一批专业乡镇, 品种统一、集中连片、 规模效益明显、竞争力强,单品规模 3000 亩以上。3.调整产业内部结构和时空布局, 日光温室、大中拱棚和露地生产统筹谋划,春 提前、夏排开、秋延后、冬上市有效衔接,扩规增量与提质增效同步推进,延长 供应期,提升主导产品四季生产和持续供应能力。     农业农村厅 乡村振兴局     2027 年  2在保障粮食安全和黄河流域生  态保护的形势下,蔬菜生产用地 难问题显现。 加强统筹协调,按照国土空间规划科学布局,鼓励利用荒滩、荒地等“ 四荒”地和 移民迁出去土地等发展冷凉蔬菜产业。 农业农村厅 自然资源厅  2027 年   3 随着蔬菜种植规模扩大和黄河  分配宁夏用水量逐年降低,水资 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1.大力推广滴灌、微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2.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蔬菜生产中应用,建设一批自 动化、智能化蔬菜节水灌溉系统示范基地,实现智能化节水。3.在完善供水计量设施基础上,开展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探索建立冷凉蔬 菜产业水权确权和转让机制。农业农村厅水利厅乡村振兴局宁夏农科院宁夏大学   2027 年      序号具体问题解决措施责任单位完成时限     4缺乏龙头带动,精深加工不足。 全区现有蔬菜种植企业 187 个, 合作社 289 个,家庭农场 58 个, 蔬菜加工企业 24 个,蔬菜加工  企业少,产品种类少,加工档次 低,产业链短,加工产值仅占农 产品加工总产值的 2. 1%,转化  增值能力弱。1.加快发展产地初加工,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中小微企业等发展 产地初加工,减少产后损失,延长供应时间,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提高产品附 加值。2.稳步提升精深加工水平,支持现有加工企业加快技术研发、装备升级和模式创 新, 引进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开发精深加工产品,提升增值空间。3.支持建设集生产、加工、流通为一体的冷凉蔬菜加工示范园区,引导企业向园 区集聚,整体提升冷凉蔬菜加工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形成主导产品突出、规模 效应明显、组织化程度较高的冷凉蔬菜加工集聚区。 工业和信息化厅 商务厅农业农村厅市场监督管理厅 宁夏大学宁夏农林科学院    2027 年    5 知名品牌少,增值效益低。全国 蔬菜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共有   498 个,宁夏仅有 8 个、占 1.6%; 全区瓜菜品牌较多,但认证的品 牌少,叫得响、影响大、知名度 高的品牌更少。1.打造 “宁字号”名优品牌。重点打造 “ 宁夏菜心” “ 宁夏番茄” “西吉西芹”  “盐池黄花菜”“六盘山冷凉蔬菜”等具有可辨识、易流通、有内涵的“宁字号” 名优品牌,设计 “宁字号” 区域公用品牌标识和蔬菜包装箱。2.对按照统一标准生产、实现全程产品质量追溯的企业、合作社授权使用公用品 牌标识和专用包装箱,扩大 “宁字号”蔬菜品牌效应。3.建立品牌营销体系和宣传平台,借助全国知名农产品展会和外销市场,开展多 种形式的品牌展示、推介和宣传,提升品牌影响力和产业竞争力。  商务厅农业农村厅  市场监督管理厅供销社    2027 年     6 蔬菜生产主力军以老人和妇女 为主,平均年龄在 55 岁以上,接受新事物、新技术能力弱,90%以上乡镇缺乏专业技术人  员,劳动力年龄老化、技能不高 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  1.依托高素质农民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等项目,采取云学堂、集中 办班、现场观摩、入村指导等形式,加大培训力度,发放技术手册及宣传材料, 提升农民生产技能,培养高素质农民。2.创新培训培养模式, 以企业、大户生产基地为平台,大力组织开展实训性操作 技术培训,将农民培养成专业化技术工人。  人力资源和社 会保障厅教育厅农业农村厅    2027 年      附表 5全区冷凉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责任清单 序号责任单位重点工作任务责任领导分管领导完成时限 1 包抓机制办公室 (农业农村厅)负责包抓机制日常工作和各成员单位的对接协调。 牵头研究制定全区冷凉蔬菜产业高质 量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研究提出自治区支持冷凉蔬菜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负责下达 包抓机制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统筹协调解决产业发展各类问题;督促指导各地推进产业 高质量发展相关工作;完成包抓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滑志敏 赖伟利 2027 年 2 发展改革委负责统筹冷凉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等综合性规划相衔接。 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和自治区预算内统筹资金,设置重大项目,支持冷凉蔬菜产业 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冷凉蔬菜价格监测工作。 李郁华 杨瑞军 2027 年  3 教育厅负责支持普通高校、职业院校根据冷凉蔬菜产业发展需要科学设置急需紧缺专业。指导 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强化涉农专业建设,建强教师队伍;深化校企合作,加强与农林类 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利用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资源优势,面向产业工人队伍开展职 业技能培训。 王成峰 李  峰 2027 年  4 科学技术厅负责支持冷凉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科研攻关。设置重大科研项目,围绕冷凉蔬菜产业高  质量发展瓶颈问题开展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为冷凉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支持冷凉蔬菜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开展多学科、产学研协同创新,建设育种创新中心,为规模化种植基地提供科技服务。 徐  龙 哈  赞 2027 年  5 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拟订并组织实施冷凉蔬菜精深加工行业、智慧农业发展规划,研究提出政策措施、 技术规范和标准。谋划支持一批冷凉蔬菜精深加工重点项目,支持精深加工产品开发和 产业化生产,扶持预制菜产业,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支持冷凉蔬菜产业智慧大数 据平台建设。 褚  伟 刘红宁 2027 年  6 财政厅负责保障支持冷凉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资金,制定产业扶持政策。加强涉农资金统筹  整合,支持和引导各市县聚焦冷凉蔬菜产业的薄弱环节和短板弱项,加快推进冷凉蔬菜  产业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冷凉蔬菜产业保险保障体系,支持开展冷凉蔬菜政策性保险, 扩大保险覆盖面,鼓励开展冷凉蔬菜目标价格保险,降低种植和市场双重风险。 孙  志 何天文 2027 年      序号责任单位重点工作任务责任领导分管领导完成时限  7 人力资源和社会 保障厅负责制定支持冷凉蔬菜产业人才招引的政策措施。设置人才项目,支持冷凉蔬菜产业领 域企事业单位引进相关专业紧缺和高层次人才,举办培训班,实施优秀在读博士、硕士 预引进计划,加大冷凉蔬菜产业人才补助力度;加强对冷凉蔬菜产业人才小高地和专家 服务基地的资金支持和日常管理工作。  李晓波  孙晓军  2027 年  8 自然资源厅负责制定冷凉蔬菜产业发展用地规划,保障产业用地需求。在符合国土空间和产业发展 规划的前提下,依法分类保障种植生产及直接关联的冷链设施、 田头市场、分拣包装等 设施用地;支持在优先满足粮食生产基础上,利用一般耕地进行冷凉蔬菜生产。 常晋宏 李少军 2027 年 9 生态环境厅负责督促指导冷凉蔬菜企业落实国家、 自治区生态环保相关规定。加强土壤环境监管, 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排污许可制度;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监督。 平学智 陈建华 2027 年10交通运输厅负责蔬菜交通运输和调运监管,蔬菜跨省运输绿色通道办理。章中全金  花2027 年 11 水利厅负责保障冷凉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用水需求。根据全区城乡供水现代水网体系建设布局 规划、县区用水指标及行业用水定额标准,统筹考虑冷凉蔬菜产业发展用水需求。 朱  云 张  伟 2027 年    12    商务厅负责做好冷凉蔬菜保供稳价、招商引资、市场开拓和冷链体系建设工作。健全区市县三  级联动招商工作机制,开展冷凉蔬菜产业招商推介活动,对接行业领军企业,组织主体  精准招商,签约实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加大重点城市外销窗口建设,开拓市场,畅  通外销渠道;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重点展会,多渠道搭建贸易合作平台,加大宣传力度; 组织银川市、固原市等实施好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加大电商平台建设,开拓新零  售渠道,创新线上线下营销模式;争取商务部和相关资金,支持冷链物流园、产地大仓  建设。    徐晓平    陈志伟    2027 年      序号责任单位重点工作任务责任领导分管领导完成时限   13   市场监管厅负责冷凉蔬菜市场流通质量监管、地理标志农产品认定保护。加大市场冷凉蔬菜抽检力 度,确保市场高质量供应;强化和引导冷凉蔬菜的产业化发展,查处蔬菜加工、流通、销售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完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提高生产、销售企业管理水平;鼓励蔬菜加工企业与流通企业、电商企业对接融合,开拓 “互联网+ ”、体验式消费等冷 凉蔬菜营销新模式,降低流通成本,促进冷凉蔬菜消费;加强冷凉蔬菜产业国家地理标  志、全产业链技术标准的申请与保护力度。   杨少华   李  明   2027 年  14  地方金融监管局引导金融机构出台支持冷凉蔬菜产业发展的金融政策。发挥 “ 两中心一委员会”作用, 为企业提供精准金融服务;鼓励融资担保机构针对冷凉蔬菜产业创新业务模式,支持符 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和 “ 三农”主体获得担保贷款;完善宁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功能,推 进冷凉蔬菜产业企业各类信用信息整合归集、共享应用”。  王小成  任文斌  2027 年 15 乡村振兴局负责统筹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支持冷凉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展高标准设施农业建设, 老旧温室改造,智慧农业发展,产业大县和专业乡镇培育,高标准园区打造,基础设施 配套等。 林  栋 常学文 2027 年16供销社负责冷凉蔬菜产业生产资料保障服务。健全供销体系,扶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产供 销协调发展。曹学云刘正虎2027 年 17农林科学院负责冷凉蔬菜科研攻关。针对冷凉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瓶颈问题,开展冷凉蔬菜新品种 选育、栽培技术研究、农机农艺融合等关键技术攻关,加大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刘常青田建文2027 年18银川海关负责冷凉蔬菜出口通关及海关出口基地备案监管。积极推进宁夏冷凉蔬菜直供港澳市场。刘世远祁云海2027 年 19 银保监局负责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大对冷凉蔬菜全产业链支持。制定出台政策,创新金融产品 与服务,提供金融支持和保险保障,加大冷凉蔬菜保险政策宣传引导,推进政策性保险 提标扩面增品,提高冷凉蔬菜产业风险保障能力。 唐智杰 薛晓雷 2027 年 20宁夏大学负责冷凉蔬菜产业科研攻关和专业人才培养。开展冷凉蔬菜育种、生产、加工等科技攻 关和产品研发;培养专业人才,开展技术培训、咨询与现场指导。彭志科王忠静李建设2027 年 - 24 -     附表 6冷凉蔬菜产业大县计划表 序号产业产业大县产业大县数量(个)1供港蔬菜贺兰县、永宁县、平罗县、青铜峡市、原州区52番  茄兴庆区、金凤区、贺兰县、永宁县、灵武市、平罗县、利通区、青铜峡市、 中宁县、农垦103辣  椒兴庆区、贺兰县、利通区、彭阳县、隆德县54韭  菜灵武市、沙坡头区25硒甜瓜沙坡头区、 中宁县、海原县、兴庆区、灵武市、原州区66黄花菜盐池县、红寺堡区27大  葱同心县、海原县38芹  菜西吉县19西兰花原州区110甘  蓝利通区、沙坡头区、原州区311娃娃菜原州区112脱水蔬菜惠农区113蔬菜制种平罗县114食用菌金凤区、贺兰县、永宁县、利通区、青铜峡市、彭阳县、隆德县7  - 25 -     附表 7冷凉蔬菜产业集群建设计划表  序号 产业集群名称 牵头地市 协作市县区 实施县区 县区数量 1 供港蔬菜产业集群 银川市吴忠市、平罗县、中宁县、原州区贺兰县、永宁县、西夏区、青铜峡市、利通区、平罗县、 中宁县、原州区 8 2 宁夏番茄产业集群银川市石嘴山市 吴忠市、平罗县贺兰县、永宁县、兴庆区、金凤区、利通区、青铜峡市、平罗县 7 3 硒甜瓜产业集群 中卫市 吴忠市、银川市沙坡头区、中宁县、海原县、同心县、青铜峡市、兴庆区、金凤区、贺兰县、灵武市 9 4 黄花菜产业集群 吴忠市 中卫市盐池县、红寺堡区、 同心县、利通区、青铜峡、沙坡头区、 中宁县 7 5 露地蔬菜产业集群 固原市 沙坡头区、利通区原州区、西吉县、彭阳县、隆德县、沙坡头区、利通区、贺兰县 7 

