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中国·2024宁夏肉牛产业品牌发展学术交流活动在宁夏泾源县举办
以“高质量品牌建设促进产业价值提升”为主题,科创中国·2024宁夏肉牛产业品牌发展学术交流活动,近日在宁夏泾源县举办。来自北京、陕西、浙江、重庆、宁夏等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乡村振兴、动物疾控、品牌建设、数字农业方面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与200多名宁夏科协、固原市及各县区、吴忠市盐池县、红寺堡区、中卫市海原县农业、科协、兽医等部门负责人、技术骨干、肉牛产业链科技工作者,举行了专题讲座、高端对话,为泾源黄牛肉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此次活动是宁夏科协2024年产学研融合系列活动之一,也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千企百城”商标品牌价值提升行动宁夏品牌研究会商标品牌指导站重点活动之一。宁夏科协二级巡视员赵文象说,产业振兴需要科技和人才支撑!宁夏科协通过产学研融合活动,聚焦肉牛产业品牌建设和畜牧业转型,建立具有宁夏特色的商标品牌价值评价体系,通过培育企业品牌、产业品牌和区域品牌,不断促进宁夏商标品牌价值提升;以各类学术活动和专项品牌策划,打造县域公用品牌,助力宁夏肉牛产业持续升级,高质量发展。泾源县县委书记王荣说,泾源县以“生态泾源、绿色发展”为定位,全力培育“泾源黄牛肉”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目前,全县肉牛饲养量达11万多头,在全国开设销售直营店、体验店106家,2024年前三季度畜牧业产值达2亿6千多万元,同比增长9.7%,肉牛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和乡村振兴、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宁夏肉牛产业是全国重要的优质肉牛繁育基地。近年来宁夏坚持“优质+高端”双轮驱动,优化种养结构、调大经营规模、调强加工能力、调长产业链条,构建现代肉牛产业体系。到2027年,宁夏肉牛饲养量将达到270万头,实现全产业链产值620亿元。活动现场,专家学者就规模肉牛场生物安全措施与疫病防控、大农业观下宁夏肉牛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等主题做报告,以详尽的科学数据和生态发展案例,为肉牛养殖和产业发展提供科学意见;提出泾源公用品牌建设的四大板块和传播系统工程、产品体系和品牌规划、智能装备在产业中的应用和高效供应链体系等建议,为肉牛产业品牌建设和数字化转型传经送宝。
2025-7-17 10:55
院士专家齐聚隆德 为宁夏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献策支招
2024院士专家宁夏行—助力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科技服务活动,7月28日至30日在固原市隆德县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谯仕彦,10多位专家深入养殖一线为固原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展科技服务。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谯仕彦,围绕《种养结合家庭农牧场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式》作了专题报告。中国动物疾病控制中心牛羊重大疫病净化评估认证专家、宁夏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吴心华教授就《当前肉牛养殖户发展的出路》《异地购牛快速育肥全周期管理技术》向肉牛养殖企业、合作社、家庭牧场负责人进行培训指导,从政策环境到养殖育肥技术做了详细分析和讲解,为肉牛养殖提出科学意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动物医学、疫病防控、饲草料营养等方面的专家,与宁夏大学专家为肉牛养殖企业开展技术指导、科技服务。并举行政府部门负责人与专家座谈会,就科技人才交流与合作、科技社团服务县域经济和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举行了沟通交流,听取意见建议。围绕提升隆德县肉牛产业品牌形象和企业品牌管理水平,宁夏品牌研究会为“宁青牧歌”等7家企业进行了品牌评价认定服务。活动还为肉牛产业高层次专家与企业搭建合作平台,签订了5项技术指导、品牌策划合作协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隆德县委书记刘斌说,隆德县聚焦固原市打造全国百万头高端肉牛生产加工基地目标,认真学习借鉴肉牛产业发展各方面的先进技术经验,以“吃干榨尽”的理念,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多业态打造,持续在稳规模、降成本、提品质、延链条上下足功夫,做足全牛宴、牛肉火锅等三产融合发展文章,不断推动全县肉牛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蓬勃发展。本次活动由宁夏科协主办,宁夏品牌研究会承办。
2025-7-17 10:55
宁夏肉牛产业发展情况
宁夏养牛历史悠久,秦汉时农牧两宜、半农半牧,牛马衔尾、群羊塞道,有“马千匹、牛倍之、羊万”之说。宁夏是农业农村部确定的全国肉牛优势产区之一。近年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将肉牛产业确定为九个重点特色产业之一,加大政策扶持,优化区域布局,夯实产业基础,提高规模化水平,促进产销衔接,肉牛产业持续快速发展。2020年,全区肉牛饲养量192万头,其中存栏129.1万头,居全国第20位;基础母牛存栏57.0万头,占存栏总数的47.3%,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牛肉产量11.4万吨,占全区肉类总产量的34%,居全国第19位;人均牛肉占有量16.5公斤,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居全国第5位。