宁夏东方惠民公司普惠金融惠及千家万户

3月12日,宁夏盐池县“最美巾帼奋斗者”“创业女能手”“三八红旗手”及妇女代表,欢聚一堂,庆祝“惠民小额信贷模式”成功运行28周年。自3月6日-3月12日,由当地农民自编自导的惠民文艺演出,先后在宁南山区八县村庄、乡镇、县城大舞台共举办36场(次),共有2400多农村妇女参加。据介绍,目前宁夏东方惠民信贷的普惠金融惠民业务,使5万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实现了自我就业,走上致富路。许多妇女在参与丰富多彩的经营、文化活动中,能力得到提升,走出家门为乡亲办实事,为家乡跑项目。其中1名妇女还获得全球社会影响特别奖,30名贷款妇女曾获得了“全球微型创业奖”,多名妇女获得“创业女能手”、“三八红旗手”等奖励。惠民信贷发端于盐池小额信贷项目。1996年爱德基金会资助的“盐池县爱德治沙与社区综合发展项目”基础上,参照孟加拉乡村银行(GB模式)模式,逐步发展成本土化的“盐池小额信贷模式”,并于2008年正式改制注册成立了“宁夏惠民小额信贷有限公司”,步入了规范、全面、快速的发展轨道。2015年8月,宁夏惠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吸收央企东方邦信资本管理公司资金,更名为“宁夏东方惠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为实现资本市场融资,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的支持下,通过股改正式更名为“宁夏东方惠民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探索、总结、完善,最终创新地建立了具有可操作性、可推广性、指向贫困人口的本土化小额信贷模式的“盐池信贷扶贫模式”。为响应国家扶贫开发攻坚战略的实施,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决定在宁夏推广惠民信贷“盐池信贷模式”。 惠民信贷坚持“面向三农、妇女为主、关注贫困、微贷惠民”的服务宗旨,创造性的设计了“信贷资金+服务培训”和“低额度、广覆盖、高还款和高效益”的小额信贷模式。2024年2月,10个子、分公司遍布六盘山区十个县区,员工180余人,服务着25000多个贫困家庭,累计发放贷款超30亿元,累计扶持农村家庭20余万户。惠民信贷以宁夏南部山区为重点,业务覆盖了宁夏、甘肃10县区、80个乡(镇)、1600个村,组建了1520个信贷大组和4780个联保小组,建成了980个客户活动室,有效客户数24000余户,服务客户全部是农民,其中妇女占97%,户均贷款3万元,贷款回收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宁夏东方惠民信贷公司董事长龙治普表示:惠民信贷模式的可复制性,对中国公益小额信贷行业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惠民信贷经过选举成为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的常务理事单位之一,获得联盟颁发2014年度最佳微型金融机构奖,并获得中国小额信贷联席会颁发的中国小额信贷机构100强。宁夏东方惠民小额贷款公司先后在盐池接待国际国内考察学习者1200余人,召开全国性的研讨会7次。公司员工多次应邀到山西、甘肃、内蒙、青海、陕西等外省区讲课、培训指导。目前国内已经有近10家公益小额信贷机构开始尝试效仿惠民信贷进行企业化改制。董事长龙治普及两名信贷员分别获得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协会颁发的全国优秀小贷人“优秀高管”和“优秀员工”。据了解,今后宁夏东方惠民公司将以构建普惠金融体系为目标,以金融扶贫为切入点,立足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社会背景和振兴乡村战略的政策导向,充分度量新型农村经济业态、人口结构、多样化需求,提供更多样化的微型金额和非金融服务,不断创新农村小额贷款产品和服务,最终建立起以微型金融产品和服务为纽带,带动客户及潜在客户农产品上网、农资产品下行、农民技能培训和农民便民服务的“四位一体”金融服务+非金融服务的业务和经营模式,不断提升公司客户黏性和增加公司多元化服务,实现公司持续和健康发展。(中国企业报宁夏报道)

宁夏国资委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议召开

       宁夏国资委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议于4月16日在银川召开,认真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学习贯彻自治区党的建设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对国资国企系统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会议指出,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国资国企系统要从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进一步深化对加强党的纪律建设重要性和对忽视纪律、违反党纪问题危害性的认识,增强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遵规守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会议强调,要把握总体要求,全面落实重点任务,抓好理论学习这个基础,警示教育这个关键,问题整改这个根本。要做好结合文章,把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结合起来,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结合起来,与转变作风、务实苦干结合起来,推动新时代国资国企工作步步深入、行稳致远,把深化改革、推动发展作为党纪学习教育成果的生动实践。       会议要求,要压实工作责任,精心抓好组织实施。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周密组织、扎实推进,确保学习教育取得实效。要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要坚持问题导向,有的放矢。要加强监督检查,务求实效。       据悉,宁夏国资委还对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进行了解读,安排了为期两天半的读书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纪学习教育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有关党内法规、自治区党的建设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并开展研讨交流。    作者 杨小燕 吴昊岳    责编 杨小燕    监审 尤文广

宁夏国资国企系统抓经营 促改革 经济运行呈现出“稳、降、新、进、改、变”

宁夏国资国企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讲话和全国全区“两会”精神,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全力以赴抓经营、促改革,经济运行呈现出“稳、降、新、进、改、变”的特点。“稳”的态势在持续。宁夏国有企业资产总额1.17万亿元、净资产3849亿多元,分别增长3.9%、3.7%。国有企业已交税费31亿多元、完成增加值96亿多元,分别增长13.9%、0.8%。“降”的成效在显现。在煤炭、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下降、销量减少的情况下,通过成本费用管控,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1-2月,宁夏国资部门监管和统计资产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07亿多元、实现利润14亿多元,同比增长19.5%。“新”的动能在孕育。1-2月,国有企业研发经费投入6973万元,同比增长1倍,研发经费投入强度0.37%,增长0.21个百分点。各企业通过大力实施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投”的占比在增加。国有企业固定资产计划投资602亿多元,同比增加65亿多元,增长12.2%,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总额2000亿元的30%,有效发挥了“稳定器”“压舱石”作用。“改”的活力在释放。通过组建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工作专班,建立领导包抓机制和基层改革联系点制度,督导国企改革,不断释放企业发展活力。“变”的局面在形成。在京举办宁夏与央企深化合作招商推介活动,邀请48家中央企业参会,全面、立体、多元宣传了宁夏优越的营商环境。筹备举办宁夏与央企深化产业合作座谈会,推动央地产业合作进一步走深走实。(中国企业报宁夏报道)作者 杨小燕 吴昊岳责编 杨小燕监审 尤文广

宁夏全区国有企业一季度经济工作“开门红”暨固定资产投资工作会议召开

 宁夏全区国有企业一季度经济工作“开门红”暨固定资产投资工作会议,3月20日在银川召开。会议提出,肯定成绩、正视不足,不断增强实现一季度经济“开门红”的信心与决心;突出重点、强化举措,全力做好一季度经济运行各项工作;全力以赴、内争外引,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工作取得实效;强化作风、狠抓落实,为实现一季度‘开门红’提供坚强保障。目前宁夏国有企业资产总额1.17万亿元。今年1-2月,宁夏国资部门监管和统计资产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07亿多元、利润14亿多元;已交税费31亿多元、完成增加值96亿多元,分别增长13.9%、0.8%;研发经费投入6973万元,同比增长1倍,研发经费投入强度0.37%,增长0.21个百分点。        会议强调,一季度是全年经济的“风向标”,“跑好第一棒”关乎发展预期、关乎全年走势。各企业要紧盯年度目标任务,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抓早、抓紧、抓实、抓细各项工作,要扎实做好经济运行工作,扎实推进提质增效工作,扎实推进国企改革工作,扎实推进风险防控工作;按照全区扩大有效投资暨项目建设座谈会部署要求,把扩大有效投资、加快重大项目建设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中之重,持之以恒谋项目、抓项目、招项目、争项目,更好服务全区稳投资、稳增长、稳经济大局。(中国企业报宁夏报道)作者 杨小燕 吴昊岳责编 杨小燕监审 尤文广

自治区国资委“靶向发力”推动国资国企重点工作落地见效_

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攻坚之年。为确保国资国企发展改革监管党建工作落地落实、取得实效,自治区国资委紧紧围绕年初确定“11236”工作目标,紧盯重点、靶向发力,制定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和责任分工,实施“挂图作战”工作机制,打造目标聚焦、力量聚合、狠抓落实的“有形抓手”,将目标进度树起来、质量标准硬起来、责任分工明起来,切实做到“一切工作具体化、具体工作责任化、责任落实高效化”,为全年工作定好“标尺”。一、明确作战目标。围绕改革发展、国资监管和国企党建等工作,结合年初既定目标任务,分类别全面进行梳理,形成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国资国企系统党的建设重点任务以及各处室重点工作作战图14张。作战图包括总体思路、工作任务、工作举措、完成时限、责任处室和责任人,实行一项工作、一名领导、一个处室、一项措施,切实做到重点工作任务清、责任清、措施清、目标清,让分管领导和相关处室清楚干什么、清楚工作进度、清楚目标结果,从而全力以赴抓发展、促改革、严监管和强党建。       二、强化作战举措。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掌握情况要细,分析问题要细,制定方案要细,配套措施要细,工作落实要细”的“五细”作风要求贯穿挂图作战全过程,突出目标管理和精细管理,将全年重点工作“全景”具体化、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落实到人、挂图上墙。通过时时推进、分类施策,让每个分管领导、责任处室、责任人员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倒排任务时限,逐一对照路线图,争分夺秒,你“跑”我“赶”,统筹一体推进,切实做到各项重点工作落到实处。定期对重点任务完成情况追踪督办,按时间节点要求,逐项标明工作进展情况,随时掌握工作进度、完成情况及难点堵点问题,以“实施步骤清单化、工作进度可视化”的方式,对重点工作推进质量一目了然、心中有数,确保各项工作任务高效率推进、高质量落实。       三、压实作战责任。按照“时间倒逼进度、目标倒逼任务、督查倒逼落实”的工作思路,压实“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程抓,相关处室具体抓”工作责任链条,落实领导牵头、处室领办、目标倒逼的项目化推进办法,建立重点工作和领导班子批示、交办事项工作台账,实行周例会月调度工作制度,加大“晾晒评比”力度,强化跟踪督办落实,真正做到“年初有安排、季度有督查、半年有盘点、年底交总账”。及时督查各处(室)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履职意识,对照任务分工和作战目标,进一步压实责任、明确分工、担当作为,把“作战图”变成“施工图”,把“时间表”变成“计程表”,切实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件件事情有着落”,确保全面完成全年各项既定目标。(来源 宁夏国资委)    责编 杨小燕    监审 尤文广

宁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召开

   宁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2月5日在银川召开。会议提出,要统一思想、认清形势,振奋精神、团结奋斗,大力弘扬苦干实干之风,努力在推动全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 会议传达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和全国安全生产工作有关会议及文件精神,对近期安全生产工作做出安排部署。会议提出今年全区国资监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聚焦“创新、转型、提质、增效”,紧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总目标”,围绕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一条主线”,用好增强企业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两个途径”,严守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风险防范“三条底线”,在强化服务战略、增强创新能力、深化合作共赢、完善现代公司治理和市场化经营机制、增强国资监管效能五个方面实现新提升,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断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建设多做贡献。      会议要求国资国企要强化政治意识,不折不扣抓落实;要强化统筹意识,雷厉风行抓落实;要强化作为意识,求真务实抓落实。     (中国企业报宁夏报道)

宁夏与央企深化合作招商推介活动在北京举办

 以“深化务实合作  实现共赢发展”为主题的宁夏与央企深化合作招商推介活动,1月29日上午在北京举办。此次活动由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宁夏回族自治区国资委、商务厅、驻北京办事处承办,48家央企、110多位企业负责人参加了推介活动,旨在进一步搭建宁夏与央企互动交流平台,塑造投资宁夏招商品牌,促进双方深度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推介会上自治区国资委、发改委、商务厅、工信厅和中国电信宁夏分公司分别介绍了宁夏营商环境、重大产业、工业经济发展和数字经济发展情况,五市人民政府、宁东管委会分别宣传推介了拟合作领域重点产业、重大项目。                       宁夏回族自治区国资委党委书记 吴琼近年来,广大驻宁央企立足宁夏资源富、政策好、机会多、服务优的实际,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积极融入宁夏发展大局,不断创新合作模式,拓展合作领域,扩大合作规模,尤其是2023年6月在银川举办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座谈会上签约的24个1336亿元的项目目前已经相继落地,为促进宁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宁夏将进一步增进中央企业对宁夏全方位、多领域的深入了解,推动双方在能源资源、产业资源、数字资源等方面共同铺设更多发展赛道,挖掘更多发展商机,在更广的领域、更高的层次开展合作交流,为广大中央企业在高端平台、产业转型、重大项目、科技赋能等方面创造更多新机遇,提供更加充足的要素保障、优惠的税收金融政策、优厚的人才待遇,打造更加良好的环境,让央企在宁夏敢为、能闯、愿投,实现央企做强做优、宁夏高质量发展的互利共赢新局面,共同开启宁夏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中国企业报、中国经济时报、宁夏日报、宁夏广播电视台、腾讯、搜狐、抖音等媒体参加。