牛肉产值45.9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23.3%,占农业总产值的7.8%,肉牛产业已成为我区促农增收、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2020年两次视察宁夏,都视察了肉牛产业并给予充分肯定。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明确指出:“宁夏特色农产品做成全国最好、全世界最好,是完全有可能的。”同时指出:“要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让宁夏更多特色农产品走向市场”。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我区推进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是资源禀赋优势突出。宁夏地处中温带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温度适宜,水源丰富、环境清洁,发展肉牛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气候优势。青贮玉米、紫花苜蓿、一年生禾草等优质饲草资源丰富,品质优良,主产区粮改饲实现全覆盖,年种植青贮玉米120万亩、一年生禾草49万亩、高产优质苜蓿留床面积达到30万亩。青贮玉米干物质、淀粉含量均达到28%以上,整体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苜蓿草粗蛋白18%~20%,相对饲喂价值(RFV)平均达到150以上,单产和质量均居全国前列,为我区肉牛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是牛肉产品特色鲜明。六盘山地区牛肉品质优良,脂肪洁白,肌肉色泽红润,大理石状花纹适中,肉质细嫩、香味浓郁、营养丰富。每100克牛肉谷氨酸含量37.85克,是平均水平的3倍,微量元素硒的含量为0.07mg,是平均水平的7倍,特别是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含量占总脂肪酸含量的43.45%,高于平均水平5.6个百分点,是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生态绿色的高品质牛肉,受到国内专家学者、经销商和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三是产业集中度提高。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坚持优化布局、分区推进,着力打造以中南部地区为核心的优质肉牛产区,肉牛饲养量与牛肉产量分别占全区总量的62.9%和56.6%。以主产区为重点,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发展规模化经营,加大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整村整乡推进扩群增量和良种繁育,加快小规模养殖向适度规模养殖转变,培育万头以上肉牛养殖示范乡镇46个、千头以上示范村247个,发展存栏肉牛1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524个,规模化养殖比例达到46%,形成“家家种草、户户养牛、小群体大规模”的发展格局,固原市被中国畜牧协会授予“中国六盘山黄牛之乡”。 四是良种繁育体系健全。坚持“优质+高端”肉牛品种改良技术路线,全面开展西门塔尔牛品种改良和安格斯牛选育,建立了区、市、县、乡四级良种繁育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肉牛冷配改良站(点)420个,年推广优质肉牛冻精60万支以上,改良肉牛30万头以上,肉牛良种化率达到87%。组建3万头安格斯母牛繁育群和3000头核心繁育群,以西门塔尔、安格斯牛为主体的良种母牛存栏比例达到75%,已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肉牛繁育基地。 五是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提升精深加工能力,完善市场营销体系,加大品牌培育,加强全产业链构建。建成肉牛屠宰加工企业17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年屠宰加工能力51万头。华润集团、融侨集团、水发集团等大型企业先后落户宁夏,建设现代产业园,延长产业链,推进集群发展。着力打造“六盘山牛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品牌,培育“穆和春”“泾河源”等知名企业品牌,借助京东、天猫、淘宝、拼多多等大型网络营销平台,加强品牌宣传推介,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建成单家集、三营镇、六盘山、古城镇等44个肉牛活畜交易市场,年肉牛交易量超过30万头,已成为陕甘宁地区重要的肉牛活畜交易集散地。 六是脱贫富民成效明显。坚持把发展肉牛产业作为助力脱贫攻坚、实现农民脱贫增收的重要举措,加大模式创新与产业带动,形成海原华润“母牛银行”产业扶贫、夏华公司全产业链发展、泾源县整县推进肉牛产业发展、隆德县整乡推进种养结合发展及“金融+产业”等典型模式。西吉县、海原县、华润集团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原州区入选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海原县“华润模式”入选全国企业扶贫50佳案例。六盘山地区肉牛养殖户占农户总数的50.86%,在产业带动下,贫困县区全部实现脱贫摘帽。目前固原市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中,41%来自肉牛产业,人均达到2000元。 “十四五”期间,宁夏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部署安排,坚持“优质+高端”双轮驱动,进一步调优种养结构、调大经营规模、调强加工能力、调长产业链条,推进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着力构建现代肉牛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到2025年,肉牛饲养量达到260万头,良种化率90%以上,规模化养殖比重55%;提升区域公用品牌核心竞争力,培育知名品牌5个以上;培育年产值10亿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屠宰加工业产值225亿元,肉牛屠宰加工率达到46%,努力实现肉牛产业全产业链产值600亿元的目标,把宁夏打造为高端肉牛生产基地,让宁夏的肉牛产业更“牛劲”。