国家发改委:明年放假安排有5大亮点调休更加人性化

原标题:2024年放假安排的五大突出亮点2024年的节假日安排公布每年一度的全年放假安排一直是社会公众高度关注和翘首以盼的焦点话题。经过统筹协调和综合考虑,国务院办公厅适时发布了2024年的部分节假日安排。这一放假安排主要呈现出五大亮点:亮点一:9天,史上最长春节假期2024年春节至少放假8天,从初一放到初八,如果配合带薪休假可以放假9天,堪称新年第一份大礼包。虽然除夕当天名义上不放假,但鼓励各单位和机构根据实际情况来灵活安排。同时高速公路已经免费了,实质上就是创造条件给老百姓多放一天假。春节假期的延长,能够满足广大群众有更多时间用于亲人团聚的心愿,还可以实现一个假期先团聚、后旅游的小目标。这是在依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的基础上的创新之举、暖心之举,充分体现出政策制定者的用心良苦和精心设计。配合带薪休假,明年春节可以放假9天亮点二:不得不调,但更加人性化更具灵活性调休是放假安排中社会公众普遍关心的话题,是否调休以及如何调休,目前社会公众的观点差异比较大。总体而言,调休比不调休好,而且是不得不调。因为7个法定节假日中,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是按照农历来确定的,元旦节、劳动节和国庆节是按照公历来确定的,清明节又是按照节气来确定的,与公历历法中的双休日不够衔接,如果不做调休,基本上每年都会出现部分节假日与双休日之间间隔1个工作日、造成节假日“碎片化”等情况,形成很多“单蹦”,那就不是“累觉不爱”,而是“累且不爱”啦。调休就是在节假日总量固定的前提下,为避免节假日“碎片化”所做出的有效政策安排。2024年通过调休,形成了“9573”的放假时间安排,展现出较强的人性化和灵活性。亮点三:最小干预,尽量不打乱人们的正常生活节奏2024年全年假期比较均衡,通过调借临近周末,春节至少8天、国庆7天、劳动节5天,元旦、清明、端午、中秋都是3天,长假后最长工作日也只有6天,调整的幅度比较小,避免出现长假过后工作时间长的局面,较好地满足了人们劳逸结合的实际需要。亮点四:长短结合,更好满足群众出游要求和休假期盼我国法定节假日具有时间分布“上半年多、下半年少”、日期间隔“上半年短、下半年长”等特点,5个集中在上半年。此次放假安排充分考虑到这些法定节假日的日期特点,形成了四个3天短假、一个5天小长假、一个7天长假、一个9天超长假的假期分布,较好地实现了长假与短假相互交错的局面。通过长假、短假的合理搭配,人们可以提前做好全年的出行计划与安排,在探亲、休闲、旅游等方面拥有更多更好的日期选择,避免“一窝蜂”出行和“扎堆”旅游。“长短结合”利于避免“一窝蜂”出行和“扎堆”旅游 资料图亮点五:鼓励落实带薪年休假,更好保障群众休息权益国办发文中首次提出了鼓励结合落实带薪年休假等制度来落实,实质上就是倡导企事业单位在保障基本运行的前提下,能放则放。我国现行法定节假日总天数为11天,周末休息104天,带薪休假5-15天,总假期天数在国际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之所以大家仍然觉得假期不够、获得感不强,主要还是带薪年休假制度落实不到位,大家不能错怪法定节假日安排和调休了。此次放假安排,通过鼓励用人单位将除夕放假纳入带薪年休假安排,就是一次非常巧妙的探索。相对而言,带薪年休假的假期时间更长,安排更加灵活,更加适合人们错峰出行、分散安排的客观需要。只有将带薪年休假与法定节假日统筹协调安排好,劳动者的休息权利才会更有保障,保障得更为充分。作者:邢伟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相关新闻2023年10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2024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经国务院批准,现将2024年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放假调休日期的具体安排通知如下。一、元旦:1月1日放假,与周末连休。二、春节:2月10日至17日放假调休,共8天。2月4日(星期日)、2月18日(星期日)上班。鼓励各单位结合带薪年休假等制度落实,安排职工在除夕(2月9日)休息。三、清明节:4月4日至6日放假调休,共3天。4月7日(星期日)上班。四、劳动节:5月1日至5日放假调休,共5天。4月28日(星期日)、5月11日(星期六)上班。五、端午节:6月10日放假,与周末连休。六、中秋节:9月15日至17日放假调休,共3天。9月14日(星期六)上班。七、国庆节:10月1日至7日放假调休,共7天。9月29日(星期日)、10月12日(星期六)上班。此外,交通运输部网站10月25日公布《交通运输部关于优化2024年春节假期收费公路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时段的通知》(下称通知)。其中明确,除夕至正月初八收费公路免收小客车通行费。明年除夕至正月初八收费公路免收小客车通行费 资料图通知称,根据《国务院关于批转交通运输部等部门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的通知》,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4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的放假调休日期安排和“鼓励各单位结合带薪年休假等制度落实,安排职工在除夕(2月9日)休息”等要求,现就做好优化2024年春节假期小型客车免费通行时段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2024年春节假期小型客车免费通行时段起止时间为2月9日(除夕)00:00至2月17日(正月初八)24:00。二、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组织收费公路经营管理单位,按照《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交公路明电〔2021〕46号)要求,切实做好春节期间公路保通保畅及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有关工作。三、2024年春节假期时间较长,预计公众出行意愿较强,公路交通流量将再创新高,路网保通保畅和服务保障工作压力较大。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充分总结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公路网通行服务保障经验做法,深入分析部分路段拥堵原因,会同有关部门提前研究进一步提升路网保通保畅服务措施,按照部的统一部署,切实提升路网通行能力和服务保障能力,为人民群众便捷高效出行提供优质服务。    来源(中国政府网、交通运输部)

喜迎自治区两会|销售额达40亿元,宁夏国资国企为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宁夏国资委 宁夏国资 2024-01-20 19:15 发表于宁夏     近年来,自治区国资委充分发挥国资监管部门统筹协调作用,积极推动央企与我区国资国企系统协同融合发展,不仅实现了“1+1>2”的共赢效应,同时也为我区“六新六特六优”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经初步统计,仅在去年前11个月,中国石油就为宁夏‘六特’产品贡献销售收入1343万元,近期公司正在进行系统核算,预计全年将突破1500万元。”1月20日,中国石油宁夏销售公司一位负责人说。推广销售特色农产品。  “央企体量大、实力强、资源优,在我区经过多年深耕,现已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自治区国资委一位负责人介绍说,作为国资监管部门,只有主动发挥政企协同功能和统筹协调作用,借央企之力,抢抓时代之“机”,才能更好促进资源衔接和优势互补,才能写好新时代央地合作的“新文章”。  为此,自治区国资委党委围绕深化央地合作、拓展合作领域这一目标,从理清合作思路入手,深入22家在宁央企、6家参股央企和12家区属国有企业开展调研,弄清楚央地合作“自己有什么、人家需要什么、一起合作要怎么干”,共同围绕“六新六特六优”谋划高质量合作项目,确保心里有数,工作对路。同时,还牵头举办宁夏与央企深化合作投资推介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企业家座谈会、在宁中央企业投资工作座谈会等,广泛宣传宁夏区位、资源和营商环境优势。宁夏国资国企赴福建招商引资并达成合作签约。  就拿“六特”产品销售来说,中石油宁夏销售公司从区属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70余家酒庄、200多款葡萄酒中精选了6款干红葡萄酒,利用遍布全区的341座加油站以及北京、上海、湖北等7个省(市)的2830座“昆仑好客”便利店开展了宁夏葡萄酒专项促销活动。同时,该公司主要负责人还带队前往北上广,以及辽宁、湖北等地,召开宁夏葡萄酒品鉴会10余场,并积极参加中国石油销售企业消费帮扶产品展销会、昆仑好客购物节、吉林销售内购会、大连销售自有商品推介会等,迅速打开国内重点市场。借陆海新通道将“六特”产品远销国外。  其中,区属国企更是积极作为,宁夏粮食集团有限公司围绕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销售额4.62亿元;宁夏国有资本运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围绕“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对外销售额达到4.63亿元;宁夏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则建立了农产品直销直供平台,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面向社会发展直销直供加盟连锁店、专卖店、经销商,年度农产品销售额近25亿元。2023年,围绕自治区“六新六特六优”产业高质量发展,自治区国资委监管企业总共销售额超过40亿元。  协同、融合、共赢发展,在我区国资国企的不懈努力下,如今多个央地合作项目如同一场场双向奔赴的美好之约,在塞上大地破土发芽、茁壮成长。

科创中国·第二届宁夏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产学融合论坛在西吉县举办

宁夏品牌 2023-09-26 12:22 发表于宁夏        9月24日,由宁夏科协、中共固原市委、固原市人民政府主办,宁夏品牌研究会、中共西吉县委、西吉县人民政府承办,原州区、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人民政府协办的科创中国·第二届宁夏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产学融合论坛在西吉县举办。固原市和各县区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技术骨干、肉牛产业企业4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本次论坛固原市肉牛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大会暨产学研融合高层论坛系列活动,也是宁夏科协2023年科技社团学术交流和人才服务行动计划——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系列产学融合论坛重点活动之一,以“品牌助推产业发展”为主题,搭建肉牛产业科技人才学术交流平台,营造品牌发展良好环境,为宁夏肉牛产业品牌建设建言献策。“肉牛产业”是宁夏特色农业的鲜亮名片,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六大提升行动”和特色农业提质计划的重要抓手。自治区科协二级巡视员赵文象在致辞中表示,产业振兴需要科技和人才支撑,通过组织实施“科创中国”宁夏行动,把品牌建设融入到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中,进一步汇聚更多科技人才、整合各类创新资源和创新资源下沉基层,服务学术交流和产业发展,以学术活动研究、推广、宣传宁夏品牌,让高质、高端成为宁夏牛肉的鲜亮名片,对推动我区打造“高端肉牛生产基地”,实现全产业链产值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宁夏坚持“优质+高端”肉牛品种改良技术路线,实施肉牛产业集群、养殖大县、产业强镇等项目,支持中南部主产区持续优化产业布局,主产区肉牛饲养量达139.8万头,占全区饲养量的63.3%,培育“宁夏六盘山牛肉”区域公用品牌和“固原黄牛”“泾源黄牛肉”2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品牌。       西吉县作为我区肉牛养殖第一大县,坚持创建国家肉牛产业体系示范县,走出了“家家种草、户户养牛、自繁自育、适度规模”的发展路子,全县肉牛饲养量达到50.13万头,基础母牛19.2万头,肉牛产业提供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72.1元。在西北地区最大的村级活畜交易市场——兴隆镇单家集活畜交易市场,肉牛年交易量超过20万头,交易额达40亿元,从这里销往广州、福建、深圳等地的活牛在10万头以上。      经过几年发展壮大,如今宁夏肉牛产业化发展稳步推进,已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肉牛繁育基地。擦亮“宁夏牛肉”招牌,让宁夏肉牛产业更牛气,已成为政府部门和市场主体共同的课题。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提高肉牛产品溢价能力要坚持走品牌之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坚持市场导向、推进品牌化经营,实现由‘卖产品’向‘卖品牌’转变,让宁夏肉牛产业更牛气。”宁夏品牌研究会会长曲奎在致辞中说。      主论坛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员、宁夏西海固高端牛产业研究院教授刘超,中国动物疾病控制中心牛羊重大疫病净化评估认证专家、宁夏大学农学院奶牛疾病防控技术工程中心主任吴心华紧贴饲草种植和肉牛养殖户所需,就《肉牛养殖及饲草资源开发》《六盘山肉牛标准化育肥及生物安全体系》作了产业技术报告,讲解反刍家畜的消化代谢、犊牛的饲养管理、牧草饲料营养、六盘山地区肉牛发展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及策略、肉牛标准化育肥流程、肉牛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等内容,通过详尽的科学数据为饲草种植和肉牛养殖提出科学意见。      在品牌建设专题版块,著名品牌管理专家、全国品牌社团组织联席会秘书长、重庆文理学院品牌科学研究所所长张锐,著名战略品牌管理专家、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品牌研究所所长梁中国围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创新路径》《地标品牌引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结合国内优秀品牌案例分享实践经验,将产业问题引出来,把先进的思想理念带进来,深度剖析六盘山肉牛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创新路径、培养现代化品牌建设人才、建设符合消费市场的区域公用品牌管理体系、地理标志产品质量管控与市场化发展等话题,为肉牛产业品牌建设传经送宝。      参会专家与政府部门、肉牛养殖和深加工企业代表围绕“品牌助推产业发展”话题展开高端对话,发表观点、碰撞思维,共商肉牛产业发展良策,为西吉县带来了一场高质量的学术盛宴。     论坛同期举办了肉牛产业高层次专家决策咨询研讨会,为我区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决策咨询意见,助推学术和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会议期间,宁夏品牌研究会联合西吉县科协、农业农村局、工商联等单位深入肉牛养殖基地和特色品牌企业开展了商标品牌调研咨询服务,在固原市肉牛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大会开幕式中发布授牌了2023年度(第二批)宁夏品牌名单。

宁夏乳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举办 专家热议“高端奶产区”品牌出路

2023-11-17 21:55:30    来源:宁夏新闻网    11月17日,“塞上学术”宁夏乳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银川召开,邀请奶牛生物技术、乳制品营养和品牌管理高层次专家分享科技成果、传经送宝,促进质量变革和品牌价值提升,为推动全区乳业高质量发展献智献策。    “宁夏奶牛规模化养殖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有着‘黄金奶源基地’美誉的宁夏却没有一家跻身于中国乳制品企业30强行列的品牌,如何推进品牌化经营,让宁夏乳品更‘高端’,让宁夏产区更‘顶尖’,应该是市场参与者共同研究的重要课题。”宁夏品牌研究会秘书长闫政在致辞中说。       论坛中,九三学社陕西省科技委委员、乡村振兴产业研究院王炳科,全国饲料质量安全监管专家、宁夏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王玲紧贴科技创新成果和奶牛养殖所需,以《体外胚胎技术在优质种牛快速扩繁中的应用探讨》《奶牛生物技术及乳品质营养调控》作了产业技术报告,讲解奶牛繁殖、分子育种、体细胞克隆、胚胎移植技术,普及影响乳蛋白率和乳脂率因素、霉菌毒素的控制等内容。       在品牌策略专题板块,首都经贸大学中国品牌研究中心副主任郭占斌围绕《宁夏乳业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主题,为宁夏乳业高质量发展把脉。提出要形成以省域品牌为基础、产业品牌为核心、企业品牌为抓手的品牌架构体系,放眼国际,通过大活动、大动作、大传播的品牌传播策略,打造“世界黄金奶源带”品牌名片,促进奶产业和乳制品企业高质量发展。       会上,夏进乳业集团有关负责人通过讲述贺兰山珍稀、天然、好生态的故事,以《夏进爵品升级上市》为主题,分享高端乳品限定产区和奶源的品牌战略,为宁夏乳制品企业提供品牌差异化路径参考。  参会专家与政府部门、乳品企业代表围绕“品牌助推产业发展”话题展开高端对话。论坛期间,组织专家和乳品企业在宁夏塞尚金河科技有限公司参观高端乳制品生产加工和科研成果。同时,将结合会议成果提出《宁夏乳业品牌化发展创新路径》咨询报告,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