2025-7-17 10:55
科创中国·第二届宁夏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产学融合论坛在西吉县举办
宁夏品牌 2023-09-26 12:22 发表于宁夏 9月24日,由宁夏科协、中共固原市委、固原市人民政府主办,宁夏品牌研究会、中共西吉县委、西吉县人民政府承办,原州区、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人民政府协办的科创中国·第二届宁夏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产学融合论坛在西吉县举办。固原市和各县区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技术骨干、肉牛产业企业4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本次论坛固原市肉牛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大会暨产学研融合高层论坛系列活动,也是宁夏科协2023年科技社团学术交流和人才服务行动计划——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系列产学融合论坛重点活动之一,以“品牌助推产业发展”为主题,搭建肉牛产业科技人才学术交流平台,营造品牌发展良好环境,为宁夏肉牛产业品牌建设建言献策。“肉牛产业”是宁夏特色农业的鲜亮名片,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六大提升行动”和特色农业提质计划的重要抓手。自治区科协二级巡视员赵文象在致辞中表示,产业振兴需要科技和人才支撑,通过组织实施“科创中国”宁夏行动,把品牌建设融入到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中,进一步汇聚更多科技人才、整合各类创新资源和创新资源下沉基层,服务学术交流和产业发展,以学术活动研究、推广、宣传宁夏品牌,让高质、高端成为宁夏牛肉的鲜亮名片,对推动我区打造“高端肉牛生产基地”,实现全产业链产值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宁夏坚持“优质+高端”肉牛品种改良技术路线,实施肉牛产业集群、养殖大县、产业强镇等项目,支持中南部主产区持续优化产业布局,主产区肉牛饲养量达139.8万头,占全区饲养量的63.3%,培育“宁夏六盘山牛肉”区域公用品牌和“固原黄牛”“泾源黄牛肉”2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品牌。 西吉县作为我区肉牛养殖第一大县,坚持创建国家肉牛产业体系示范县,走出了“家家种草、户户养牛、自繁自育、适度规模”的发展路子,全县肉牛饲养量达到50.13万头,基础母牛19.2万头,肉牛产业提供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72.1元。在西北地区最大的村级活畜交易市场——兴隆镇单家集活畜交易市场,肉牛年交易量超过20万头,交易额达40亿元,从这里销往广州、福建、深圳等地的活牛在10万头以上。 经过几年发展壮大,如今宁夏肉牛产业化发展稳步推进,已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肉牛繁育基地。擦亮“宁夏牛肉”招牌,让宁夏肉牛产业更牛气,已成为政府部门和市场主体共同的课题。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提高肉牛产品溢价能力要坚持走品牌之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坚持市场导向、推进品牌化经营,实现由‘卖产品’向‘卖品牌’转变,让宁夏肉牛产业更牛气。”宁夏品牌研究会会长曲奎在致辞中说。 主论坛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员、宁夏西海固高端牛产业研究院教授刘超,中国动物疾病控制中心牛羊重大疫病净化评估认证专家、宁夏大学农学院奶牛疾病防控技术工程中心主任吴心华紧贴饲草种植和肉牛养殖户所需,就《肉牛养殖及饲草资源开发》《六盘山肉牛标准化育肥及生物安全体系》作了产业技术报告,讲解反刍家畜的消化代谢、犊牛的饲养管理、牧草饲料营养、六盘山地区肉牛发展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及策略、肉牛标准化育肥流程、肉牛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等内容,通过详尽的科学数据为饲草种植和肉牛养殖提出科学意见。 在品牌建设专题版块,著名品牌管理专家、全国品牌社团组织联席会秘书长、重庆文理学院品牌科学研究所所长张锐,著名战略品牌管理专家、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品牌研究所所长梁中国围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创新路径》《地标品牌引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结合国内优秀品牌案例分享实践经验,将产业问题引出来,把先进的思想理念带进来,深度剖析六盘山肉牛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创新路径、培养现代化品牌建设人才、建设符合消费市场的区域公用品牌管理体系、地理标志产品质量管控与市场化发展等话题,为肉牛产业品牌建设传经送宝。 参会专家与政府部门、肉牛养殖和深加工企业代表围绕“品牌助推产业发展”话题展开高端对话,发表观点、碰撞思维,共商肉牛产业发展良策,为西吉县带来了一场高质量的学术盛宴。 论坛同期举办了肉牛产业高层次专家决策咨询研讨会,为我区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决策咨询意见,助推学术和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会议期间,宁夏品牌研究会联合西吉县科协、农业农村局、工商联等单位深入肉牛养殖基地和特色品牌企业开展了商标品牌调研咨询服务,在固原市肉牛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大会开幕式中发布授牌了2023年度(第二批)宁夏品牌名单。
2025-7-17 10:55