宁夏-祖国西部的一块宝地

黄河之水天上来,母亲河汹涌澎湃,奔腾不息,在宁夏逶迤北上,孕育和滋养了美丽富饶的塞上江南、神奇宁夏。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称赞这里是祖国西部的一块宝地,并赋予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使命任务,要求我们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按照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一二三四五”的总体思路,“一个指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两件大事”:统筹发展和安全;“三区建设”: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四新任务”:开创经济繁荣新局面、续写民族团结新篇章、绘就环境优美新画卷、创造人民富裕新生活;“五大战略”:创新驱动战略、产业振兴战略、生态优先战略、依法治区战路、共同富裕战略。6.64万平方千米热土上,720万各族群众意气风发地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的新征程。宁夏地貌多样、山河壮美,巍巍贺兰山绵亘西北,红色六盘山雄踞南陲,滔滔黄河水九曲迂回,山脉相连、平原广阔,沙水环绕、湿地遍布,南国风光与塞外奇景相伴,大漠落日与翠湖连天兼美,堪称“中国生态微缩盆景”。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8℃,空气优良天数320天以上,“蓝天碧水”享誉大江南北。宁夏立足区位相对便利、气候条件独特、资源能源丰富、产业特色鲜明、民族关系和睦的比较优势,着力打造新型材料、清洁能源、装备制造、数字信息、现代化工、轻工纺织“六新”产业,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滩羊、冷凉蔬菜“六特”产业,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现代金融、健康养老、电子商务、会展博览“六优”产业,大力扩展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宁夏“六新”产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氟胺产量占全球85%,碳化硅、活性炭、炭素产能位居全国前列,高性能金属、电池等新材料产业蓬勃发展,是全国重要的光伏产业生产研发基地和新材料生产基地。人均发电量居全国第一,新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达到45.7%,是国家首个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天津中环、江苏润阳、浙江正泰、西安隆基、广东明阳、韩国晓星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来宁投资布局。宁夏“六特”产业品牌卓越、优势突出。位于北纬38”的贺兰山东麓,是世界上最适合种植酿酒葡萄和生产高端葡萄酒的黄金地带,入编《世界葡萄酒地图》,先后有1000余款葡萄酒在国际顶级大赛中获大金奖和金奖,获批建设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宁夏地处黄金奶源带,鲜奶乳脂率、乳蛋白率优于欧盟标准,是国内高端奶源基地,具有发展奶牛良种繁育、牛奶精深加工产业的优越条件。盐池滩羊成为G20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指定食材,中宁枸杞列入《中国药典》道地中药材,冷凉蔬菜基地被香港特区政府渔农署授予“信誉农场”宁夏“六优”产业快速崛起、商机无限。宁夏是西部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正在打响黄河文化、星星故乡、酒庄休闲、红色主题、动感体验、长城遗址等文旅品牌,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的贺兰山东葡萄酒文化旅游长廊、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宁夏黄河旅游精品带,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已开通运行中欧货运班列,国内航线直通所有省会城市,国际航线直达12个国家和地区,正在建设区域物流枢纽。作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国家新型互联网数据交换中心,正在建设的国家“东数西算”示范等“三大基地”和银川跨境电商综试区,将为数字宁夏的电子商务插上飞翔的翅膀。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等知名会展,让宁夏更好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宁夏营商环境稳定公平、持续优化。这里交通便捷,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华北、东北、华东联通西北的重要通道和枢纽,国际经贸拓展到169个国家和地区。这里投资置业成本低、要素保障全,大工业用电每度0.38至0.47元,工业用地每亩5万至16万元,全区30所高等院校年可培养技术人才12万人。这里全面推行“一窗全办、一网通办、容缺先办、集成服务”审批模式,正成为西部最具吸引力竞争力的投资目的地。(来源 宁夏回族自治区商务厅)

宁夏概况

宁夏地处祖国西北、黄河中上游,国土面积6.64万平方千米,辖银川、石嘴山、吴忠、固原、中卫5个地级市和22个县(市、区)。2021年底,全区常住人口725万人,其中回族人口254.23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35.04%,是我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宁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4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在宁夏设北地郡,派兵屯垦,兴修水利,开创了引黄灌溉的历史。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以宁夏为中心建立大夏国,定都兴庆府(今银川市),史称西夏。元灭西夏后设宁夏路,宁夏始有其名。明朝设宁夏卫,清代设宁夏府。1929年1月成立宁夏省。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宁夏省撤销并入甘肃。1958年10月25日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开启了各民族平等互助、发展进步的新纪元。宁夏山河壮美、风光旖旎。宁夏地形地貌丰富多彩,既有舒缓的平原、也有巍峨的高山,既有蜿蜒的长河、也有连天的翠湖,既有粗犷的大漠、也有秀丽的水乡,堪称“中国生态微缩盆景”。干百年来,长河落日、大漠孤烟的壮阔美景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天下黄河富宁夏,黄河流经宁夏397千米,冲淤形成了宁夏平原,引黄灌区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誉。贺兰山是中国北部西北地区的重要地理界线,是宁夏的天然屏障。六盘山山势高峻险狭,被称为黄土高原上的“绿色岛屿”。宁夏旅游资源丰富,是全国第2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是西部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宁夏资源丰富、产业兴旺。宁夏农耕历史悠久,农产品品质优良,在市场上有很高声誉。葡萄酒、构杞、牛奶、肉牛、滩羊等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农村改革、乡村治理等试点示范工作打造了全国典型样板。2021年粮食总产达到368.4万吨,实现“十八连丰”;酿酒葡萄种植52.5万亩,奶牛存栏70.2万头,肉牛、滩羊饲养量分别达到204万头和1300万只,“宁夏枸杞”跻身中国区域农业产业品牌影响力前十位。宁夏地处陕甘宁蒙能源化工“金三角”地带,能源资源富集,现已探明矿产50多种,其中煤炭储量343.11亿吨、远景储量2000亿吨,居全国第6位;电力装机容量6214万千瓦,建有世界首座百万千瓦级超临界空冷火电机组,人均发电量居全国第1位,是首个国家级能源综合示范区,光伏、风电新能源装机比重达45.7%。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被列为国家14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现代煤化工产能2500万吨左右、烯烃产能320万吨,建成世界单套规模最大的400万吨煤制油项目,形成煤制油、煤制烯烃、精细化工产业集群。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现代金融、健康养老、电子商务、会展博览等现代服务业呈现良好势头。大数据产业方兴未艾,获批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成为全国8个枢纽节点之一,承接国家“东数西算”战略任务,成为全国唯一“交换中心+枢纽节点”双中心省区。建成亚马逊、美利云、中国移动等7个大型数据中心,在建6座,总装机能力70万台,三大运营商建成4x100G云信息高速公路,成为西部重要的数据存储中心,是全国首个获批“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区。数据中心产业发展总指数位居全国第9、西部首位。宁夏开放包容、宣居宜业。宁夏地处新亚欧大陆桥和中国一中亚一西亚经济走廊的节点位置,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宁夏各族人民团结和睦、守望相助、亲如一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思想深深扎根。宁夏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交通十分便利,已建成“三环四纵六横”高速公路网,是西部第2个县县通高速的省区;银川河东国际机场已开通至全国87个城市的140条航线;开通银川至德黑兰的中亚货运班列、与天津港实现铁水联运,银川至西安高铁建成通车。宁夏开放条件良好,正在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和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成功举办3届中阿经贸论坛、5届中阿博览会和2届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与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往来关系。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土地、水电气、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供给充足,是一片适宜投资兴业的热土。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提出了着力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着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着力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基础,努力实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2020年6月8日至10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宁夏视察指导,发表重要讲话,饱含了对宁夏各族人民的亲切关怀,满怀了对宁夏各项事业的殷切希望,寄予了对宁夏广大干部的深情瞩托。自治区党委和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积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政治建设更加坚强有力、脱贫攻坚战夺取全面胜利、高质量发展呈现强劲态势、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改革开放取得重要进展、疫情防控赢得重大战果、人民生活质量持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焕发新气象,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美丽新宁夏建设迈出重大步伐。202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22.3亿元、增长6.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60亿元、增长9.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291元、增长7.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37元、增长10.4%。2022年6月,召开的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总体思路,开创经济繁荣新局面、续写民族团结新篇章、绘就环境优美新画卷、创造人民幸福新生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产业振兴、生态优先、依法治区、共同富裕战略,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的宏伟蓝图。全区上下正信心满怀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进,团结奋斗、真抓实干,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壮美图景描绘在宁夏的广阔大地上、书写在人民的幸福生活中,以优异成绩迎接二十大胜利召开。 (来源 宁夏回族自治区商务厅)

宁夏贺兰县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根据全国主流电商平台可视化数据统计显示,2020年1-8月,宁夏贺兰县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504901万元,其中,网络零售额198457万元,同比增长30.22%,在银川网络零售额中占比22.57%,排名第1位;实物型网络零售额186865万元,在银川实物型网络零售额中占比24.51%,排名第1位,其中,全县食品保健行业零售额突破17亿元,行业占比达93.77%;服务型网络零售额11591万元,在银川服务型网络零售额中占比9.93%,排名第5位,其中餐饮行业零售额达7277万元,行业占比达62.78%,电子商务产业已成为贺兰县的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在区、市两级商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贺兰县委、政府紧紧围绕“宁浙交流,东西合作”的战略导向,依托宁浙电商创业园平台辐射核心,嫁接银川电商物流园物流配送体系,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为重要抓手,全力推动电商产业发展,2019年全县电商交易额达24.2亿元,同比增长15.05%,共有电商企业2923家,带动就业1.18万人次。宁浙电商创业园是贺兰县2015年重点建设的项目,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已建成电商孵化区、雷锋纪念馆、魅力贺兰馆、进口商品馆、综合会议中心、直播电商创业区等6大产业功能区,其中,电商孵化区是重点打造的区域,贺兰县引入第三方专业电商运营团队,建立市场化运营孵化机制,依托创业园电商区设施载体,大力引入新型优质电商企业,并为入园企业提供政策扶持、业务指导、资源对接等综合化服务,截至目前,共招商引进电商及服务类企业48家,直播型电商企业9家。位于贺兰县的银川电商物流园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建设总投资3.5亿元,已建成电商仓储、快递分拣和互联网体验区11万平米,引入顺丰、百世、申通、邮政、德邦、天天、优速、中通、韵达、苏宁、上海发网等知名快递企业11家,日均快递进出港量达20余万票,占全宁夏快递包裹进出港量60%以上,为全县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增添助力。在全县电子商务产业链条上,农村电商占比越来越重,贺兰县依托2019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打造了“1个县级运营服务中心+1个大数据平台+1个电商扶贫体验店+7个乡镇(村)电商站点+9期人才培训+县镇村物流体系”七大产业体系板块,助力县域优质农特产品上行,壮大县域农村电商经营产业规模。依托宁浙电商创业园的平台作用及银川电商物流园配送辅助,贺兰县成功举办了首届、第二届农产品展销对接会,打通了县域优质产品外销渠道窗口,2019年,全县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14.3亿元,草药、茶饮、水果产业销售额位居前列。2020年1-8月,贺兰县积极探索农村电商销售模式,与赶集网、浙江联华超市开展线上线下合作,打通了贺兰县农产品与南方城市的直通渠道,前八个月共外销蔬菜9000余吨,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突破11亿元。目前,贺兰县正全力推进“7个乡镇(村)电商站点+电商扶贫O2O建设”,并对接银川电商物流园11家快递企业,建立经营合作机制,进一步畅通“县-镇-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保障农村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加大力度,在银川电商物流园配设智能化物流分拣设备,进一步提高快递承转配送能力,为全县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保驾护航。(本报记者  刘玮  李慧)

重构数字战斗力、金蝶云数字化转型论坛(银川站)启幕

9月28日主题为重构数字战斗力—金蝶云数字化转型论坛(银川站)顺利召开,此次论坛的召开是疫情期间金蝶软件致力于引领全国中小微企业重构数字化产业链,解决企业原生状态产业困境,帮扶企业构建和谐健康发展数字化智库之路的盛会。出席此次会议的有: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融合促进中心负责人牛书宁,金蝶中国副总裁许彬。以及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银川分公司、宁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宁夏食品工业协会、宁夏乳制品工业协会以及我区优秀企业、企业家代表等。会议期间国家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总经理、宁夏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共享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杨军做主旨演讲。(金蝶集团副总裁:许彬)宁夏优秀企业代表青龙管业就企业从最初的管理零散化、客户企业之间的供应链的断层等瓶颈问题,从无系统到企业智能化数字化系统转型应用的成功经验进行阐述,倡导未来企业生存中必备的智能化、数字化管理理念。(宁夏青龙管业董事长:赵铁成)宁夏贝利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顾自安介绍:通过企业信息化数字化转型,希望搭建很多智能、信息化的服务平台。把贝利特数字化经验能够服务于同行业,通过工业互联网的创新实现智能的联控。加快信息化、平台化、服务于更多的企业和同行业,最终将信息的数字化形成真正的战斗力,为企业的生产运营提供强大的价值和支撑能力。(中为 宁夏贝利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顾自安)现场,多位行业内领袖共同见证盛会、探索新时代企业数字化转型之路。在5G、新基建的大环境中,当下的中小微企业面临着三大瓶颈,数字化瓶颈,行业对标瓶颈和认知瓶颈等多重因素。金蝶致力于帮助优秀企业实现数字化重构,用新的技术将数据变成战略资源。让时代最前沿的思维碰撞出新的火花,重构数字战斗力,共创美好新时代!据了解、企业数字战斗力作为企业每一个价值链中的场景,收集、存储、处理、分析和转换数据的能力,这些能力会为企业带来额外的力量和竞争优势。企业通过五大平台重构五种能力,从而构建和强化数字化业务能力,即:链接客户的能力,如全链路营销,OMO交易(客户体验平台);链接员工的能力,如智能协同、智能运营、智能管控(信息系统平台);链接伙伴的能力,产业链主平台、产业集群平台(生态系统平台);链接物的能力,如链接材料、链接设备、链接产品(物联网平台);数据驱动的能力,如洞察、预测、风控(数据分析平台)。作为国内首款自主可控及云原生架构的大企业云服务平台,金蝶云·苍穹目前已入选Gartner全球高生产力PaaS供应商目录,为响应加快国产自主可控替代的需求,金蝶云·苍穹进行并通过了自主可控适配测试,与华为鲲鹏生态体系全栈技术已完成适配。2020年上半年成为国家电投、中国航信、中车唐山机车、新奥燃气等大型集团的共同选择,并中标了海信、中联水泥等一批国产化替代项目。此外,金蝶云·星空、金蝶精斗云等产品也持续助力中国中小企业构建竞争力。“未来金蝶软件宁夏区域将在企业财务规范化、财务电算化、智能制造等多领域的进行全面帮扶。在服务好现有客户的同时与政府连接好,在产品、方案上努力突破。加大弱势区域的市场的投入。让阳光照进每一个企业,让阳光照进企业的每一个角落。”金蝶软件宁夏区域负责人说。金蝶关于数字化转型所做的实践与探索,再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宁夏企业家讲述股民自己的故事

宁夏本土作者芦世明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创作纪实性文学作品《燃烧的K线:中国股市沉浮录》,以中国股市二十年发展中的大盘走势和代表性事件为背景,讲述宁夏股民自己的故事,进入京东、当当等网站金融投资类图书销量排行榜。《燃烧的K线:中国股市沉浮录》记述中国股市二十年的波澜壮阔和中国股民的辛酸苦辣,复盘中国股市二十年的跌宕起伏,生动地描述了不同层面股民的心路历程,作品本着客观、公正的态度记述了广夏事件、德隆事件、中车事件这三个事件。(图片来自网络)有读者说,这是一本符合中国股市现状的书,写股民自己故事的书,不光有故事,更有投资的经验教训和理念方法,有许多投资者可以借鉴和学习的东西。“我想为中国股民正名,有力讴歌中国股民在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中做出的不懈努力和不朽贡献。”芦世明说,《燃烧的K线:中国股市沉浮录》再现了中国股市1996年以来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和中国股民跌宕起伏的多舛命运,展现出一幅深刻的栩栩如生的股市百态图。芦世明1963年出生于甘肃省兰州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大学毕业后先后在中卫县煤矿、中卫县铁厂工作,1988年辞职下海创办民营企业,曾荣获宁夏回族自治区优秀民营企业,1996年进入中国股市,《燃烧的K线-中国股市沉浮录》是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在5月上线销售以来,在京东金融与投资新书近30日销量榜名列13名。

宁夏红寺堡举办“移风易俗·杜绝舌尖上的浪费”主题活动

 9月15日,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举办2020年新时代文明实践--“移风易俗·杜绝舌尖上的浪费”主题活动,红寺堡区各部门、各乡镇(街道)负责人、宣传干事,各村(居)红白理事会理事长,各餐饮行业、部分农村婚宴负责人、文明餐桌监督员代表等百余人参加了活动。本次活动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浓厚氛围,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为实现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凝心聚力。活动现场,与会人员实地参观了红寺堡区回乡杨记手抓餐厅“文明餐桌”,并观看了“舌尖上的浪费”警示教育片,红寺堡区餐饮企业代表就坚决制止餐饮浪费作了表态发言。红寺堡区委宣传部苏达志部长表示,当前,红寺堡区即将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面对光荣的历史使命、宏伟的奋斗目标、复杂的内外环境、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可以激发红寺堡区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未来,红寺堡区将全面推进“文明餐桌”工作,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良好氛围,引导广大群众积极改变餐饮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倡导“光盘行动”,实现理性消费。

2020中国·银川第四届贺兰山文化旅游节盛大启幕

本报讯(武金鑫)10月23日,由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作为指导单位,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局、西夏区人民政府主办,银川市文化艺术馆、 银川市西夏区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银川艺术剧院有限公司承办,宁夏漫葡小镇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宁夏新文化国际旅行社等单位协办的2020中国·银川第四届贺兰山文化旅游节在银川贺兰山漫葡小镇举行。本次文化旅游节以“雄浑贺兰·魅力银川”为主题,通过举办贺兰山星空电音节、贺兰山红酒音乐节、唱响贺兰山星光演唱会,开展贺兰山红酒嘉年华、“贺兰之旅 美酒之约”百团千人酒庄行、非遗博览会暨文创产品展销会、银川市重阳登高健身大赛等活动,极大丰富和满足市民文化消费需求,有力促进银川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同时,也为深度挖掘贺兰山文化旅游及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资源优势,推进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创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挖掘贺兰山文化旅游及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资源优势,推进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创建,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本届中国·银川贺兰山文化旅游节活动旨在深度挖掘贺兰山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提升银川城市影响力,活跃经济业态,打造银川文化旅游新亮点。近年来,为不断扩大银川城市影响力,让更多的人关注银川,感受银川的内在魅力,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精心策划了“一山一河”等重大文化品牌活动,活动的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已成为我区文化旅游交流、文化展示、对外宣传、促进合作的重要平台,对推动我市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对外文化交流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宁夏企业家《重做》论坛在银川成功举办

11月29日至30日,由酣客酒业集团主办,银川市工商联商学院、行动教育宁夏校友会、宁夏回族自治区企业家协会协办的宁夏企业家《重做》论坛在银川JW万豪酒店成功举办,这是一场宁夏企业家的思想盛宴,旨在共同探索和推动宁夏营销环境新方式,共同探讨解决如何从宏观机会中创造或优化商业价值、打磨产品及营销手段,讨论企业如何重做借势,重启增长等问题。酣客酒业创始人、酣客酒业董事长王为在论坛演讲上表示:在中国,99%的企业是中小企业,更多的是中年人创办的企业,但是在互联网之风到来之后,大家都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和沉重的打击。社会信息碎片化、个性爆炸、业态爆炸、品类爆炸,传统的产品品牌、品类都在逐步地消亡和衰败,而重做就是要打破短视!打破短期主义!消灭速成法!消灭功利心!回归价值、回归创新、回归使命!摆在中国企业家面前最大的机会是“重做”,把顾客粉丝化,由市场经济走向伦理经济等,这个体系就叫“重做”。据了解,酣客作为一家做酱酒的传统实业公司,在没有资金优势、资源禀赋的加持下,它从零起步,凭借独特的社群模式和社群文化快速崛起,实现了5年营收增长100倍,每6秒卖出一瓶酒,产品批量出口欧洲,同时还凝聚了数十万的付费企业家用户,迅速跻身仁怀品牌酒企第二阵营。酣客在宁夏扎根5年来,不断得到当地企业家酒友的加盟支持,受到当地市民的喜爱与赞赏,因为酣客带给他们的绝不只是一瓶酒,更是一瓶酒引发的精彩人生,一个重做中年后半生的靠谱平台。此次《重做》论坛,受到宁夏企业家们的热烈响应和一致赞誉,为企业在重启增长的关键时期,变更战略,抓住复苏红利,把握全新趋势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和借鉴。此次论坛掀起的不仅是一股在宁夏的“酱酒热”,更是一场惊天动地的商业巨浪!

宁夏回族自治区现代物流发展 “十四五”规划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形势 第一节 发展现状“ 十三五” 以来 ,全区现代物流业保持稳步增长 , 物流效 能不断提升 ,运行成本逐年下降 ,基础设施和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 有力支撑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一、物流产业规模稳步扩大2020 年 , 全区社会物流总额 7025.26 亿元 , 比 2015 年 增长了 38.59% ;物流业增加值 376.22 亿元 , 比 2015 年增长 8.06% , 物流业已成为我区新型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 。2020 年 , 我区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 44024.91 万吨 , 比 2015 年增长 0.6% 。 快递业务量达到 7317.77 万件 , 比 2015 年增 长 227.87% , 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物流规模稳步扩大 , 已成为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二、物流效能结构改善提升“ 十三五 ”期间 , 我区积极优化调整运输结构 , 实施大 宗货物运输“公转铁 ” , 支持煤炭开采企业 、大宗物资物流 企业及大型物流园区新建或改扩建铁路专用线 ,不断降低公 路运输强度,物流运输结构得到明显优化。2020 年铁路货运量 8633.61 万吨 , 较 2015 年增长 53.32% , 铁路货运量占全区货运量的比重由 2015 年 12.8%扩大到 2020 年 19.6%,“公 转铁 ”取得阶段性成果。2020 年全区社会物流总费用与 GDP 比率为 17.0% , 较 2015 年下降了 6.3% , 物流降本增效取得成效。三、物流通道设施加强完善物流通道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 ,对外通道畅达度进 一  步提升 。2020 年 ,全区铁路运营里程达到 1645 公里 , 路网  密度达249 公里/万平方公里 , 较 2015 年提高 47% 。全区公  路通车总里程 3.69 万公里 , 较 2015 年增长 11% 。高速省际  出口通道达 12 个 ,“ 三环四纵六横 ”高速公路网基本成型, 是西部第 2 个 、全国第 11 个县县通高速的省区 。 以银川河  东国际机场为中心 , 中卫沙坡头 、 固原六盘山支线机场为补充的“ 一干二支 ”航空运输服务网络日益完善。四、物流网络体系初步建成“ 十三五 ”期间,我区重点推进建设了宁夏交通物流园、 银川国际公铁物流港 、石嘴山保税物流中心(B 型) 、 中国  物流中卫物流园等 一 批货运枢纽功能突出 、公共服务属性  强、集聚效应明显、辐射范围较广的物流园区 。石嘴山保税  物流中心(B 型)和银川国际公铁物流港分别入选交通运输  部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这些物流园区、配送中心基本形成了  覆盖全区、辐射周边、联通全国的区域性商贸物流网络。银川综合保税区积极申请建设进境肉类、水果、种苗监管场地,常态化运行( TIR )欧洲国际卡车班列 。石嘴山保税物流中 心(B 型)封关运营 , 中卫开通“疆煤入宁 ” 敞顶箱班列 , 天元锰业 1000 万吨保税仓库建成并投入使用 , 银川国际公 铁物流港海关监管作业场所验收运营。稳定运行宁夏国际货 运班列 , 开通运行西部快线班列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宁夏班 列 , 来自中亚、俄罗斯和蒙古等沿线国家、地区的亚麻籽、 毛油 、木材等大宗商品进 口实现了重要突破 , 我区外向型国际物流通道格局已初步形成。五、物流市场主体丰富壮大“ 十三五 ” 时期 , 我区积极引入中外运 、 中国物流、京 东物流、新加坡丰树集团等 一批知名第三方物流企业 ,物流 市场主体呈现多元化,企业数量快速增长。2020 年,全区从 事物流运输、仓储配送、物流信息服务的各类物流企业 18577 家 。全区共有全国 A 级物流企业 52 家 ,A 级企业数量位居 西部前列。商贸物流企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 宁夏新华百货 现代物流园被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确定为五星级仓库 、 中国 仓储服务金牌企业 。快递物流企业发展迅猛 ,全区共有快递 物流企业 831 家 , 形成快递物流服务网点 1470 个 , 快递品 牌 19 个 。 中国邮政速递 、顺丰 、京东 、韵达 、 申通 、 圆通 等骨干快递物流企业普遍建设了信息化程度较高的物流分 拨中心。冷链物流企业不断培育壮大 , 围绕我区特色农业, 涌现出茂鑫通、鑫茂祥、众力冷链等 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冷链物流运输企业 。平台型物流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 以梦驼铃物流产业平台为代表的创新型物流数字化企业已形成一定集聚效应。六、物流科技装备广泛应用智能化装备、移动互联网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 新技术在物流领域得到推广应用,数字仓储、网络货运等“ 互 联网+” 高效物流新模式不断涌现。宁夏共享集团、吴忠仪表 有限公司等 一 批制造业企业在生产物流中广泛使用了自动 化仓储 、智能 AGV 技术 。银川公铁物流园与百度合作 , 开 展了自动驾驶重卡集装箱载货试点。新百物流 、新华物流等 一批重点企业自主开发了 WMS 、TMS 系统 ,条码识别、无 线射频识别( RFID )等电子信息技术。九鼎物流等网络货运 企业自主开发网络货运大数据平台 , 形成 一定的区域竞争 力。新百物流标准化托盘和物流周转器具循环共用实践入选 商务部示范推广案例 ,被确定为全国商贸物流标准化专项行 动重点企业 。在行业龙头企业引领下 ,全区物流信息化、标准化 、规范化水平得到进 一步提升。七、物流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十三五 ” 时期 , 自治区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国家物流   产业政策 , 聚焦物流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进一步优化物流   业发展环境 。先后出台了《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全区物流业降本增效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2017 年-2018 年)的通知》(宁政办发〔 2017 〕64 号)、《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  实施意见》(宁政办发〔 2017 〕219 号) 、《自治区人民政  府办公厅关于进 一 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的实施意见》(宁政办规发〔 2018 〕12 号)、《自治区人民  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的实施  方案的通知》(宁政办发〔 2018 〕104 号)等相关政策文件, 给予物流业发展多层次、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现代物流业  发展专项资金、 自治区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建设了一批  重点物流项目。物流行业协会作用日益突出 , 协助政府制定  政策规划、维护行业发展秩序、帮助企业解决难题 ,在企业  培训 、物流统计、交流合作、行业活动等方面的能力不断提升 , 已成为物流行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构成。我区“ 十三五 ”现代物流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但仍然存 在一些短板 。一是物流运行成本仍然偏高。全区社会物流总 费用与 GDP 的比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 与物流发达省份差 距明显 , 降本增效提质的任务依然艰巨 。二是基础设施仍需 进一步完善 。铁路干线运输能力不足 , 物流枢纽建设相对落 后 , 物流要素集聚和服务集约发展不够 , 综合性物流园区、 公共配送中心等设施功能亟需优化。三是物流设施设备智慧 化水平有待提升。智能化、信息化、标准化物流设施设备占 比偏低 ,现代信息等新技术 、新业态和新模式在物流领域的 应用普及有待加强 。 四是行业主体发展尚不充分。我区物流 企业普遍规模小 , 融资能力弱 ,具备供应链整合和平台组织能力的链主型物流企业少 ,应对市场竞争能力偏低。五是物流政策支持力度尚需加大 。与周边地区相比 , 我区支持物流 业发展政策的获得感、吸引力有待加强 ,发展环境的竞争力需进 一步提升 ,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力度仍需加大。第二节 面临形势一、新发展格局指明新方向“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 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国 内外发展大势和我国发展阶段变化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是 新时期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指引。我区构建物流高 质量运行体系 ,支撑新发展格局 , 一方面要依托强大的国内 市场 , 畅通国内物流大循环 , 统筹全区物流功能布局 ,提升 物流服务保障能力 ,建设现代流通体系 ; 另一方面要拓宽国 际物流通道 ,提升国际物流联通能力 ,扩大“ 一 带 一路 ”沿 线国家开放合作 , 强化我区在中亚-西亚国际经济合作走廊 中的地位 ,开拓中蒙俄经济走廊 ,夯实南向陆海新通道 , 强 化东部沿海港 口合作 , 多方向、宽领域融入国际大循环 , 更好地服务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二、先行区建设赋予新使命“ 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是 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宁夏新的时代重任 ,是党中央对宁夏提出 的新目标。我区地处内陆 ,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 生态环境脆弱 , 物流行业规模偏小 ,企业盈利能力较弱 , 物流技术装备比较落后 ,行业发展仍处于粗放式 、低端化阶段 , 亟待构建  集约 、绿色 、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针对我区物流业的不足  和短板,必须加快转变物流发展方式,注重提升质量与效率, 提高资源利用率 ,减少环境污染 , 实现绿色环保与降本增效协调发展。三、城市群发展提供新机遇培育发展宁夏沿黄城市群 ,建立健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机制是“十四五 ”时期国家完善城镇化空间布局的战略部署, 为区域物流 一体化提供了新的机遇 。加快推动沿黄城市群物  流设施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形成低成本、高效率的区域综  合物流运输网络体系成为当务之急。 同时 ,新型城镇化战略  持续推进,城乡生产生活物流需求将不断增长,物流规模化、 集约化效应将不断显现 ,物流企业与市场资源配置将形成良性互动 , 我区城乡物流设施布局将进一步优化。四、产业战略提出新要求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坚持发挥区域优势 ,集中力量发展电  子信息、新型材料 、清洁能源、绿色食品以及枸杞、葡萄酒、 肉牛和滩羊 、奶产业、文化旅游等九大重点产业。九大重点  产业高质量发展与高效便捷的现代化物流支撑体系密切相  关,尤其是特色农产品,更需要冷链物流的运输支持和保障。 我区人均冷库容量较高 ,但冷库利用率较低 , 干线冷链运输能力较强 ,但冷链运输双向匹配度不高 。城市冷链配送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在冷藏 、冷冻 、分拣、加工、包装 、运输等 各环节未能形成统 一连贯的行业标准。补短板、强弱项 ,推动冷链物流快速健康发展将是“ 十四五” 期间的重要工作。五、创新科技激活新动能物联网 、5G 通信 、大数据 、云计算 、 区块链等新 一代  技术将成为“ 十四五 ” 时期物流业创新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在先进技术引领下,物流领域的新业态、新模式将不断涌现, 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 、集群化将成为物流产业新的时代  特征 。“十四五 ”期间,在技术赋能和市场需求双重作用下, 我区的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农业的融合发展必将提档升级。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深入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 中、三中、 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 ,立足新发展    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按照“ 五位 一体 ” 总体布局和“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 , 聚焦“ 降本 、增效 、提    质 ” 总目标 , 着力“ 强基础、补短板、建网络、促创新、优    政策 ” ,加快构建供需匹配、功能完备、开放共享 、智慧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第二节 基本原则——坚持集约发展 。立足服务新发展格局 , 紧密衔接重 大国家战略和区域战略 ,有效整合物流资源要素 ,提高供给 质量和配置效率。坚持系统观念 ,全局性谋划物流基础设施 建设 ,推进物流存量资源集约整合 ,提高土地等要素利用效 率 ,打造物流服务集聚区 ,促进物流服务协同 , 实现物流环节有效衔接 , 降低物流成本 ,提高运行效率。——坚持融合发展 。促进物流要素与经济要素、产业要  素、国家安全协同融合。推动物流业与电子信息、新型材料、 清洁能源、绿色食品、枸杞 、葡萄酒、肉牛和滩羊、奶产业、 文化旅游等自治区重点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应急物流保障体  系建设 , 实现物流发展与安全生产协调联动。加快新技术在  物流领域的应用 ,提升现代物流业服务和要素集成功能 ,形成定制化、个性化物流服务,打造产业物流融合发展新模式。——坚持创新发展 。大力发展数字物流 ,提升物流信息 化、数字化、标准化水平 。推动物流行业关键装备技术的研 究开发 ,推进人工智能 、 区块链 、云计算 、大数据、5G 、物 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创新。支持和推动物 流企业在经营业态 、技术应用、管理模式和内容标准上进行创新 ,提高供应链管理和物流服务水平。——坚持绿色发展 。紧密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 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需要 , 深入落实“碳达峰 ”“碳中和 ”重大战略决策 ,坚定不移推进物流领域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推广绿色运输、绿色仓储 、绿色包装 、绿色流通 加工等协同运行的物流新模式 ,加强绿色技术应用和绿色物 流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运输结构 ,推进新能源运输配送车辆 使用及设施配套 ,促进共同配送、单元化载具循环共用 ,推动现代物流业绿色低碳发展。第三节 发展目标到 2025 年 , 我区物流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 设施布局更  加完善 ,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 综合成本逐步下降 ,企业集聚  效应和竞争力显著增强,全区物流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 集约化水平明显提高 , 快捷 、绿色、高效 、集约的现代物流  服务网络体系基本健全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现代物流发展示范高地全面建成。—— 物流产业规模持续增长 。到 2025 年 , 社会物流总 额达到 9300 亿元 , 铁路货运量达到 12000 万吨 , 公路货运 量达到 34000 万吨 , 民航货运量达到 5 万吨 , 快递业务量达到 1.5 亿件。—— 物流设施网络基本完善 。国内国际物流大通道体系 基本形成 , 商贸服务型和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稳步推 进 ,城乡商贸流通设施加快升级 。到 2025 年 , 实现地级城 市全部通高(快)铁 , 形成“ 三纵三横” 骨架铁路网布局 ,全 区高速铁路通车里程达到 500 公里以上 ,公路通车里程达到 38500 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 2400 公里 ,国家高速公路宁夏段全部贯通 ,“ 三环四纵六横” 高速公路网全面建成。创建 1 个国家物流枢纽城市 ,建成全区商贸物流三级配送体 系 ,建成 5 个自治区级示范物流园区。建设快递物流三级服 务体系 , 快递末端公共服务站达到 2000 个 , 建制村快递服务通达率达到 95%以上。—— 物流成本有效降低 。 货物运输结构优化调整 , 到 2025 年,铁路货运比达到 25%,运输方式更为合理。社会综 合物流成本持续降低 , 社会物流总费用与 GDP 的比重下降 到 14.6%左右 , 物流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和保障能力进 一步增强。—— 物流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 。物流业与重点产业深度 融合 , 物流企业一体化运作、 网络化经营能力进一步提高, 信息化和供应链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形成 一批具有区域竞争 力的综合物流企业和知名物流服务品牌 ,培育全国星级冷链物流企业 2 家 ,3A 级以上物流企业达到 60 家以上。—— 物流创新动能更加强劲 。物流“ 三新” 经济发展取得 明显成效 , 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物 流行业中得到广泛使用 , 无人车、无人机、无人仓、云仓等 智能化设施设备在物流领域加速推广 。到 2025 年 , 智能快件箱数量达到 1800 个。—— 物流安全绿色更加凸显 。构建统一指挥 、高效响应 的应急物流体系 , 争取设立 1个以上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 认定 3 家以上自治区级应急物流保障企业。绿色物流 、逆向 物流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提升清洁能源车辆使用比例 ,推进快件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和可循环 ,推广托盘等标准化器具循环利用 , 形成绿色物流发展新路径。专栏 1: “十四五”规划主要目标目标指标2020 年完成值2025 年目标值   物流产业规模 持续增长社会物流总额(亿元)7025.269300公路货运量(万吨)34216.6233000铁路货运量(万吨)8633.6112000航空货运量(万吨)2.975快递业务量(亿件)0.731.5     物流设施布局 更加完善高速铁路通车里程(公里)317500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公里)19462400重点工业园区铁路专用线接入率(%)1060国家物流枢纽城市01自治区级示范物流园区05快递末端公共服务站(个)17572000建制村快递服务通达率(%)4395物流成本有效降低铁路货运比(%)19.625社会物流总费用与 GDP 的比率(%)1714.6物流企业竞争 能力明显增强全国 3A 级以上物流企业(家)4260全国星级冷链物流企业(家)02物流创新动能 更加强劲智能快件箱数量(个)14641800 物流安全绿色 更加凸显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个)01自治区级应急物流保障企业(家)03标准化物流器具绿色循环利用示范企业01 第三章 空间布局依托我区产业布局和交通体系 , 有效支撑国家发展战 略 , 融入国家战略经济走廊 ,对接国际主要市场 ,构建形成321 国际国内物流大通道和“ 一核心 一枢纽三基地” 的物流空间布局。第一节 构建 321 国际国内物流大通道 加快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战略通道 ,构建形成 321 国 际国内物流大通道 ,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3 条国际物流通道: 联通我区与中蒙俄经济走廊 、 中亚 -西亚经济走廊的国际公铁物流大通道 ,对接东南亚 、欧洲 市场的南向陆海新通道 ,通达日韩、美洲、大洋洲市场的铁海联运大通道;2 条国内物流通道: 紧密衔接国家物流网络 ,横向联通 黄河(青银) 、长江、沪昆物流大通道 ,纵向对接京沪 、京哈、京港澳(台) 、二连浩特至北部湾物流大通道;1 张国际航空通道物流网: 覆盖全国 、联通全球主要地区的航空通道物流网。一、打通国际物流通道—— 欧亚 、蒙俄国际公铁物流大通道 。支持银川公铁物  流园、石嘴山保税物流中心(B 型) 、 中卫迎水桥保税物流  中心、银川综合保税区强化国际采购、中转集散、保税物流、 跨境电商等国际物流服务功能 , 围绕铁矿石 、纸浆 、棉花、  亚麻籽、木材、饲草料等进 口资源 ,以及我区的轮胎、建材、 农产品等本土出口产品,稳定运行我区西向中亚、西亚国家,北上蒙古、俄罗斯的国际货运班列 ,加密开行我区至欧洲的( TIR )国际卡车货运班列 。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在沿线国家  布局铁路、公路国际班列货物集结中心,促进货源双向均衡,争取形成“ 通道+境外物流中心” 的班列运作模式。—— 南向陆海新通道 。强化我区与重庆 、广西的贸易合 作与物流协同 , 深化我区与巴彦淖尔、乌海 、阿拉善盟、榆 林、 白银等毗邻地区共享开放通道的范围和领域 , 围绕我区 及毗邻地区销往东南亚以及我国西南市场的蛋氨酸 、石板 材、小麦等特色产品 , 以中卫市为主要始发地 , 稳定运行中 卫迎水桥-重庆团结村-广西北部湾陆海联运货运班列。发 挥陆海新通道“ 一票制”“ 门到门-门到港” 运作模式和成本优 势 , 吸引和集结南向货源 ,扩大西南省区、东南亚国家 , 以及欧洲等“ 一 带 一路” 沿线国家市场。—— 日韩 、美洲国际铁海联运大通道 。针对我区工业企  业对锰矿石、铁矿石等原料的进 口需求,以及 PVC、赖氨酸、 双氰胺、枸杞等重点产品的出口需求 , 强化我区与铁路部门  的合作 , 支持银川、石嘴山、 中卫与天津港、青岛港、连云  港等东部沿海港 口开展铁海联运合作 , 开行点对点货运班  列。进一步完善转运设施 ,提升设备衔接配套水平 ,有效减  少货物装卸 、转运次数 ,形成我区东向日本、韩国 , 以及美洲、大洋洲等国家高效便捷的国际物流运输通道。二、畅通国内物流通道横向: 以青银高速 、太中银铁路 、包兰铁路 、银西高铁为主线 , 串接宁夏沿黄城市群、兰州-西宁城市群 、关中平原、晋中、京津冀、山东半岛等物流战略支点,构建黄河(青 银)物流大通道; 对接天山北坡城市群、兰州-西宁 、关中 平原 、 中原 、东陇海等物流战略支点 , 融入国家陆桥物流大 通道; 推进与长三角、长江中游、关中平原、 中原城市群等 物流战略支点的公铁联运合作 ,积极对接国家长江 、沪昆物流大通道。纵向: 以福银高速 、银昆高速为主线 ,对接哈长 、辽中 南、京津冀、 中原 、长江中游 、海峡西岸、珠江三角洲城市 群等物流战略支点 , 与京沪国家物流大通道 、京哈-京港澳 (台)物流大通道形成联通 ; 串接呼包鄂渝、 山西中部、关 中平原、北部湾城市群等战略物流支点 ,对接二连浩特至北 部湾物流大通道; 串接兰州-西宁、成渝 、黔中 、滇中 、北 部湾城市群等战略物流支点 , 积极融入西部陆海物流大通道。三、织密国际航空通道物流网优化民用航空空域 ,开辟和增加国际国内直飞航线、直 达航班 , 稳定运营至迪拜 、香港等直达航线航班 ,加密银川 至北京、上海、广州空中快线 ,开通直飞所有省会城市 、 区 域枢纽城市 、重要旅游城市以及周边省区主要城市的国内航 线。鼓励航空公司设立宁夏基地航空公司或分公司 ,打造区 域性航空枢纽。充分利用航权开放政策 ,争取国家支持银川 河东国际机场扩大对“ 一 带一路” 沿线国家开放第三、 四 、五航权 。争取建成银川国际邮件互换局(交换站) , 实现国际邮件在宁夏分拨。逐步形成连接全国大中城市和部分国际都市的航空网络 , 成为西部地区区域性枢纽机场。第二节 构建“一核心一枢纽三基地”物流空间布局依托我区优势产业基地和重要节点城市布局,构建“ 一核心一枢纽三基地” 物流空间布局。一、一核心:强化首府物流核心引领依托银川市与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产业基础 、物流资 源、 国际国内物流通道 ,对内联动中卫市、石嘴山市、吴忠市、 固原市 , 对外联通国家战略经济走廊和国际主要市场。——银川市 。推进建设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 商贸服务  型国家物流枢纽和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加快发展立体化  多式联运体系 , 完善集疏运网络 ,推进国际国内物流通道建  设。加强与沿黄城市群重点城市的物流协同与 一体化发展 , 促进物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实现物流资源在区内的高效聚  集和区外的快速流动。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物流、商贸物流、 冷链物流、快递物流 、航空物流、保税物流、跨境电商、 国  际快件等 , 逐步建设成为内陆地区向西开放的重要物流节点、 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和区域性联运配送中心。——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 。实施梅花井公铁联运综合物流 园区建设工程 ,推进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煤化工物流集聚区建 设 ,加快发展煤炭、化工和危化品物流 。重点推进宁东与鄂尔多斯、榆林等能源基地的大宗物流通道建设 ,建设宁东铁路与内蒙鄂尔多斯南部铁路连接线 , 形成蒙煤入宁新通道。 支持粉煤灰资源化外运 ,打造绿色能源化工物流示范区。推 动宁东、鄂尔多斯 、榆林联合打造全国现代煤化工产业集聚区。二、一枢纽:建设中心城市物流枢纽—— 中卫市 。依托综合交通网络优势 ,加强与银川市在 国际物流通道建设上的协同配合 ,深化与阿拉山口岸 、霍尔 果斯 口岸等沿边 口岸的合作 , 强化与广西北部湾主要港 口、 青岛港等东部沿海港 口 的合作关系 , 高标准打造内陆无水 港。整合迎水桥 、 中卫 、 中宁 、甘塘等站 , 新建中卫铁路物 流基地 ,形成 一主多辅的铁路物流货运布局。积极建设中卫 公铁物流园 、迎水桥保税物流中心、 中卫沙坡头机场二期扩 建等项目 , 重点发展大宗物流、冷链物流、快递物流、 国际 物流等 , 强化多式联运、 中转集散、分拨配送 、保税仓储功 能。引领带动我区及毗邻地区融入南向陆海新通道 ,进一步 发展成为我区及毗邻地区向西、 向南、 向东开放的区域性物流枢纽。三、三基地:布局区域性物流基地石嘴山市、吴忠市、 固原市围绕各自的主导产业和物流  需求,强化城市间、区域间物流资源的互联互通、协调共享,加快布局建设区域性物流基地。—— 石嘴山市 。巩固与天津港 、曹妃甸港等沿海港 口 的 合作 , 强化与乌力吉 口岸 、策克 口岸的通关协作 ,加快国际 公铁 、铁海联运通道建设 , 争取扩大俄罗斯、蒙古等国家的 煤炭 、矿石、木材进口业务。加强与乌海 、阿拉善盟、鄂托 克旗等周边资源富集城市的合作 ,积极推进石嘴山保税物流 中心(B 型) 、石嘴山煤炭交易中心等项目建设 , 重点发展 大宗物流、 国际物流 、期货仓储 、 网络货运等 ,打造区域性大宗商品物流基地。—— 吴忠市 。积极建设盐池德昌铁路物流园区、 同心冷  链物流配送中心等项目 , 重点发展商贸物流 、冷链物流、供  应链物流等,培育专业化工业物流园区。创新城市配送模式, 提高城市间配送效率 ,实现与银川市及周边城市商贸物流的高效协同 , 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基地。—— 固原市 。不断完善物流基础设施 , 重点实施固原六 盘山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宝中铁路扩能改造项目 ,积极推进 固原嘉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六盘山交通集团综合物流枢纽 项目建设。强化与平凉 、定西 、庆阳及关中经济区 、兰天经 济区 、成渝经济区 、呼包银榆经济区等毗邻地区的合作 , 重 点发展商贸物流、冷链物流、 电商快递物流等 ,打造成为宁南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专栏 2:物流空间布局构建 321 国际国内物流大通道。3 条国际物流通道:联通中蒙俄经济走廊、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的国际公 铁物流大通道,对接东南亚、欧洲市场的南向陆海新通道,通达日韩、美洲市 场的铁海联运大通道。2 条国内物流通道:紧密衔接国家物流网络,横向联通黄河(青银)、长 江、沪昆物流大通道,纵向对接京沪、京哈、京港澳(台)、二连浩特至北部 湾物流大通道。1 张国际航空通道物流网:覆盖全国、联通全球主要地区的航空通道物流 网。建立“一核心一枢纽三基地 ”物流空间布局。一核心:以银川市、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为中心,将银川市打造成内陆地区 向西开放的重要物流节点、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和区域性联运配送中心;将宁 东能源化工基地打造成绿色能源化工物流示范区和现代煤化工产业集聚区。一枢纽:中卫市建设成为我区及毗邻地区向西、向南、向东开放的区域性 物流枢纽。三基地:石嘴山市、吴忠市、固原市三个区域性物流基地。石嘴山市建成 区域性大宗商品物流基地;吴忠市建成衔接银川及周边城市的区域性商贸物流 基地;固原市建成宁南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第四章 重点任务第一节 优化提升物流通道基础设施完善铁路基础设施 ,优化公路网络布局 ,增强航空物流 服务 , 为畅通国际国内物流通道 ,构建物流空间布局提供支持和保障。一、完善铁路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中卫至兰州高铁 、包头至银川高铁建成通车。积极推动银川至太原高铁项目建设 ,建成银川至巴彦浩特快 速铁路 , 开 工建设宝中线中卫经平凉至庆阳段快速铁路项 目 , 实现对内蒙古阿拉善盟和我区南部地区的快速铁路覆 盖。推进太中银铁路中卫至定边扩能改造 ,提升既有线路服 务能力。推动东乌铁路增建二线惠农联络线 ,推进包兰铁路 银川至黄羊湾段扩能改造 、定西经固原至庆阳铁路前期工 作。推进铁路专用线进企进厂进园 ,促进铁路专用线有效衔 接铁路干线网络 ,提升铁路通道运输能力 ,保障我区煤炭、矿石 、化工产品等大宗货物高效运输。 专栏 3:铁路通道建设重点工程高(快)速铁路网络:重点建设中卫至兰州高铁、包头至银川高铁。推动 银川至太原高铁项目实施,争取“十四五 ”开工建设。建成银川至巴彦浩特快速铁路,开工建设宝中线中卫经平凉至庆阳段扩能改造。普速铁路网络:重点实施太中银铁路中卫至定边扩能改造,东乌铁路增建 二线惠农联络线,开展包兰铁路银川至黄羊湾段扩能改造、定西经固原至平凉、 庆阳铁路前期工作。研究利用京兰高铁、银西高铁,布局石嘴山-银川-吴忠 城际铁路,研究利用京兰高铁、宝中铁路富余运能开行银川-中卫、中宁-固原城际铁路。铁路专用线:重点建设宁夏钢铁集团中卫热电铁路、宁东铁路宋家庄至汪 水塘铁路、国际公铁物流港、石嘴山煤炭交易中心、宁夏宝瑞隆石化有限公司等专用线。实施宁东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二、优化公路网络布局完善高速公路网络 , 到 2025 年 ,全面建成“ 三环四纵六 横” 高速公路网,实现我区东西南北每个方向至少有 3 个以上 高速出口。推进干线公路网提档升级 , 实施普通国道城镇过 境路段、交通繁忙路段改扩建 ,加快普通省道超期服役路段改造 ,推动干线网高效衔接。专栏 4:公路通道建设重点工程高速公路:重点建设乌海至玛沁高速公路青铜峡至中卫段、银昆高速太阳 山开发区至彭阳段、乌海至玛沁高速公路惠农至石嘴山段、乌海至银川高速公 路银川南绕城段、S50 海原至平川、S20 吴灵青北环、S35 石空至恩和、S50 寨 科至海兴段等项目。国省干线公路:实施 G338 线中宁至中卫段、G344 线李旺至同心段、G309 线硝口至西吉段等续建项目,推进 G109 线惠农至黄渠桥段改扩建工程项目、 G109 线小坝过境段改线工程、G566 线西吉县上堡至夏寨段等计划新开工国省 道改造项目落地实施,建设省道 205 线中卫下河沿黄河公路大桥。三、增强航空物流服务增强“ 一干两支” 机场基础设施供给能力 , 推进河东国际 机场四期改扩建项目、 中卫沙坡头机场和固原六盘山机场二 期改扩建项目。优化机场货运设施布局和货运流线 ,建设便 捷高效的机场集疏运系统 , 完善集成型多功能航空物流服 务 ,提高与地面物流作业环节衔接转运效率 , 实现货物便捷 中转和快速集散。发展通航物流 ,依托月牙湖 、盐池 、花博 园通用机场 ,建设无人机配套设施和电商仓库 , 完善通航物 流服务功能 。适时新建红寺堡、 同心、泾源等地通用机场,支持顺丰、京东等电商物流企业开展无人机物流配送。专栏 5:航空物流重点工程民用航空:河东国际机场四期改扩建项目,新建 20 万平方米航站楼、3600 米平行滑行道和综合交通中心、货运库等辅助设施,开展第二跑道规划建设研 究。推进中卫沙坡头机场、固原六盘山机场二期改扩建项目,分别新建约 1.4 万平方米航站楼、五部登机桥,扩建停机坪、新增远机位,以及物流、通航、 办公等配套设施。通用航空:依托通用机场,培育发展自治区通航物流产业。第二节 培育建设国家物流枢纽和示范园区一、培育国家物流枢纽按照适度超前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 , 建设辐射区域  广、集聚效应强、服务功能优 、运行效率高的综合国家物流  枢纽 。依托银川河东国际机场航空口岸 、银川综合保税区 , 谋划建设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发展以仓储分拨、中转集拼、 高附加值货物为主的保税物流 , 以跨境电商 、保税展示、融  资租赁、贸易结算为重点的保税业务。依托银川公铁物流园、 新百物流、 四季鲜等存量物流园区 ,谋划建设商贸服务型国  家物流枢纽 ,打造货物集散 、存储、分拨 、转运等多种功能  于一体的国家级物流设施群和物流活动组织中心 ,建成国家及自治区物流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和骨干支撑。 专栏 6:国家物流枢纽工程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依托银川河东国际机场航空口岸、银川综合保税区, 谋划建设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商贸型国家物流枢纽:依托银川公铁物流园、新百物流、四季鲜等存量物 流园区,谋划建设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二、建设物流园区服务网围绕大宗物流、冷链物流、城乡配送、 电商快递 、保税  物流 、特色产业物流、应急物流等专业物流 ,支持 一批辐射  能力强、综合化程度高、集疏运条件好的物流园区 ,建设自  治区级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生产服  务型物流园区 、 口岸服务型物流园区和综合服务型物流园  区 ,建成干支衔接紧 、覆盖范围广 、运作效率高 、服务能力  强的全区物流园区服务网络 , 积极申报国家级物流示范园  区。鼓励物流园区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推广应用甩挂  运输方式、集装技术和托盘化单元装载技术 ,支持应用自动  识别 、 电子数据交换、可视化、货物跟踪 、智能交通、物联  网等物流设施装备。鼓励中小型物流园区围绕农产品、医药、冷链 、快递 、危化品等产业 ,创新发展专业类物流园区。 专栏 7:重点物流园区建设工程重点物流园区建设项目:建设自治区级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商贸服务型 物流园区、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口岸服务型物流园区和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 建成 5 个辐射能力强、专业化程度高、特色明显的自治区级示范物流园区,争 取申建 1 个国家级物流示范园区。第三节 提升城乡物流配送效能依托我区现有的交通基础设施和仓储配送资源 ,重点发 展城际物流分拨中心、县域物流配送中心 、 乡镇配送站、城 市社区及村级配送服务网点 ,建立高效便捷、覆盖全域的城乡物流配送网络。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 , 实施快递进村工程 ,推动跨部门协作 ,促进农村客货邮快融合 ,鼓励交 通、物流 、快递、商贸流通企业下沉渠道和服务 ,整合日用 消费品、农资 、农产品等农村商贸物流资源 ,建设双向村级 配送服务网点 , 打通工业品、消费品下行“ 最后一公里” 和农 产品上行“ 最初 一公里” 。支持宁夏“ 数字供销” 智慧云仓工程 建设 ,依托农家店 、便民店、村邮站、三农服务站等末端网 点 ,打造现代仓储配送物流平台 ,发展农村公共服务点。完 善配送车辆城乡通行相关政策 ,不断优化配送车辆市区内通行时段、通行区域和停靠卸货区域。专栏 8:城乡高效配送试点示范工程城乡高效配送试点示范项目:从全区范围确定一批城乡配送骨干企业,通 过资源优化配置,物流运输高效组织、企业间的协同配合,在全区建成上下互 通、快速高效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 第四节 强化物流服务产业能力一、深化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围绕电子信息、新型材料、清洁能源、绿色食品等重点 产业 ,推动物流业 、制造业协同联动和跨界融合。 以宁东能 源化工基地 、银川(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依托 ,探索 两业融合发展模式 、培育融合发展标杆企业、尝试建立制造 业物流成本核算统计体系 。鼓励高端制造企业加快供应链流 程再造 , 实现产业链、供应链与物流企业运作流程同步化、协同化。支持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在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信息共享 ,在包装模数上取得 一致。 以区内科研院 所、研究机构为依托 ,探索建立集产学研 一体的两业联动信息服务平台。 专栏 9: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工程银川(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两业联动建设工程:推动银川(国家级) 经济技术开发区生产企业与银川公路铁路运输物流服务中心基于统仓共配模 式,开展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工程。煤化工基地供应链管理项目:依托宁东能源化工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为宁 东基地大宗原材料和产品的采购和运输服务,提供供应链全链条管理服务,主 动对接煤化工企业供应链管理全过程,积极融入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逆向物 流等供应链环节,通过集中采购、公铁联运等方式为制造企业提供从原材料采 购到产成品运输的一体化供应链服务。装备制造业物流基础设施提升项目:支持制造业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共 同建设以供应商管理库存(VMI)、准时制(JIT)配送等运作方式为主体的物 流仓储基地,重点支持智能化物流基础设施、供应链平台建设。 二、打造大宗商品物流服务体系依托银川、石嘴山、中卫等地区的工业园区 ,围绕煤炭、 石化 、钢材 、矿石 、化工等大宗物资 , 完善大宗物流设施配  套 ,加快铁路专用线进企业入园区 ,鼓励自动装载机和自动  翻车机等机械化装备的应用。推行大宗货物铁路中长期协议  运输 ,支持点对点货运列车 。引导企业集中采购、存储、 中  转、交易和流通,提高大宗物流组织效率,建立集在线交易、 实物交割、物流服务、金融服务等于一体的大宗商品采购交  易服务中心 。鼓励网络货运企业成为大宗物流的创新主体,在货源组织 、运输管理、后市场服务 、金融服务等环节上开展数字化整合 ,提升大宗商品供应链一体化服务能力。专栏 10:大宗物流服务工程中宁县大宗商品物流交易中心项目:项目占地面积 600 亩,新建能够满足 整列到发的铁路专用线 2 条,每条有效长度 1000 米。依托玉米、矿石、煤焦、 氧化铝等大宗商品,建设集现代仓储、检验检测、包装加工、展销交易、多式 联运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宗商品物流和商贸中心。宁夏供销社金桥物流园大宗商品物流集散中心项目:项目占地 420 亩,改 造铁路专用线 3 条,长度 3470 米,以及站台、遮雨棚等配套设施。依托化肥、 棉花、钢材、纸浆、水泥熟料、饲料添加剂等大宗商品,建设集现代仓储、检 验检疫、包装加工、多式联运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宗商品物流和商贸中心。 三、增强冷链物流综合服务能力围绕枸杞、葡萄酒、奶产业、 肉牛和滩羊 、绿色食品等 产业 ,加大在产地预冷、初加工、冷藏冷冻、冷链运输、信 息化等方面设施设备建设 ,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综合服务网 络 ,谋划建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积极推进与粤港澳大 湾区的物流合作 ,提高冷链运输回程货物比例 ,探索供港蔬 菜深港运输直通模式。优化葡萄酒物流运输组织方式 ,建设 与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相适应 的物流配送中心。加大盐池滩羊、 肉牛 、鲜枸杞等优势特色 农产品航空运输量 ,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依托自治区冷链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建设冷链物流质量监控和追溯系统。鼓 励连锁经营企业、冷链物流企业开展冷链共同配送,“ 生鲜电商+冷链宅配” 、“ 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 等经营模式创新。专栏 11:冷链物流提升工程冷链物流网络建设项目:围绕枸杞、葡萄酒、奶产业、肉牛和滩羊、绿色 食品等重点产业,谋划建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加快构建我区高效畅通的 冷链物流网络。建设与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相适应 的物流配送中心。冷链物流企业培优项目:在全区筛选具有一定规模和服务能力的冷链物流 企业、物流园区,重点支持冷链装备和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农产品产地冷库建设项目:在产业重点镇和中心村鼓励引导设施建设向田 头市场聚集,按照“ 田头市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 ”的模式,开展仓储保 鲜冷链设施建设。 四、加快商贸物流提质升级提高我区商贸物流的组织化、集约化程度 ,鼓励商贸物 流企业通过资产重组、业务融合和流程再造 ,形成 一批技术 水平先进、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重点商贸物流企 业。支持传统商贸物流设施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 ,推广 智能标签、 自动导引车( AGV )、 自动码垛机、智能分拣、 感应货架等系统和装备 ,加快高端标准仓库、智能立体仓库 建设 。完善末端智能配送设施 ,推进自助提货柜、智能生鲜 柜、智能快件箱(信包箱) 等配送设施进社区。推动城乡配送车辆统一车型、统一标识、统 一管理 、统一标准。 专栏 12:商贸物流提质升级工程 现代商贸物流配送中心建设项目:支持建设改造一批集公共仓储、加工分 拣、区域配送、信息管理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商贸物流配送中心。五、推动电商与快递物流高效协同重点围绕枸杞、葡萄酒、 肉牛和滩羊、绿色食品等特色 地标农产品 ,建立完善的直销物流配送网络 ,建设支撑电商 发展的高效物流配送体系 。鼓励区内外大型网络化、平台型 电商物流企业建设区域性电商物流分拨中心和快递转运中 心。提高我区快递物流装备自动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 支持有条件的快递物流企业使用机器人 、无人机、无人仓、 无人车等智能设备 。大力发展跨境电商 , 完善通关、保税、 结算等功能 ,提高跨境电商物流 一体化服务能力。鼓励国际 流通企业在我区发展跨境电商 O2O 模式,在海关特殊监管区 内设立保税仓库 、“ 一 带一路” 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支持本土电商物流龙头企业 ,在海外布局建设物流仓配中心。专栏 13:电商物流促进工程智慧电商物流园区建设项目:建设中韵智慧化物流分拣配送中心、中通智 能科技电商快递产业园。加快建设跨区域快递中心和 5G 智慧电商物流园区。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建设项目:建设中国(银川)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争取建设银川国际邮件互换局(交换站)。 六、加快构建物流标准化体系组建成立宁夏物流标准专业技术化委员会 ,构建与全国  和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 。探索建立电子商务标准体系。建  立健全涵盖物流设备设施、物流信息技术、物流服务与管理、 冷链物流等在内的物流标准体系。 围绕宁夏优势特色产品,研制符合宁夏产业发展实际和产品运输要求的操作规范等标准 。在现代物流等领域开展标准化试点 ,培育 一批物流标  准化应用主体。鼓励社会团体和企业以物流信息标准 、服务  标准和管理标准为切入点 ,制定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 。鼓励  企业采用标准化物流计量、货物分类、物品标识、装备设施、 工具器具、信息系统和作业流程 , 重点推广使用托盘 、集装  箱 、 集装袋 等标 准化装 备 。 加 快标 准托盘( 1200mm ×  1000mm )、标准物流周转箱(筐) 等物流载具推广应用 ,  支持叉车、货架、月台 、运输车辆等上下游物流设备设施标  准化改造。鼓励发展带板运输,支持货运配送车辆尾板改造。 探索构建开放式标准托盘、周转箱(筐)循环共用体系 , 支  持托盘、周转箱(筐) 回收网点、清洗中心 、维修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 专栏 14:物流标准化工程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项目:组建宁夏物流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培育物 流标准化应用主体,建立完善物流标准体系,积极发挥行业标准化作用,鼓励 社会团体和企业以物流信息标准、服务标准和管理标准为切入点,制定团体标 准和企业标准,推进现代物流全产业链、全过程标准的实施和制定。鼓励社会 制定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团体标准。物流标准试点示范项目:开展标准化试点建设,推动新百物流等试点企业 建立应用标准化物流器具循环共用系统。支持仓储设施、转运设施、运输工具、 装卸设备等标准化建设和改造,推广使用托盘、集装箱、集装袋等标准化装备, 发展带板运输,支持货运配送车辆尾板改造。  第五节 激发物流新动能一、提升物流数智化水平重点支持平台型物流企业深化大数据技术 , 培育基于 “ 数据+算力+算法 ”的核心能力。鼓励仓储型企业采用“信 息系统+货架 、托盘 、叉车 ”仓库基本配置技术 , 推进传统 仓储设施的数字化转型 ,发展智能化多式联运场站、短驳及 转运设施建设。支持企业开展无人机、无人驾驶货车、可穿 戴设备等智能化装备的应用。支持区内网络货运企业积极创 新、 自主研发 , 以数字化 、 网络化为手段 ,打造货运平台总部经济综合体。 专栏 15:物流数智化工程物流园区智能化改造。支持物流园区采用 RFID、视频监控等技术,建设 集智能云卡口、可视化监控、园内一卡通、货品溯源等功能为一体的智能园区 设施体系。载运工具智能化应用。推动货运载运工具预装北斗定位系统,探索无人驾 驶技术装备在货运领域的应用。平台企业数智化提升。支持梦驼铃等平台型物流企业打造产业路由器,建 设产业互联网集聚区。二、壮大物流市场主体鼓励和引导全区大中型物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联盟合 作等多种方式 ,进行规模扩张和资源优化 ,在供应链服务、 国际物流、快递物流、智能仓储、多式联运等领域形成一批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 。增强我区物流龙头企业竞争力,培育壮大本土 A级物流企业队伍 。引导中小物流企业 发掘细分市场需求 ,做专做精服务创新 ,提高规范化运营水 平。支持企业开展物流服务品牌培育工作 , 塑造知名物流服务品牌。 专栏 16:物流企业培优工程 物流企业培优工程:增强我区物流龙头企业竞争力,扩大本土 A 级物流企 业队伍。三、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围绕电子信息、新型材料、清洁能源、绿色食品 、枸杞 、 葡萄酒、 肉牛和滩羊 、奶产业等重点产业 , 引导物流企业为   生产制造企业提供供应链管理库存、线边物流 、供应链一体   化服务等个性化物流解决方案。鼓励龙头企业“ 走出去 ”参  与全球供应链布局 ,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原料采购、加工生产   和运输分销等环节资源的高效配置。支持宁夏“ 数字供销 ” 全国示范区建设 ,依托农产品电商、物流信息平台 ,推进产   地与销地、批发市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拓展安全检测、加  工包装、统仓统配 、溯源查询等功能 ,培育发展农产品供应   链 , 完善基于农产品流通大数据的产销对接机制 , 引导农产品规模种养殖。 专栏 17:供应链创新示范工程供应链创新示范工程:培育一批现代供应链创新示范龙头企业,推动供应 链技术和服务模式创新,优化整合各类要素资源,提升企业、产业和区域间协 同发展水平。 四、促进绿色物流发展落实“碳达峰 、碳中和” 战略 , 加大低碳 、绿色 、高效物 流装备应用 。鼓励物流企业应用绿色建筑材料 、节能技术与 装备 、太阳能综合利用技术与装备。鼓励新能源、清洁能源 货运车辆推广应用 ,推动充电桩配套设施建设 。鼓励使用可 循环利用环保包材 ,减少物流过程中的二次包装 ,推动货物 包装和物流器具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加快构建新型再 生资源回收体系 ,支持建设绿色分拣中心 ,提高再生资源收 集、仓储 、分拣 、打包 、加工能力 ,提升再生资源回收网化、专业化 、信息化发展水平。 专栏 18:绿色物流提升工程绿色低碳物流创新:依托行业协会等第三方机构,开展绿色物流企业贯标 达标对标,推进绿色物流企业碳排放监测和对标活动,推广一批物流领域节能 减排技术装备,提升企业低碳化水平。推动创建一批绿色园区、绿色基地等绿 色物流基础设施,推动应用绿色技术装备,提升设施绿色化水平。物流清洁能源推广:鼓励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开展物流领域碳达峰、碳 中和研究,探索物流行业碳资产管理。加大充电桩在物流集中区域的布局和投 入力度,推广新能源物流配送车辆,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物流配 送车辆要向新能源汽车倾斜。推进 LNG、氢能源、光伏电力、风力等能源在物 流运输、仓储设施、末端网点等物流领域的应用,推出一批新能源清洁能源应 用典型场景。 五、健全应急物流保障体系完善我区应急物流干线运输和支线辐射网络 ,提升物资 大规模紧急调运组织水平 , 强化应对各级、各类突发事件的 应急物流保障能力 。在自治区重大物流基础设施规划设计阶 段融入“平急两用 ”建设需求 ,鼓励各市建立平急结合的应 急物流中转站。扶持 一批骨干物流企业 ,提升应急物资储备 运输能力 ,发展快速通达装备 ,使用集装箱 、托盘等标准化装载单元 ,保证应急物流的时效性和安全性。 专栏 19:应急物流保障工程应急物流建设项目:以重点物流企业为基础,加强应急物流仓储和运输能力建设,建立应急物流保障重点企业名单制度。 第五章 保障措施第一节 优化物流发展环境按照“渠道不乱 、方向不变、各司其职、相互协作 ” 的 原则 ,建立由自治区商务厅牵头 ,物流相关部门参加的全区 现代物流业工作协调机制 ,研究协调全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 有关问题和政策 ,统筹推进全区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强化物 流行业协会服务职能 ,在政策制定、数据统计 、行业培训、示范评定和行业活动等方面持续发挥重要的协调服务作用。 第二节 加大政策支持一、加强物流融资政策支持积极引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物流行业的信贷投 放力度 ,针对优质项目和企业适当延长贷款期限 ,合理确定 贷款利率 ,鼓励创新符合物流行业发展实际的金融产品。发 挥自治区政府产业引导基金作用 ,支持物流行业发展 。支持 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上市 ,对成功发行公司债 、企业债、集 合债 、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债券的民营物流企业按照 相关文件规定给予贴息补助 。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诚实守 信、发展前景良好的中小物流企业金融支持力度 ,缓解企业“ 融资难 ” 问题。二、加大物流用地保障对纳入国家和自治区级规划的重点物流项目 ,给予用地  优先保障。充分考虑物流设施公共属性 ,适当降低物流用地  的投资强度、税收贡献等门槛要求。支持利用铁路划拨用地、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建设物流基础设施 。鼓励利用高速公路  互通区、收费站等零散、空闲土地发展物流 , 多渠道整合盘活存量土地资源用于物流业发展。三、培育物流人才队伍依托区内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资源 , 支持在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实训实习等方面开展校企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 “ 1+X”证书制度试点等协同育人新模式。支持中国(宁夏) 现代物流公共实训中心建设 ,鼓励物流企业建设产教融合型   实习基地。引进培育 一批掌握现代物流技术、熟悉物流业务   管理 、具备国际化视野的创新型物流人才。支持高等学校建   立物流研究中心和智库平台 ,鼓励重点物流企业设立物流研究机构。第三节 夯实物流行业管理基础 一、强化项目管理建立自治区级、市级、县级物流项目申报、推荐、评比、定作机制。 围绕冷链物流、城乡配送、供应链管理、物  流标准化、信息化、绿色货运 、多式联运等方向 ,建立不同  层级 、规模和时序的项目库 , 以高质量项目建设带动我区物流行业全面发展。二、健全物流统计加强物流统计制度建设 , 完善行业统计标准 、调查方法 和指标体系 , 不断扩大样本数量 , 丰富样本类型 ,建立各市 物流统计系统 ,及时发布全区物流业监测报告 、行业景气指数 , 为政府决策和企业经营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参考。  三、加大安全监管加大安全生产督查力度 ,指导督促物流企业完善安全生 产措施 ,规范安全生产制度 , 完备安全设施 ,做好日常安全生产隐患排查防范。    附件一 国际物流通道示意图 附件二 国内物流通道示意图 附件三 区内物流空间布局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